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犯人常常被发配宁古塔,宁古塔在哪?很可怕吗?
宁古塔,中国清代统治东北边疆的重镇,满族人的发源地,是清代宁古塔将军的治所和驻地,同时也是清廷流放犯人的噩梦之地。 我们常看到清宫剧里,皇帝说,发放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那宁古塔清代时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地方了?
宁古塔(满语:ᠨᡳᠩᡤᡠᡨᠠ,转写:ningguta)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是中国清代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是清代宁古塔将军治所和驻地,是清政府设在盛京(沈阳)以北统辖黑龙江,吉林广大地区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为清代吉林三边之首(宁古塔、三姓、珲春)。后来其辖域缩小,有旧城遗址。
其实宁古塔是一个地名,连塔影儿都没有,它位于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带。《宁古塔记略》载:相传兄弟六人,占据此地,满语称“六”为“宁古”,称“个”为“塔”,故名“宁古塔”。可能它与后来的满清皇室扯得上远亲关系,是满人老祖宗。如此说来,这儿可是满人发源地呢!
清廷规定:挟仇诬告者流放宁古塔。发配宁古塔大多都是宫廷内部,勾心斗角的失败者,文人不小心沾上了文字狱,科场案等,有全家流放的,有祸及九族的,流放的老百姓少之又少。顺治年间,宁古塔开始成为流放地,清朝人最怕去的地方就是宁古塔。《研廷见闻杂记》说,宁古塔几乎不是人间的世界,它是人间地狱,流放者去了,往往在半道上被虎狼恶兽吃掉,甚至饿昏了被当地人分而食之,能够活下来的不多。
宁古塔是个不毛之地,蛮荒之地,常年冰封,人迹罕至,罪犯在那里垦荒种地,修桥筑路,还要忍饥挨饿,为本地满人做牛做马,改变着满清故乡的落后面貌。其实,发配去干什么先定好了,有的赏给出力兵士为奴,也有男的换马,女的为娼,最好的就是在官家做苦力,一年到头不是种田就是围猎,烧石灰,烧炭,没有半点空闲。随着“文字狱”的兴起,宁古塔便成了获罪官员和文人的噩梦。据《柳边纪略》载,第一个流放到宁古塔的汉人是著名文人、吏部给事中陈嘉猷,他与妻子携1女3子及3仆人来到这里,当时此地尚无汉人。后来可就多了,如福建总兵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著名诗人吴兆骞、佛学家函可、文人张缙彦和浙江扬越、杨宾父子,以及大文豪金圣叹的家属、思想家吕留良的家属、安徽方拱乾、方孝标家属等,大都是因文字狱被流放到此地的。
其中清朝诗人吴兆骞被发配宁古塔23年,他奇迹般活了下来,还在冰天雪地中写了好多诗,他的诗作慷慨悲凉,独奏边音,有“边塞诗人”之誉。后经朋友顾贞观,通过纳兰性德及其父亲明珠关系,花钱赎还,归来三年后逝世。最后一个有记载被最发往宁古塔的人是爱新觉罗·载澜,道光皇帝的孙子,光绪皇帝的堂兄。八国联军要求严惩首祸之一的载澜,慈禧太后迫于洋人的压力将他发配乌鲁木齐,新疆巡抚对他百般呵护。辛亥革命爆发后,载澜跑回宁古塔躲避战祸,袁世凯不允许载澜离开宁古塔了,死时61岁。清朝灭亡后,流放人大多在宁古塔安家落户。
清朝,设盛京将军总理东北军政事宜,分设吉林将军(初为宁古塔将军)、黑龙江将军辖区。宁古塔,既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辖之宁安市,清朝顺治十年设宁古塔昂邦章京,康熙元年设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康熙十五年迁治吉林,改称吉林将军,宁古塔改置副都统;清朝的首任黑龙江将军既由宁古塔副都统萨布素升任。宁古塔,与塔没有任何关系,是满语“六个”的意思,据说,早期有兄弟六人居住生活于此而得名,你看,偌大的地方,仅有六个人!亦有“六个”台之说。
有清一朝,东北被满清视为祖基龙兴之地,满人入主中原,大量进入北京及全国各地,但严禁移民进入东北,因而致原本就人口不多的东北人口骤降,尤其偏远的宁古塔一带,虽然不再是六个人,但也是人烟稀少,更是荒凉不堪,狼虫虎豹出没其间,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宁古塔,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加之长达半年冬季,常达零下30度极端寒冷的暴风雪肆虐的恶劣气候,夏季出奇大的蚊虫叮咬,基础生活设施极端简陋,衣食住行皆与关内生活无法比拟,令人很难适应,有生不如死的感觉。加之路途艰险,野兽袭扰吞食,甚有传言,饥民争相杀戮人犯食之果腹,发配人犯甚至多有未达宁古塔,而死于苍茫遥远的危险旅途。
因而发配人犯一听“发配宁古塔”,与宋代人犯闻听“发配沙门岛”一样,九死一生,生还机会缈茫,令人不寒而慄,大有生不如死之感,不若引颈一刀痛快!顺治十五年,江南一个才子——吴兆骞,本应沉浸在中举的喜悦中,却因为一场莫须有的科场案,举家被发配宁古塔。
宁古塔,这个让多少汉人胆战心惊之地,就这样迎来了一个满腔怨屈的才子。吴兆骞并非第一个被发配宁古塔的,亦不是最后一个。之所以在这里说他,是因为他携家发配宁古塔期间,其子留下了一卷《宁古塔纪略》,为我们了解那个苦寒之地,提供了最直接的材料。
1、宁古塔位置与名称由来
宁古在大漠之东,过黄龙府七百里与高丽之会宁府接壤,乃金阿骨打起兵之处,虽以塔名,实无塔。相传昔有兄弟六人各占一方,满洲称六为宁古,个为塔,其言宁古塔,尤言六个也。
2、最初感受
所谓寒风如刀,热风如烧,大于舟之鱼,大于屋之木,獉獉狉狉,荦荦确确,固不可以中土之境求之。殊绝之域,亦不可以古人所称道概之。
3、城池概况
有木城两重……去旧城六十余里,内城周二里许,只有东西南三门,其北因有将军衙署,故不设门,内城中惟容将军护从及守门兵丁,余悉居外城,周八里,共四门,南门临江,汉人各居东西两门之外。
4、日常生活
被流放至此的汉人多被编入官庄做苦力。
每一庄共十人,一人为庄头,九人为壮丁,非种田即随打围烧炭,每人名下责粮十二石,草三百束,猪一百斤,炭一百斤,石灰三百斤,芦一百束,凡家中所有,悉为官物。衙门有公费皆取办官庄。其苦如此。
5、气候状况
其地寒苦,自春初至三月终日夜大风,如雷鸣电激,尘埃蔽天,咫尺皆迷。七月中有白鹅飞下便不能复飞起,不数日即有浓霜。八月中即下大雪,九月中河尽冻。十月地裂盈尺,雪才到地即成坚冰,虽白日照灼不消,初至者必三尺袭裘,久居即重裘可御寒矣。至三月终冻始解,草木尚未萌芽。
6、物产情况
江中有鱼,极鲜肥而多,有形似缩项鳊,满名发禄,满洲人喜食之,夏间最多。……又有一种生于江边浅水处石子下者,上半身似蟹下截似蝦,长二三寸,亦鲜美可食。……亦有鲟鳇鱼,他如青鱼、鲤鱼、鳊鱼、鲫鱼其最多者也。
冬则河水尽冻,厚四五尺,夜间凿一隙,以火照之,鱼辄聚,以铁叉叉之,必得大鱼。
动物有虎、豹、猪、熊、獐、狐、鹿、貂、兔、海青、野鸡等。特产有人参、乌拉草等。
《宁古塔纪略》书影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大别山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