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陈其昌编写的《湿证条辨》,共计74条...

清代陈其昌编写的《湿证条辨》,共计74条,很多中医一辈子都没见过,好东西分享出来[中国赞][中国赞][中国赞]

——————————

1、太阴之为病,头眩,或不眩但痛,舌苔白滑,胸膈痞闷,身上寒热,肢体懈惰,渴不欲饮,便微变黄,脉来或细或缓或弦,不甚浮者,渗湿和里汤主之。(表重于里者,加桂枝、防己;里重于表者,加二丑、平饮。)

2、太阴证,人事恹恹,心中懊憹,发汗不解者,湿证谛,渗湿和里汤主之。

3、太阴病,湿气上冲胸,咽喉不得息,服疏气药不效者,湿证谛,渗湿和里汤主之。

4、太阴病,脉弦数,胸痞不饥,嗢嗢欲吐,舌生疮,清解不愈者,湿证谛,渗湿解结汤再加姜附主之。

5、渗湿和里汤本为温散太阴,若脉浮,舌不白,胸不痞,即有诸症,恐从太阳中风伤寒而来,当须识此,勿令误也。

6、① 太阴证,头痛,渗湿和里汤主之;② 头痛身痛,发热恶寒,无里证者,渗湿和表汤主之;③ 首如裹,目如蒙,舌苔微白,饮食未衰者,渗湿和上汤主之;④ 发热恶寒,足颈肿热而痛者,渗湿和下汤主之。

7、太阴证,憎寒壮热,骨节烦痛,食物欲呕,汤水难下者,渗湿通和汤主之。

8、太阴证,头痛身痛,恶寒无汗,太阴兼太阳也,渗湿和里汤加麻桂防己主之。

9、太阴头痛,目赤面红,身热汗出,渴欲饮水,太阴兼阳明也,渗湿和里汤加大黄主之。

10、太阴证,头痛,口苦耳聋,咽干目眩,太阴兼少阳也,渗湿散火汤主之。

11、太阴证,头痛,腹亦痛,太阴表里兼病也,渗湿和里汤倍枳实再加草果主之。

12、太阴证,头痛自利,恶寒身倦,太阴兼少阴也,渗湿和里汤去枳实槟榔加姜附主之,附子汤亦主之。

13、太阴证,头痛,口吐涎沫,四肢厥冷,太阴兼厥阴也,渗湿和里汤去枳实槟榔加附子故纸吴萸主之。

14、太阴证,邪从阳化,①舌白变黄,渴欲饮水,小便浑赤,大便不利者,渗湿和里汤加大黄主之;② 或昼或夜壮热难堪者,渗湿解结汤加大黄主之;③ 谵语,脉实大者,大承气汤主之。

15、太阴证,邪从阳化,①身热耳聋口苦,渗湿散火汤主之;②木火上逆,咳吐清水者,黄连温胆汤加青黛主之;③胃津被劫,胆火上冲,舌光如镜,干呕不止者,温胆汤加生地汁主之。

16、太阴证,邪从阳化,①舌灰滑,胸痞烦杂无奈,干呕者,渗湿解结汤倍枳实二丑主之;②呕逆者,渗湿解结汤加大黄主之;③口难言,神欲昏,欲作惊厥者,渗湿解结汤加姜附大黄主之。

17、太阴证,邪从阴化,①舌苔白滑,不饥不食不便,气机不灵,牙关不利,舌謇语重者,渗湿和里汤加二丑主之;②或诸证未罢,或诸证已罢,胃脘痛,痛极而吐,所吐尽是清水者,解结汤加附子干姜主之;③舌白而腐,秽湿结里,肛坠尻酸者,渗湿和里汤去滑石通草加干姜附子主之。

18、太阴证,邪从阴化,①中上焦已罢,少腹痛烦欲死,服温散药不效者,渗湿解结汤加姜附主之;②腿痛,或夜间壮热者,渗湿解结汤加姜附大黄主之;③腿不痛,但痿软不能站立者,渗湿解结汤加姜附主之。

19、太阴证,邪从阴化,①舌滑胸痞,肢冷脉伏,腹胁间气不舒者,渗湿和里汤加吴萸二丑主之;②脐下筑筑然动,势如奔豚,上攻作吐,或怖惊者,渗湿和里汤去滑石通草加吴萸姜附主之;③囊缩者,渗湿和里汤加吴萸桂附主之。

20、太阴证,阴阳两化,舌苔白滑,胸膈痞闷,身热心烦口渴,脉细而长者,苍术白虎汤主之,渗湿散火汤亦主之。

21、太阴证,阴阳两化,舌苔白滑,心中怔忡惊悸,能饮食,脉来盛大者,渗湿和里汤主之。服汤后,未甚透达者,和里汤加二丑大黄主之。

22、太阴证,阴阳两化,舌苔白黄,胸膈痞痛,能食细不能食粗,脉来盛大者,渗湿和里汤加姜附二丑主之。服汤后,膈闷不痛,转腹中痛者,渗湿解结汤加大黄主之;服汤后,腹内不痛,或髀痛、胯痛、腿足痛者,亦以前汤主之。

23、太阴证,阴阳两化,上吐下利,挥霍变乱,腹痛欲死者,渗湿和里汤加姜附主之。

24、太阴证,阴阳两化,欲吐不吐,欲泄不泄,腹中绞痛者,渗湿和里汤加姜附二丑主之。若转筋者,再加桂枝防己主之。

25、太阴证,或诸证未罢,或诸证已罢,邪阻脾窍不能言,有如喑哑者,此湿也,渗湿解结汤主之。

26、太阴证,或诸证已罢,或诸证未罢,隔食者,渗湿解结汤主之。反胃者,渗湿解结汤加姜附沉香主之。

27、太阴证,头痛项强者,渗湿通和汤主之。(即渗湿和里汤加桂枝防己。)

28、太阴证,臑痛者,渗湿通和汤加平饮丹主之。(臑:自肩至肘)

29、太阴证,臂痛者,渗湿通和汤主之。(臂:自肘至手)

30、太阴证,腰痛、胯痛、脊痛、髀痛者,白术附子汤主之,渗湿解结汤加姜附亦主之。

————————

全是干货,别忘了点赞、收藏、关注[比心][比心][比心]

#大家健康超能团##超能健康团##把健康带回家##健康解密##中医##中医来了##湿疹##健康##养生#@大家健康

(0)

相关推荐

  • 2.7,甘姜苓术汤加味治疗寒痹

      寒痹   侯在士医案:1974年7月22日,汤某,男,46岁,患风湿性关节炎一年有余,病势逐渐加重,行走困难,膝关节活动有响声,疼痛难忍,   曾多方治疗未效,   求治于我.脉象沉紧有力,尺部见 ...

  • ​毛德西下篇 《金匮要略》方治验一 《痉湿暍病脉证治》篇方治验

    ​下篇 <金匮要略>方治验 一 <痉湿暍病脉证治>篇方治验 1.瓜蒌桂枝汤加葛根治疗席汉综合征感受风寒 治验: 女性,53岁.曾患席汉综合征十余年.最近几天项背部受风而强痛.曾 ...

  • ​毛德西十三 《水气病脉证并治》篇方治验

    ​十三 <水气病脉证并治>篇方治验 1.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化裁治疗肾病综合征 治验: 女性,42岁.患肾病综合征6年,加重半年.6年来病情时轻时重,全身浮肿,面肢尤甚,按之深陷不起 ...

  • 肾着散加杜仲酒治疗腰痛 – 经方派

    涂某,女,50岁,2019年1月15号. 患者因为:剧烈腰痛来治疗.患者在一周前,弯腰下去捡东西,立起来时就感到腰痛,休息缓解几天,没有缓解而来治疗.现症如下:中等个子,面白而胖,怕冷,不发热,出汗多 ...

  • 清代陈其昌编写的《湿证条辨》

    ​清代陈其昌编写的<湿证条辨>,共计74条,很多中医一辈子都没见过,好东西分享出来[中国赞][中国赞][中国赞] ---------- 1.太阴之为病,头眩,或不眩但痛,舌苔白滑,胸膈痞闷 ...

  • 清代陈其昌编写的《湿证条辨》,共计74条,很多中医一辈子都没见过

    清代陈其昌编写的《湿证条辨》,共计74条,很多中医一辈子都没见过

  • 薛生白《湿热条辨》第二条阳湿伤表

    二:阳湿伤表. 恶寒发热,身重关节疼.湿在肌肉,不为.汗解.宜滑石.大豆黄卷.茯苓皮.苍术皮.藿香叶.鲜荷叶.白通草.桔梗等味.不恶寒者,去苍术皮. 注解:自注此条外候与上条同,惟汗出独异,更加关节疼 ...

  • 薛生白《湿热条辨》第一条

    薛雪,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扫叶山人.磨剑山人.槐云山人.与叶天士出生于同一时代,又同乡里,均系江苏吴县人,生活于公元1681~1770年间.薛氏十分聪明,博学多才,所著诗文很多,因母病而钻研医学,博览 ...

  • 清,陈其昌(湿证条辩)太阴病

    清代陈其昌编写的<湿证条辨>,共计74条,很多中医一辈子都没见过,好东西分享出来[中国赞][中国赞][中国赞] ---------- 1.太阴之为病,头眩,或不眩但痛,舌苔白滑,胸膈痞闷, ...

  • 【陈潮祖:《寒温条辨》升降散】

    升降散(<寒温条辨>) [组成]蝉蜕3g 僵蚕(酒炒)6g 姜黄(去皮)9g 大黄12g [用法]共细末,病轻者分4次服,用黄酒一盅,蜂蜜15g :病重者分3次服,黄酒盅半,蜂蜜24g : ...

  • 清代陈继昌的书法

    行书四屏,纸本,纵82厘米,横42.7厘米,朱丝栏行书,1847年秋桂林陈继昌书于憩庵.行笔流畅,粗细随意,章法严谨,风格婉丽端秀,有赵书遗韵.辽宁省博物馆藏.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若 ...

  • 《湿热条辨》——苏叶黄连汤专门止呕一张小方

    组成:苏叶二.三分(1g)黄连三.四分(1.5g) [用法]两味煎汤,呷下即止(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化湿,降逆止呕. [主治]湿热呕吐证.呕恶不止,昼夜不瘥,脘闷纳呆,舌苔黄腻,脉滑或数 ...

  • 【《湿热条辨》条文46条及注解】精

    <湿热条辨>条文46条 <湿热条辨>一卷,薛雪撰温病著作,撰年不详. 薛雪,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槐云道人,江苏苏州吴县.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享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