放手翱翔,实现自主

孙爱娟、张令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学过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摒弃教师一手抓的现象,该放手时就放手,把学生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实现自主,提倡自身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有益尝试,并收到良好效果。

一、放手内容自主探索

课文内容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阵地,也是语文课堂上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老的课堂,课文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学生是听众,是被动的接收者,即使后来改进了,也没有把任务整个交给学生,老师放手让学生学时,总是处于半扶半放的状态,实际上任是老师在牵着走。在新课标下的新课堂所呈现出的是另一种局面,学生在读通、读顺课文后,通过小组活动,交流自己的想法,说说自己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然后大家针对课文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将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再返回到学生当中去,老师所要做的就是适当地点拨、评价。在教学《升国旗》,理解课文内容的时候,老师所要讲的只有两句话,1、读了课文你发现了什么?2、你对课文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只要略经思索就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如: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升国旗时要奏国歌,我们要向国旗立正、敬礼等。而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也正是本课的难点:升国旗时,我们为什么要向国旗立正、敬礼?为什么课文里要用“您”而不用“你”?学生通过讨论解决问题以后,再以升国旗的录相加以巩固,使学生的思想进一步升华。而学生所提出的另一些问题,如:五星红旗为什么是红的?为什么上面的五颗星,一颗大,四颗小?等,看似幼稚且和课文内容关系不太大,但实际上,正是这些问题使课文的内容和思想得到进一步延伸。学生能回答的,在课堂上就可以解决,学生回答不了的,也不需要老师包讲代办,让学生到课外书籍中或通过其他路径去搜集资料,寻找答案,教给学生的是另外一种学习的方法。

将课文的内容放手给学生,课堂变得轻松起来,学生的自主性、合作能力也得到很好锻炼。

二、放手形式自主选择

课堂形式丰富多彩,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使课堂变得轻松、愉快。因此,老师在课堂设计的时候,多是煞费苦心。新课程强调师生平等,老师要尊重学生,真正地把学生当作朋友,并且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占主体地位。因此,在新课堂中,老师常问的是:你认为应该怎样学?你愿以什么样的方式展示自己?你想找谁一起讨论?等。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学或写的方式。如:小组可以决定是一起汇报讨论的结果,还是推荐代表汇报。在读词卡的时候,抽到的同学可以自主选择读词语的方式,如:领着男生读或女生读,抽自己的好朋友读等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更重要的是,每个学生的意愿都得到了充分尊重,学生变得更自信,更有活力,也必定多了一份成功的把握。

三、放手朗读自主感悟

语文的能力训练包括很多方面,朗读能力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我们习惯于一句一句地教学生朗读,这个词应该读得重一点,那句话应该读得慢一些等。这样教地结果是“一千个读者,只画得出一个哈姆莱特。”学生的个性体验变成了老师的体验,读的时候虽也是抑扬顿挫,但都是一个腔调。在朗读的过程中,老师教给学生一些表达感情的方法是必要的,最重要的还是学生自身情感体验的表达和流露。新课程下,我们十分重视学生的这种个性体验、个性情感。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充分理解的时候,往往会问:你认为这篇文章怎么才能读得很美?学生回答“读的时候应该在脑子里放小电影。”“应该用心去读。”“我们应该带着对国旗的尊敬去读。”“应该读出热爱的感情”等。老师鼓励学生用自己所说的方法试着读一下,学生往往会读得很好。有些课文,如:《人有两个宝》《升国旗》《家》以及《识字》等,学生在读的时候,还情不自禁地加上动作,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新课程下的开放远不止内容、形式、朗读训练,还有作业、对学生的权力等。就如带着学生走路,我们不再是扶着、搀着,也不再是在前面领着,如今,老师只是站在旁边,告诉学生前面有路,学生自己去摸索,去寻找,学生所走的不再是唯一的一条路,而可能是多条路,有的甚至是弯路,但可贵的是他们所走的是自己的路,而且是自己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