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灵大峡谷一串香蕉的遐想

我从通灵大峡谷的台阶一直往下走,走呀走,走到最下面,又往前走了几百米,看到几个摊子,摆卖着各种草药和旅游工艺品,还有玉米、黄瓜、香肠、煮花生等食品,其中一个摊子摆着一些“奇怪”的香蕉。
它们当然如假包换就是香蕉,只是个头又短又小,跟粗短的大拇指似的。但既然不能不把村长当官,这样的香蕉也不能不叫做香蕉。想起祖母在世时经常说的一个词:物近人形。这种充满文化意味的联想,让我忍不住拿起手机拍照。
摊主是个女的,年纪在二十岁到四十岁之间。人的年龄其实并不易猜,小说里经常写某人年纪“十七八岁、三十五六、五十上下、六十左右”等等,我觉得都是瞎掰,反正我没有这样的神眼。相信街头随便拽一个人,作者保准说不出多少岁。我拍照时,无法猜出其年龄的女摊主并没有说什么。我想拍得好看点,把几串香蕉摆到一块,一边拍一边问她:“这是野生的吗?
“野生的。谁家里会种这个。”
“怎么卖?”
“10元一串。”
我拿起一串掂了一下,一下子肯定吃不完。前头不到一百米有个瀑布,带着它过去拍照碍手碍脚。我说:“我到前头拍几张照片,回头再跟你买。”
她的脸一下子阴下来,把我掂量的香蕉辟手夺回去:“你没钱不要乱动我的蕉子!你拿来拍来拍去又不买,每天人来人往,没见过一个人像你这样的。没钱你就不要动我的蕉子!”
我说:“你没见过的多了,外头有好多你没见过的……”
她叽哩咕噜扔过来一串充满敌意又无可置辩的夹普土话,我只好落荒而逃。
天地良心!我当时真的是想买一串尝一尝的,出门出外,不就图个新鲜吗?但她显然觉得我在诳她,大概每天问了价又不买的人遇到过不止一回。但我没法证明我并不是诳她,除非我现在就买上一串。但她那副“势不两立”的态度,我还要腆着脸买吗?
我把香蕉照片发到朋友圈里,有人说山民素质不行。我并不喜欢这种道德评价的词。毕竟从她的角度,并非完全无理。她可能真的没见过有谁会对着一串土香蕉卡嚓个不停,千真万确认为我说“回头再买”只是“顺口玩人”——隋末的梁太祖朱全忠就是这样形容书生的。
我说这跟素质无关,是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经历不同,对现象的认知和判断不一样。如果说素质,在她眼里,我同样是个没素质的、舍不得花钱又无聊的家伙。而且素质云云,并不见得是见多识广就有的。有个朋友在回复中说了自己的经历:她和同伴曾在三亚市场买海鲜,在第一家问了价格,没买,说先看看再回头。再去问第二家,发现价格差不多。回到第一家的时候,被老板骂了个狗血淋头,骂人不算,对方还不肯卖给她们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在三亚做生意,显然不像山里人没见过世面什么的。这老板挺有“骨气”,大概他自己当顾客去买东西时,从来就没有过“货比三家”的经历。我只是想,从心理学来说,像这种对别人充满狐疑、防范和敌视心理的人,并不太适宜于做买卖,因为做买卖并不是我赢你输的敌我关系,不是谁赚了谁的便宜,而是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合作关系,双方通过交易各自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因此和气生财被大多数人认可是做买卖的原则。
其他文章

(感谢转发圈群并长按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