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中的碾庄圩和双堆集两战,哪个更为艰难?伤亡数字是关键

若想真正搞懂这个问题,必须首先澄清一个历史事实,那就是华东野战军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作战中,准确的伤亡数字应该为49000余人,而不是网络上所流传的,什么碾庄战役华野伤亡6万云云,那都是照搬百科数据和博眼球的胡说八道。

这个数字来源于粟裕将军1948年12月31日给西柏坡的战役报告之中,是非常严谨而真实的,而且要特别注意,这里指的的是整个“淮海战役第一阶段”。

剧照

碾庄圩战役和双堆集战役,分别是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主战场,正是因为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这两次攻坚战的最后胜利,全歼了敌人黄百韬和黄维两大精锐兵团,才迫使杜聿明放弃所谓“徐蚌作战”的计划,并且干脆放弃了徐州,率领残存的三个兵团南逃。

如此,追歼和围歼杜聿明集团30万敌人的作战,即为淮海战役第三阶段,那么消灭了杜聿明以后,则淮海大战以我军的最终胜利而告终。

而华东野战军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战斗,不仅仅是围攻碾庄,它包括围追堵截黄百韬兵团、阻击邱清泉李弥兵团、全部解决黄百韬兵团三大部分。

因此华野这49000余人的伤亡,包含了对第七兵团形成合围的外围战斗、窑湾战斗、徐东阻击战和碾庄圩围歼等若干部分,其中仅仅是惨烈的徐东阻击战,华野参战的各纵队(含中野11纵)伤亡就在17000人左右!而邱清泉和李弥两个兵团也损失了近20000人。

剧照

在黄百韬兵团缩进碾庄圩之前,华野各纵分别进行了一些外围战斗和牵制性作战,其中包括鲁中南纵队实施的山东郯城战斗(11月6日晚发起)、华野6纵实施的山东马头战斗(11月6日晚发起)、华野7纵打的山东万年闸战斗(11月7日发起)、华野3纵打的河南张公店战斗(11月7日发起)等等。

而11月8日开始的窑湾战斗,是华野直接与黄百韬兵团作战的实质性战斗,叶飞的1纵在运河以东全歼黄兵团第63军两个师13500余人。

在窑湾镇的战斗中,华野1纵伤亡亦不低于4000人,解放后的1955年4月,窑湾镇政府曾经统一组织和部署,将在窑湾战斗中牺牲的、分散在100多处掩埋的烈士遗骨统一搬迁到了刘宅村东北边一块30多亩的高坡地上,立起了“淮海战役首战窑湾革命烈士纪念碑”。

也就是说,在11月11日对黄百韬兵团主力据守的碾庄圩发起进攻之前,华野已经在战场外围伤亡21000余人(其他小型战斗忽略不计),那么简单计算可知,真正在碾庄作战中伤亡的约为28000人左右。

剧照

黄百韬兵团虽然有五个军的建制,但是战斗序列只有十个师,因为第25军的一个师在宿县被歼,另有一个军(第63军)又一个师(曹八集战斗)在碾庄以外被歼,因此缩进碾庄圩及其周边村寨的,只剩下四个军七个师不足8万人的样子。

而在完成对黄百韬兵团切割包围的作战中,粟裕总计动用了华野十个纵队和特纵的25万兵力,战场兵力占据绝对优势。

华野在济南战役之后,武器装备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在碾庄圩的攻坚作战和总攻时间段,华野日均轰击敌人所发射的炮弹多达30000余发,总攻开始后还动用了特纵装甲大队的6辆坦克。

而黄百韬整25师原本是日械,豫东战役后组建第七兵团时才补充了一些美械,整体上可以视为“半美械”部队,也没有装甲兵配属,因此在装备和火力上,其实华野也占据一定优势。

剧照

那么碾庄为什么打得这么艰苦呢?首先是华野一上来有些轻敌,试图趁敌“立足未稳”在混战中就打垮敌人,结果各纵猛打猛冲,在黄百韬所部密集的火力下伤亡惨重,之后粟裕不得不叫停了进攻;

其次是黄百韬继承了李弥之前修筑的永备和半永备工事,拣了一个现成的便宜;另外就是碾庄地形特殊,村子周围有两条又宽又深的水壕,水壕边还有用来挡水的厚厚的土墙,村落的房屋因为需要防水也普遍高于地平线,所以非常易守难攻。

一旦粟裕指挥华野各部调整了战术,开始以土工作业不断迫近敌人阵地时,黄百韬的覆灭已经不是问题,华野五个纵队于11月19日发起总攻,战至11月22日上午敌第七兵团即彻底崩溃,这一天也是黄百韬毙命的日子。

换句话说,当华野不再轻敌,重新组织有耐心的攻坚时,仅用了四天时间就全歼了黄百韬兵团的残存力量。战前,粟裕和野司也是自信满满,认为在兵力和火力优势下,消灭黄百韬所部最多用一周时间,这一点对于比较两场战斗也很重要。

剧照

然而在双堆集战役中,两大野战军却总计伤亡了34000余人,并且全部是在双堆集包围圈内外产生的,伤亡数字其实要高于碾庄战斗本身,并且在华野7纵炮团、特纵炮兵主力增援之前,中原野战军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包围和歼击黄维兵团。

中野在转战大别山前损耗严重且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另有若干纵队转为地方部队建立各二级军区,所以投入淮海作战的野战军仅有七个纵队。

如此以中野自身的力量来包围和歼击黄维兵团,本身就是难度极大的任务,当西柏坡给中野的作战命令下达时,刘邓首长一度颇感为难,他们在致西柏坡的电文指出:我们六个纵队(不含11纵),除4纵外均六个团,9纵只来五个团,平均每纵不到两万人,炮兵很弱,故只能用于一处。

加上配合作战的各独立旅以及归建的中野11纵,整个中原野战军的参战兵力也就16到17万人左右,对黄维甚至没有两倍的兵力优势,在廖运周第110师起义之前,第十二兵团拥兵四个军十一个师,实力要超过第七兵团。

剧照

火力差距就更大了,蒋军第十二兵团是“土木系”的看家老本,是嫡系中的嫡系,第18军为全美械部队,第10军、第14军和第85军基本为半美械装备,另外还配属了一个快速纵队,仅坦克就拥有20辆。

而我中野最大的问题是缺乏重武器,渡过黄泛区几乎抛弃了所有重炮,淮海战前整个中野只有区区两门野炮和几十门山炮,且每炮只有几发炮弹,无论是火炮数量还是炮弹储备,跟华野都没得比,战场上广泛使用“没良心炮”就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黄维兵团被中原野战军完成战役合围的准确时间,是1948年11月26日凌晨5时,此一点有刘邓致军委专电为证。

而中野和华野联手全部解决掉敌十二兵团的时间,已经是12月16日,也就是说,消灭黄维用了整整20天时间。

其中总攻是于12月5日发起的,此时中野已经得到了华野三个纵队的增援(7纵和13纵参战,10纵为预备队),野司也下达了各纵各旅首长准备“烧铺草”的最严厉命令,誓言中野全部牺牲掉也在所不惜,从决心上就能看出来,跟华野打黄百韬的心理优势完全不同。

剧照

尽管参与总攻的各纵不停顿勇敢攻击,然而黄维兵团的抵抗也十分顽强,蒋系空军拼命空投弹药,使该兵团一直拥有炮火上的优势,战至12月10日仍未完全结束战斗,可见歼击黄维之难。

在这种情况下,总前委不得不决定再从华野抽调一些部队加入战斗,粟裕当日回电:我们决定抽调三纵、苏十一纵、鲁中南纵队和一部分炮兵,即晚南下,统由陈士榘同志率领南来,请分配其作战任务。

可以看出,中野最后是在华野五个步兵纵队和特纵主力的支援下,又经过五天五夜的殊死战斗,才全部拿下黄维兵团,前后整整耗时三周,足见黄维、胡琏这支部队的难啃,第十二兵团在末日时分突围时,还丧心病狂地使用了毒气战助战,这些条件都是黄百韬所不具备的。

因此从整体来看,综合我军投入的兵力、火力配备、战役时间和伤亡数字等诸项,在淮海战役中,最难打的仍然是歼灭黄维兵团的双堆集战役。

剧照

而华东野战军对碾庄圩地区敌人的攻击,总共才持续了11天,据此,华野有些同志是说了些怪话的,也因此遭到了粟裕的严厉批评:有些同志认为中野打黄维兵团打了多少天未打下,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我们有些同志忘记了,中野最先担负了外线出击的最艰苦的任务,我们同志忘记了人家的装备,人家的情况,我们打黄百韬、杜聿明,打手榴弹很少,中野打黄维兵团,打了很多手榴弹,每门炮只有几发炮弹。

“而我们作战呢?几乎用炮火推平村庄,一个村子打几千颗炮弹和成千成万斤炸药,中野每个纵队只有一两万人。而我们华野每个纵队至少有两万人,第18军比5军强,不弱于(整编)74师,而10军、14军、85军也都不弱,以中野那样的装备,消灭最强的敌人,是不容易的事情,人家发挥了我军作战的长处,我们应该向人家虚心学习”!

粟裕将军所述绝非谦虚,而是真实的战场情况,也侧面反应了中原野战军在双堆集战役中的艰苦卓绝!

剧照

【度度狼gg】公众号

QQ号 : 12002951

微信号:hou6199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