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入门:篆刻的“质”与“妍” 2024-07-31 04:51:59 孙过庭《书谱》说:“古质而今妍”。也就是说,越是古老久远的艺术,越是简单质朴。因为久远的艺术,是艺术的初起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备的法度,也就没有众多的规矩。法度和规矩是理性的产物,是后人研究整理之后的理性提纯。越是早期的艺术家,越不受这些理性产物的影响。是的,远古的艺术家不受这些理性的影响,他们可以全凭本心,完全自如地、感性地表现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而不是拘于法度、规矩,模式而影响表达。 (孙过庭《书谱》片断)打个比方,读《诗经》,我们会读到“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这样的句子,它没有比喻,就是直抒胸臆的表达: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吃我的黍米啊!多么简洁直接!又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它是没有修饰的句子:回想当初我走的时候,杨柳柔柔地被风吹起。它就是平铺直叙,就是最直接的表达,离别的情绪就留在这些质朴的没有修饰的句子里,含蓄而又隽永。到了唐诗宋词,诗歌艺术达到了完美成熟的高度,形成了严格的格律,同样是柳,同样是离别,就有了“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加入修饰描述(朝雨、轻尘),加入了衬托和条件(客舍、阳关、酒,)加入了平仄韵律的句子,它技巧更成熟了,但形式也由简单变得繁复,质朴之美渐渐变成了华美、华丽之美,成了不同的美。 (杨柳依依)放到篆刻里,同样是一方印,线条可以是简单的椎凿(秦印几乎无例外的是凿制),也可以是精雕细刻,都可以是一方成功的印章,只是风格不同。就好像古玺的莽莽苍苍,就好好像秦印的纵横天真,就好像汉印的平正华严,就好像明清名家印的文饰华美。“古质”是好的,华美也是好的。它们没有高下之分,它们是不同的艺术风格,这些艺术风格在篆刻里同样存在,这一点,我们在过去的文章里已经讨论过了。 (篆刻风格的简单分类)本文主要结合我们秦印作业的第29方,说说“质”与“妍”的表达。这方作业就是这方经典的秦印“相思得志”: (秦印:相思得志)说这方印有名,是因为这方印被晚清的篆刻大师吴昌硕临摹过,并且屡屡被提起。我们说过,我们学习秦印的重点是放在篆法方面,这方“相思得志”四个字篆法淳古,笔画几乎没有任何修饰,甚至“思”和“志”的两个“心”部浑朴到了“随手一挖”的草率程度,完全依靠这几笔的姿态来体现笔画,“相”字的“木”部似乎有一笔忘记了转弯,“得”字的“寸”部也略略有点交代不清楚。总之,它像一个小学生不会写字,或者是匠人的椎凿水平不足的产物,似乎是匠人无法精准清楚地表现这些笔画,于是产生了并笔、粘连或者形成了“墨点”。但意外的是,这些“不完美”之处,也同样产生不可言说的美,正是它不加修饰(甚至是故意删繁就简),没有线条线质的调整,没有笔画的藏头护尾,总之,它是没有“法度”、“规矩”的自然表达,但正因如此,它却表达了真正的“质”。这些“质”的特点直接形成了这方印的简古稚拙之美,它毫不经意,所以返璞归真,它不成熟,所以甚至可以说它是“呆萌”、“憨傻”的童趣,当然,这种只有小孩子才有的美,在历经世事的成年人身上是看不到的,所以,在汉印和明清文人印里,我们是看不到这种美的。 (吴昌硕大师临摹的相思得志)再看吴昌硕大师的临作,我们就会发现,吴大师的这方临作,笔画交代得清楚多了,笔意也清楚明显,看似没有法度,实则法度谨严。这是大师故意表现出来的“质”,是饱含手段的“质”。这让人想起郑板桥的《题画竹》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画家终于明白,最终要完美地表达“生”需要“纯熟”的技巧与能力。 (郑板桥的竹)简言之,这方秦印是完全的“质”,是真正的“质”,它可能是匠人工艺水平无法达成意愿的“达不到”而产生的“质”;而吴昌硕大师的这方临作,则是“画到生时是熟时”的“质”,是富含文人雅趣的“质”,是“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的“质”。笔画交代得更加清楚了,线质也有了更多的讲究,这增加了文人雅趣,这是大师们“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结果,随之而来与之伴生的是:它削减了这方秦印的天工之美,削减了它淳古的混沌之美。简单和古朴是美的,经过长期练习,用文雅的方法,用雕饰的手法,去追求简单与古朴,最终的作品也往往另有一番意趣。孙过庭说必须到了五、七十岁,才有可能达到“人书俱老”的地步,有些审美趣味是必须到了岁数才可能真正体会的。篆刻中的“质”与“妍”,同样也需要这样的进阶过程和岁月积累,成功的篆刻大师除了天分之外,往往需要岁月的积淀,比如丁敬、比如吴让之、比如吴昌硕、齐白石。因此,我们建议,学习篆刻,同样一方印,特别是古印,要不厌其烦地反复临摹,每临一遍,往往都有“会心”之乐。就好像读一本好书,反复读,每读一次都会有不同的体会。 赞 (0) 相关推荐 篆刻大师吴昌硕印存 篆刻大师吴昌硕印存 心经临习第十五节,书法“质”与“妍”的协调,可远离“江湖体” 心经临习第十五节,书法“质”与“妍”的协调,可远离“江湖体” 赵宪章║“今不逮古”与质、妍书风 赵孟頫书<兰亭集序> "今不逮古"是书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术语,影响深远.细细推敲可以发现,这一术语实乃对书艺现象的高度概括,切中肯綮:因为,崇古.临古.摹古,以" ... 古质今妍 | 李文岗书法作品欣赏 黔艺空间 黔艺空间由中国美术学院学生联合创办,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集艺术名家工作室.书画图文.艺术教育.高校艺术交流.艺术家宣传与推广.艺术精英孵化.艺术机构宣传与推广.艺术馆运营.专题性展览. ... 朱培尔篆刻,“质”问篆刻何为? 来源:稷下篆刻雅集 朱培尔1962年生于江苏无锡.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秘书长,西泠印社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主编兼社长,<中国书法报& ... 篆刻入门篆刻史篇:三方商玺与印章起源 本文是我关于篆刻系列文章中的一篇,主旨是介绍篆刻史中篆刻的起源问题,对于初学篆刻者的价值在于知道篆刻的发源,对于文化爱好者则在于对中国灿烂的远古文化,从篆刻发展的特别视角,再次审视. 先说两个概念的区 ... 篆刻入门:最全的篆刻教学指南(下) 第六章 印文运用及书写 如果把篆刻比作是一个建造房屋过程的话,那么印文的运用就好比房子正式动工之前进行的总体造型的图样设计.这幢房子作何用途,采用什么建筑材料施工,对于印章来讲,就是印文内容的确定和入 ... 篆刻入门:篆刻出现在篆书之前?何谓章法篆法?市场现状如何? 上回说到金石学的兴盛带来了篆刻的复兴,为啥说复兴呢? 因为篆刻的历史很悠久,早在殷商时代就有篆刻了. --不对啊,篆书是周朝才有的啊,篆刻怎么会是殷商时期就出现了呢? 其实,篆刻的"篆&qu ... 篆刻入门:篆刻入门:最全的篆刻教学指南(上) 钟山印社2020-02-09 00:23:14 第一章 篆刻石料和工具 在中国,印章石历史很是久远,从古至今,印章石一直为文人术心灵和思绪的寓体,陆游有诗云"花如解语嫌多事,石不能言最可有& ... 篆刻入门:最全的篆刻教学指南(上) 第一章 篆刻石料和工具 在中国,印章石历史很是久远,从古至今,印章石一直为文人术心灵和思绪的寓体,陆游有诗云"花如解语嫌多事,石不能言最可有",印石以其特有的色.纹.韵.刚.柔.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