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港口、舟船的迷人故事 ——《舢板女孩的微笑》出版
“小女孩拿起斑驳的橹,有模有样地划起水来,就像她父母平日里做的那样。望着小女孩天真活泼的模样,舢板上的父母相视而笑,笑声飘散在风中海里,引得鸟儿跟着欢声歌唱。”
记录下可爱舢板女孩的摄影师是一位西方古船研究者—英国人大卫·威利·沃特斯(David Willie Waters)。他于20世纪30年代,先后数次跟随英国海军来到亚洲,到达中国沿海一带。其间,他凭着自己的专业素养与独到视角,拍摄了当时停泊在沿海港口里各式各样的木帆船以及生活、劳作于此的芸芸众生,包括舢板上的这位可爱女孩。
正因为沃特斯先生的有心记录,才有了我与小女孩的“初次相遇”。记得那是在2016年3月,当时刚在格林威治天文台参加完国际海事博物馆协会理事会,我在英国皇家格林威治博物馆馆长凯文·菲斯特博士(Dr.Kevin Fewster)的陪同下,于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图书馆首次见到了这批照片资料,四本厚厚的相册,两本斑驳的日记,有些脱落的皮质封面,愈加散发出厚重的历史感。虽然研究中国航海与舟船文化已经多年,但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完整、成批地讲述中国舟船的照片,兴奋之情不禁溢于言表。
中国舟船文化历史悠久,传统造船工艺精湛无比,但是世人对于传统舟船的研究,却远不及舟船历史本身丰富多彩。而沃特斯先生拍摄的这批照片,真实记录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沿海乃至东南亚的传统舟船、造船工艺及海港风情,这无疑为“海上丝绸之路”与传统造船史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新材料。
沃特斯先生的足迹成了我们编排此书的灵感,由山东威海港开始,沿着海岸一路南下,以港口为经、舟船为纬,先境内再境外,逐港、逐船介绍,力求将沿海古港中的片片帆影,串成一条鲜活的“海上丝绸之路”,以精彩再现中国传统舟船的风姿绰影。
让我们再次将目光聚焦到20世纪30年代。被拍下这张照片后,小女孩好奇地目送陌生的外国摄影师离开,她并不知道自己的笑容将从此定格在历史长河中,并为后世留下珍贵的资料与无尽的遐想。她只是寻着父母指去的方向,不紧不慢地划着舢板,慢慢驶向前方的大船。
小小的舢板轻轻荡开一圈又一圈的涟漪,仿佛是缓缓拉开的幕布,即将登场的便是关于这批舟船的迷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