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绝招:沐浴法、催嚏法、握药法、药衣法!
沐浴法:
沐浴法即是用药物煎汤沐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类似现代水疗法中的药浴法。
早在《内经》中就已有“摩之浴之”、“其有形者渍形以为汗”等有关水疗的记载;张仲景则在《金匮要略》中明确记述了治马坠及一切筋骨损伤:“先锉蒲席半领,煎汤浴衣被盖覆,斯须通利数行,痛楚立瘥”,开沐浴法之先河。以后,本法一直沿用并不断发展,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清代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就有沐浴方10余首,分别用于治疗内、外、儿、皮肤等科的一些疾病。本法是藉沐浴时浴水的温热之力及药物本身的功效,使周身腠理疏通,毛窍开放,从而起到发汗退热、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止痛、祛瘀生新等作用的一种方法。
【操作方法】
根据具体病症,选取适当的药物制成煎剂,然后把药液加入沐浴用的热水中,乘热遍洗头部及全身;也可将药物装入纱包,放入热水中进行沐浴。一般每日洗1~2次。
【主治病症】
一、尿血
凉血沐浴方(《中医外治法集要》) 蒲黄150g,旱莲草600g,车前子草150g。上药加水煎煮15~20分钟,倒入大盆中,待水温40℃左右,沐洗少腹部,每日1次。功能凉血止血。主治热伤血络所致的尿血。
二、感冒
1.发散风寒方(《中国民间疗法》) 麻黄lOg,薄荷15g,荆芥15g,防风12g,生姜lOg。上药煎2次,混合,取汁擦浴全身,每次10~20分钟,每日2次,日换药1剂,3日为1疗程或病愈停用。功能发散风寒。主治风寒感冒。
2.疏风清热方(经验方) 桑叶、菊花、薄荷、荆芥各15g,芦根30g。水煎两次,混合,取汁擦浴全身,每次10~20分钟,每日2次,日换药1剂,3日为1疗程或病愈停用。功能疏风清热。主治风热感冒。
三、呕吐
胡椒干姜汤(《中医外治法简编》) 胡椒20g,绿豆1把,黄连120g,干姜120g。上药加水煎煮20分钟,煎取药液3000ml,兑入凉水至40℃左右,沐浴胸腹部,冷后加温再浴,并浸双足。每次30~60分钟,每日1~2次。功能温胃散寒止呕。主治暴饮暴食弓f起的呕吐。
四、便秘
硝黄通便汤(《中国民间疗法》) 芒硝、大黄、甘遂、牵牛子各等量,加水煎汤,量依据浴盆而定,待药液40℃时,沐浴全身。亦可煎取药液500ml,兑入温水中沐浴。每日2次。功能攻积导滞。主治实热便秘。
五、痹证
1.除湿活血沐浴方(《中医外治法》) 透骨草、延胡、归尾、姜黄、川椒、海桐皮、威灵仙、川牛膝、乳香、没药、羌活、白芷、苏木、五加皮、红花、土茯苓各lOg。共研细末,纱布包扎好,加水煎煮,过滤去渣,乘热洗浴患肢。每日1次,每次约1小时,7~10日为1疗程。功能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主治风湿痹证。
2.清热活血沐浴方(《中国民间疗法》) 桑枝、海桐皮、稀莶草各lOOg,海风藤200g,络石藤200g,忍冬藤60g,鸡血藤60g。共研细末,纱布包扎好,加水煎煮,过滤去渣,乘热洗浴患肢。每日1次,每次约1小时,7~10日为1疗程。功能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主治热痹。
六、盗汗
收敛止汗汤(经验方) 麦冬30g,五味子50g,黄柏40g,艾叶30g。上药水煎煮1桶,在避风保暖处沐浴全身,有条件者可浸泡于浴池,3~4天1次。功能收敛止汗。主治各型盗汗。
七、肥胖症
利水减肥汤(《中国民间疗法》) 冬瓜皮500g,茯苓300g,木瓜100g。煎水沐浴,用热水浴法,每日1次,20~30天为l疗陧。功能利水渗湿。主治单纯性肥胖症。
八、湿疹
千里光藏青果沐浴方(《皮肤病方剂药物手册》) 千里光5O0g,藏青果90g,煎水洗沐,每日1次,每次20分钟,至愈为止。功能清热燥湿。主治范围较大的各种湿疹。
九、痱子
消痱沐浴方(经验方) 藿香20g,佩兰20g,野菊花20g,枇杷叶60g,滑石30g。上药加水煎至2000ml,加清水1倍洗沐。每日1次,3~5天为】疗程。功能祛暑利湿。主治痱子初起属暑湿.盛者。
十、荨麻疹
燥湿止痒汤(云南中医杂志1986;7(1):20) 蛇床子20g,明矾12g,花椒6g,土茯苓30g,白藓皮15g,苦参30g,荆芥12g,食盐20g。诸药加水2000ml,煎煮至1000ml,将药液倾入盆内,加温水适量,入盆浸浴,用毛巾边擦边洗,至药液渐凉为度。每日1次,每剂药可煎用2~3次。功能燥湿止痒。主治荨麻疹周身起风团,剧痒者。
十一、银屑病
银屑病溶液(《常见皮肤病中医治疗简编》) 枯矾、川椒各120g,朴硝500g,野菊花250g。上药加水lOkg,煮沸过滤后趁热洗浴,每日1次。功能清热凉血。主治银屑病各期皮损。
十二、剥脱性皮炎
1.糠浴(《实用皮肤科学》) 麦糠、米糠或谷糠1~2kg,任选一种盛于布袋内,加水5~lOkg,煮约半小时,再加水适量,调整水温使其约为30~45℃,作全身沐浴,一般20~60分钟。主治剥脱性皮炎。
2.淀粉浴(《实用皮肤科学》) 淀粉或面皮1000~2000g或玉米粉适量,先将淀粉或面粉以适量水调成糊状,放入浴盆中,再加适量温水作全身浴;或将淀粉或面皮盛于布袋内,放入浴盆中,用热水在袋上冲,然后加温水适量作全身浴,水温在30~45℃之间。洗浴时常捏布袋,或以布袋代浴巾。若用玉米粉浴,可将玉米粉先用冷水调和,再加热水煮成糊状,然后加温水适量稀释作全身浴,一般20~60分钟。主治剥脱性皮炎。
十三、皮肤瘙痒症
1.疏风燥湿止痒剂(《中国民间疗法》) 防风30g,川羌25g,荆芥20g,地肤子40g,蛇床子60g,川乌lOg,草乌10g,浮萍lOOg,生地30g。水煎稀释后,倒入浴盆,水温40~50℃,沐浴15~20分钟,每日1~2次,5~7天为一疗程。功能疏风燥湿止痒。主治全身皮肤瘙痒。
2.止痒浴剂(《皮肤科外用药物手册》) 枯矾120g,川椒120g,朴硝500g,野菊花250g,上药加水15~20kg,煎煮开,过滤后趁温洗浴,至微出汗为度。每N 1次,5~7天为1疗程。功能燥湿止痒。主治全身顽固性瘙痒。
十四、胎黄
大黄洗剂(经验方) 大黄、硝石、黄柏、山栀各lOg,上菇共煎汤1000ml,擦洗患儿全身,每日2次,3次为1疗程。功能清热利湿、退黄。主治新生儿黄疸。
十五、水痘
水痘洗剂(中医杂志1989;30(3):10) 银花、连翘、六一散、车前子各lOg,紫花地丁、黄花地丁各15g,上药共煎汤 lOOml,兑入温水中外洗患部,每日1~2次,3天为1疗程。功能清热解毒。主治水痘。
【注意事项】
1.浴液温度要适中,不能过热,以免烫伤。
2.沐浴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受风,洗毕应立即拭干,盖被保暖。
3.高热大汗及高血压、主动脉瘤、心功能不全及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催嚏法
催嚏开窍法是将芳香辛窜之药末吹入病人鼻腔,以刺激鼻腔粘膜引起喷嚏反射,从而达到通关开窍目的的治疗方法。
早在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中就已记载“以薤捣汁灌鼻中”及“吹皂荚末鼻中”以抢救卒死者。晋代葛洪则在《肘后方·救卒中恶死方》中记载了更多的催嚏开窍方法,如“以葱黄刾其鼻” ,或以棉渍好酒塞鼻,手按令汁入鼻中,或以单味药如皂荚、半夏、菖蒲等为细末吹入鼻中等。至元代朱丹溪用通关散(细辛、皂角)搐鼻取嚏,治疗“卒中风邪昏闷不醒,牙关紧闭,汤水不下”,药简效捷,成为催嚏开窍之代表方剂。清代龚自璋的《医方易简新编》在此方基础上再加麝香、薄荷,效果更佳,并发展到治疗癃闭,失语、癫狂等病证。现代此法除用于寒闭证的急救外,还应用于治疗各类精神病,并取得良好疗效。
【操作方法】
将所选药物研极细末如面状,和匀,用纸筒或喷粉器,将药末少许吹入患者鼻中取嚏。
【主治病症】
一、昏迷不醒
1.通关散(《中药外治疗法》 猪牙皂、细辛、薄荷、苦参、麝香适量。上药研细末,每次O.3~o.6g,吹入鼻孔,取嚏则醒。功能豁痰开窍。主治昏迷属痰闭者。
2.降秽散(《中国民间疗法》) 元胡4.5g,皂角、川芎各3g,藜芦1.5g,踯躅花o.6g。上五味共研极细末,取少许咯鼻取嚏。功能祛秽开窍。主治昏迷不醒属热闭者。
3.避瘟散(民间验方) 苍术15g,细辛9g,大黄、贯众、生姜、厚朴、法半夏、川芎、藿香、羌活、柴胡、前胡、生甘草、防风、白芷、荆芥、独活、枳壳、香附、薄荷、陈皮、炒神曲、石菖蒲、草蔻仁、香薷、广木香、丁香、雄黄、桔硬各3g,朱砂1·5g,皂角30g。上药共研极细末,取少许吹鼻取嚏。功能芳香化浊开窍。主治昏迷不醒。
二、中暑
1.卧龙丹(《卫生鸿宝》) 灯心炭牙皂角、闹羊花、细辛、麝香、冰片、牛黄。上药适量,分别捣研极细,混合后装瓶中密闭。每次取少许药粉放入或吹入鼻内,使得喷嚏频频,而兴奋神苏为度。功能清心开窍。主治暑入阳明或中暑挟痧型。
2.通关散(《丹溪心法》) 皂角、细辛适量。分别研极细末,装瓶密闭。每次取少许吹入鼻中令喷嚏频作。功能开窍醒脑。主治中暑昏迷不省。
3.蟾酥散(《中医内科急症证治》) 蟾酥、梅片、雄黄各2g,细辛3g,牛黄1g。上药分研极细末,混合后装瓶中密闭。每次取少许吹入鼻中。功能清心开窍。主治中暑,暑入心包,昏仆不省。
三、小儿急慢惊风
探生散(《中国民间疗法》 雄黄、没药各3g,乳香1.5g,麝香o.75g。上药研极细末,每用0.15g,吹鼻取嚏。可用2~3次,至苏醒。功能芳香开窍。主治小儿急慢惊风之昏迷。
四、厥脱
一味吹鼻散(《中医急症手册》) 生半夏末,或皂荚末,或菖蒲末。上药任选一味吹鼻中,并以桂木纳舌下,以取嚏开窍。功能化痰开窍。主治厥证属痰闭者。
五、呼吸骤停
雷击散(《急救经验良方》) 牙皂、防风各9g,麝香O.3g,朱砂、雄黄各7.5g,辛夷、细辛、藿香、杜仲、法半夏、枯矾、甘草、薄荷、苍术各6g,白芷、桔梗各4.5g。上药研细为末,每用少许吹入鼻内,使之喷嚏,必要时每隔15~30分钟重复1次。功能芳香开窍,宣通肺气。主治溺水、触电、自缢等引起的呼吸骤停。
【注意事项】
1.本法为治标之法,供急救用,只可暂用,中病即止,患者苏醒后须辨证求因,以治其本。
2.应用本法以取嚏为度,药末用量不宜过多,以防吸入气管。
3.本法对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及颅脑外伤致昏厥者不宜使用,有鼻衄史者及孕妇也忌用
握药法
握药法,又名掌心敷药法,是将所选药物制成丸、散、糊等剂型,让病人握在掌心至汗出的一种治疗方法。
早在晋代葛洪的《肘后方》就载有握药治病的方剂,以后明代的《证治准绳》也有记载。清代吴尚先则在《理瀹骈文》中将其作为外治方法之一详为论述。
【操作方法】
将所选药物制成丸、散、糊等剂型,让病人握于掌心。
【主治病症】
一、便秘
温中通便丸(《理瀹骈文》) 巴豆霜、干姜、良姜、白芥子、硫磺、甘遂、槟榔各等份,共研细末,加水做成饭丸。清早用花椒水洗手,麻油涂掌心(劳宫穴),握药。功能温中散寒通便。主治老年人虚寒性便秘。
二、遗精
芒硝握药(《中医外治法集要》) 芒硝30g,装纱布袋内,放手心握紧,任其自然溶化。每日2次,10次为1疗程。病愈停用。功能滋补肾阴。主治阴虚火旺型梦遗、滑精。
三、面神经炎
面瘫糊(《中国民间疗法》) 桂枝6g,麻黄6g,川芎15g,防风12g,防己6g,附子4g,荆芥6g。共为细末,葱白捣泥调和,握手心,令微汗,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功能祛风散寒。主治风寒为主的面神经炎。
四、骨槽风
胡椒丸(《中医外治法简编》) 胡椒37.3g,明矾、火硝、黄丹各11.19g,麝香37.3g,共研细末,用蜜调成两丸。取药1丸,病在左握左手,病在右握右手,用布包扎,松紧适度,不可移动。12小时换药1次。功能消肿止痛。主治骨槽风肿痛溃烂者。
五、外感高热
四仁散(《中医外治法》) 桃仁、杏仁、栀仁、枣仁各3g,面粉5g,上药焙干研粉,加入面粉,鸡蛋清调匀分成2个饼,敷于两手心劳宫穴,布包固定。功能清热凉血。主治小儿壮热。
六、咽炎
硼盐握法(《中医外治法简编》) 食盐100g,硼砂50g,两药拌匀。令病人先将双手以热水洗10分钟,然后两手对搓60下,马上将药分握两手心20分钟。功能清热化痰。主治咽炎。
七、消化不良
莱菔末握法(《中医外治法简编》) 萝卜末90g,生姜15g,香附9g。共捣烂成泥,令患者分握两手心20分钟。功能消食除胀。主治消化不良。
八、瘰疬
加减健阳丹(《中医简易外治法》) 胡椒30g,明矾、火硝、黄丹各9g,麝香3g。上药共为细末,以蜜调作2丸,病在左握左手,病在右握右手。腰以下则缚足心,以布扎之,不可移动,6小时一换。功能软坚散结。主治瘰疬。
【注意事项】
掌面有破溃者不宜施用本法,以免刺激创口
药衣法
药衣法是将药物缝入衣服之中,让病人穿着,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使用药物服饰治病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就记载了多种用药衣治疗外感与内伤疾病的方法。自唐以后,药衣疗法得到继承和发展,许多医籍中都有不少药衣法的内容,如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让患儿穿鹅毛衣,以治疗小儿惊跳;清代吴尚先《理瀹骈文》中载有“以蛛丝着衣领中”或“以远志着巾角中”治疗善忘,用菊艾护膝治疗膝痛等方法。
【操作方法】
1.衣领法将药物研末,撒在长条形白绵纸上,铺均匀,压紧压平。然后用棉布或丝绸做衣领或领衬,将含有药物的绵纸条缝入衣领或领衬中,缝严固定即成。使用时把衣领或领衬缝于上衣上,或将某些药直接涂于衣领上,令病人穿戴。可日夜连续使用,亦可白天使用,晚上脱下。
2.背心法将药物研成细末,用细绵纱纸做背心。先将药末铺撒在棉花内,再包以薄棉纱布,缝严固定。或将新鲜中药打碎,纱布包裹,挤压之,榨取其药汁。再把棉花浸于药汁内,吸净药汁,取出棉花晒干,用此棉花做成背心。使用时让病人穿着背心,贴紧护住胸背,每天穿8小时以上,或全天使用。
3.护腰(膝、肘)法将药物研为细末,根据不同病人的身材及病位选择不同型号的护腰、护膝、护肘等,再将薄棉布做成相应的内衬,在内衬各层铺撒药末,密密缝严,然后把内衬缝在护腰、护膝、护肘内,固定即成。令病人24小时连续使用,亦可白天戴,晚上拿下,或晚上戴,白天拿下。
4.胸罩法用薄棉布做胸罩,把药物研末,平铺在各层棉布上,用线密密缝严固定。一般患侧有病痛,药末就撤在患侧棉布上,也可两侧均匀铺撒药末。使用时,可令病人日夜穿戴,直至病愈。
5.泡衣法将药物研为细末,用绢丝或棉布做成香袋,把药末装入袋内。使用时,将香袋放在所穿衣服中,并置衣于衣箱内,关严,待药香泡浸整件衣服后,取出穿用。
【主治病症】
一、风寒咳嗽、哮喘
姜汁背心(家庭医生报1987;(1):15) 鲜姜汁5000g,捣碎,纱布包,挤取姜汁,以姜汁浸棉花,晒干,做成背心。令病人穿之,日夜护住胸背。或每日使用8小时以上。功能散寒解表。主治风寒咳嗽、哮喘。
二、乳腺增生、乳房胀痛
磁石胸罩(大众医学1986;(2):4) 灵磁石100g,打碎,研末,缝入胸罩内。或选用市售薄磁片,缝在胸罩内层。令病人穿戴之。功能理气散结。主治乳腺增生、乳房胀痛。
三、腰痛
1.散寒护腰护(《中国民间疗法》) 藁本、续断、苏木各30g,防风、白芷、附子、川乌、草乌各20g,金毛狗脊、独活各45g。上述药物研细末,用稀棉布制成棉布兜,将药粉铺在其中。日夜穿戴在腰部。功能温肾阳,散风寒。主治肾虚型及风寒痹塞型腰痛。
2.养元固本暖腰(《理瀹骈文》) 川椒30g,木香30g,破故纸30g,大茴香30g,升麻30g,川楝子30g,肉桂30g,附子15g,丁香15g,艾绒30g。将上药共研细末,与艾绒和匀,做成暖腰、护腰或药兜。令病人将暖腰等日夜护住腰部,以病愈为度。功箭温补肾阳。主治肾元不足,虚寒内生之腰痛。
四、膝痛
1.二乌护膝(《理瀹骈文》) 生草乌、生川乌、黄芪、杜仲、仙茅、金毛狗脊、锁阳、川芎、当归、白芷、苍术、防己、牛膝、甘松、五加皮、木香、松香、细辛、肉桂各6g,艾叶60g。上述药物共研成细末,选择适宜的护膝,缝制成药物护膝,日夜使用。功能滋补肝肾,活血通络。主治肝肾亏虚型膝痛。
2.祛风散寒护膝(《理瀹骈文》) 草乌20g,防风20g,细辛20g,陈艾60g,先将草乌、防风、细辛共研细末,再将陈艾捣碎成绒,和匀,做成护膝,令病人日夜使用,以病愈为度。功能祛风散寒。主治膝痛证属风寒者。
五、汗臭
十二香药衣(《串雅内外编》) 沉香15g,苜蓿香15g,了香3g,甘松香3g,藿香3g,青木香3g,艾纳香3g,鸡舌香3g雀脑香3g,白檀香9g,零陵香30g,麝香1.5g。将上药分别捣碎,研末,再拌和令匀,装入绛绢做的袋内,然后置衣箱所穿内衣中,待衣服吸收其香味后,即可穿用。功能芳香辟秽。主治汗臭。
六、小儿惊跳
鹅毛衣(《本草纲目》) 鹅毛适量,用薄棉布做衣,鹅毛俅衣心,缝严,令病儿穿着使用。功能镇惊安神。主治小儿惊跳。
【注意事项】
1.根据不同病证,选择相应的治法。
2.使用本法时,要将药衣等紧贴于病痛处,以便使皮肤吸收药物有效成分而产生治疗作用,否则会影响疗效。
3.使用本法,每日需穿着药衣等6小时以上,有的需日夜使用,以确保药衣等与皮肤的接触时间,增强疗效。
4.本法一般收效较缓慢,故主要用于慢性病证,急证、重证不宜应用本法治疗。
5.药衣等在不使用时,需置阴凉干燥处保存,以防霉烂变质而影响疗效。含芳香性挥发成分的药衣尚需密封保存。
6.使用本法时,病者如出现过敏现象,应立即中止使用。过敏较严重者,尚需进行抗过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