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赏析(二十六)
尺寸:高13厘米
定窑为宋代六大窑系之一,本为民窑,北宋中后期由于瓷质精良、色泽淡雅,纹饰秀美,被宋朝政府选为宫廷用瓷,使其身价大增,产品风靡一时。定窑以产白瓷著称,兼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瓷。
全器以瓜为型,壶身浑圆,上面饰有极浅的瓜棱纹,壶柄如瓜叶状,壶口较小。整体色泽莹润如玉,展示出宋代白瓷洁净秀雅的艺术特征。此类壶式在历代都有烧制,以宋代尤为多见,具有极高的美学欣赏价值。
尺寸:高16厘米
汝窑因产于汝州而得名,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窑是北宋时期的御用瓷器,为中国历代青瓷的典范。因其烧造年代短,自南宋以来就是收藏界的珍宝。目前汝窑瓷器在全世界的传世品不足百件,是官窑系统中传世最少的一个品种。
这件瓷瓶为长颈,圆腹,造型格外圆润雅致。通体施天青色釉,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此瓶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像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反映了汝窑最具代表性的特点。
尺寸:高18.6厘米
南宋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宋代官窑不仅重视质地,更追求如玉的釉色之美。
葫芦瓶因形似葫芦得名,因其谐音'福禄',为民间所喜爱,遂成为传统器形;至明代嘉靖时,因皇帝崇尚道教,此器尤为盛行并多有变化。
北宋 汝窑直口洗
尺寸:口径15厘米
汝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可见汝窑是继定窑之后为宫廷烧制贡瓷的窑场。
其胎体细洁如香灰色,多为裹足支烧,器物底部留有细小的支钉痕迹。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月白等。汝窑烧宫廷用瓷的时间仅20年左右,约在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故传世品极少,被人们视为稀世之珍。
尺寸:口径13厘米
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可见汝窑是继定窑之后为宫廷烧制贡瓷的窑场。
其胎体细洁如香灰色,多为裹足支烧,器物底部留有细小的支钉痕迹。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粉青等,釉层薄而莹润,釉面有细小的纹片。
汝窑烧宫廷用瓷的时间仅20年左右,约在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故传世品极少,被人们视为稀世之珍。
南宋 官窑青瓷菊花式盘
尺寸:口径18厘米
南宋官窑的原料选用和釉色的调配甚为讲究,所用瓷土含铁量极高,故胎骨颜色泛黑紫。器之口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层釉下露出紫黑色,俗称“紫口”;又底足露胎,故称“铁足”。
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
南宋 官窑青瓷波罗子
尺寸:口径16.5厘米
波罗子,又称套盒,最初为供养佛门的果食器,所谓“波罗”应该即“般若(念bore)”,意为智慧,很可能就是赞其构造巧妙(即可单独使用,又能套叠一起),充满禅意。
这类瓷器一般见于五代和北宋时期,南宋官窑也有烧制,为当时级别较高的佛教用器或实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