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树(柞棫刺)

乡间,将灌木状的杂刺统称为“炸鱼刺”,包括蔷薇、野蔷薇、紫叶小檗、竹叶椒、扛扳归、楤木、野皂荚等。同时,又特别将一种具体的刺称为“炸鱼刺”,它的特点是:落叶灌木,喜丛生,生长异常缓慢;小枝无毛,有棘刺,柔软坚硬;树皮灰褐色,布白色斑点;叶卵形或菱状卵形,雌雄异株;根黄色,可入药。

“炸鱼刺”适生性很强,广泛分布于荒地和路旁。但在安徽,较少长成乔木状,也难得开花结果。所以,无论是树干、树枝、树叶,都与别的地方有点差异,显得瘦小一些。主要原因是,它常常因为碍事而遭砍伐,萌发枝不容易长得粗壮。

或曰,它是“奓鱼刺”,因为它外形好象奓开的鱼刺。问题是,它的小枝虽有棘刺,并不太象鱼刺;长成乔木以后,就更跟鱼刺粘不上边。最为重要的是,凡是棘刺灌木都是奓开的,多少有点象鱼刺,无法反映出个性特点。

或曰,它是“障御刺”,用来充作篱障。问题是,障御刺虽然丛生,但枝条并不象木槿之类发达,很难形成天然篱障,说不通。

乡间所称的“炸鱼刺”,学名是“柘树”,俗称柘桑、黄桑、扎刺。它显著的特点有这样几条:生长非常缓慢,在条件不良的地方很难长成乔木;叶子可以喂蚕,古代与桑树并称为“桑柘”;枝条上有勾刺,但叶子上没有;皮内、树根黄色。

那么,“柘树”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方言又称为“炸鱼刺”?经考证,“炸鱼刺”的本字是“柞棫刺”。《诗经》多次出现“柞棫”,证明方言中的古音遗存往往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柞棫拔矣,行道兑矣(《诗·大雅·緜》)

芃芃棫朴,薪之槱之(《诗·大雅·棫朴》)。

瑟彼柞棫,民所燎矣(《诗·大雅·旱麓》)

柞棫斯拔,松柏斯兑(《诗·大雅·皇矣》)

1.柞

柞,一般认为就是栎树,这是完全错误的。现在虽将栎树称为柞树,但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柞树绝对不是栎树。(1)《诗》曰:“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栎树俗称黄粟树,是高大的乔木,请问:当植物阻碍行道时,只会是杂草灌木,怎么会是栎树这种高大的乔木?(2)有些字典煞有介事地说,柞通栎,柞桑、柞丝也。请问:栎树的叶子能喂蚕吗?

“柞”的本义,既不是指栎树,也不指任何其它的树,它根本就不是植物的名称。“柞”的本义指木材质地致密、细致、紧密,相当于“檀”。檀无定指,分为青檀、紫檀、白檀、黑檀等,就是因为“檀”与“柞”一样,并不指特定的树,而是指木材质地致密。

柞,zhà,为什么指木材质地致密?

(1)结实,板结也,紧密也,方言称为“扎实”。扎,约束也,紧缩也。

(2)酢,从乍,醋也。醋从昔,读若细,细密也。酢者酸也,读若缩,紧缩也。南方将质地细密的树称为“酸枝”,以为此木锯开时有一种酸味,这实在是闲扯。其实,“酸”的本字就是“柞”,酸枝就是质地致密。

(3)乍,本义拦住、堵住。堵读若笃,笃实也。

(4)密,方言称为“密扎扎”“密匝匝”。

(5)柞读若炸,炸弹。弹读若檀,柞通檀,都是指质地致密。表示质地紧密的字非常多:坚,土之固;臤,握之固;固,四周塞;緻,丝紧密;紧,缠之急;稠,禾之密。

由于“柞”表示树木质地细致,由之,那些质地细密的树木便以“柞”命名。比如:栎树质地细密,便称为“柞栎树”,本义指质地细密的栎树,后人不解其义,以为柞树就是栎树。南方有一种“柞木”,并不是栎树,更不是“炸鱼刺”,也是因为它质地细密。

方言所指的“炸鱼刺”,生长异常缓慢,因而质地细密,是典型的柞木、檀木。所以,其命名时一定会围绕这个鲜明的特点。其学名“柘”,核心含义就是“柞”。(1)柘,zhè,音近“柞”;(2)柘从石,读若实,结实也、扎实也。(3)柘,读若致,精致、细致、致密。

概而言之,“炸鱼刺”的“炸”,本字是“柞”“柘”。

2.棫

棫,一般认为就是白桵或白蕤,这也是完全错误的。“棫”的本义,既不是指白桵,也不指任何其它的树,它根本就不是植物的名称。“棫”的本义通指棘刺,相当于“刺”。

古人造字非常细致,习惯用不同的字分指细微的区别。比如:眉者,目上毛也;发者,首上毛也;而者,须也,面毛也;頾,口上须也。又比如:裁衣之始为初,草木之始为才,人身之始为首为元,筑墙之始为基,开户之始为戽,子孙之始为祖,形生之始为胎。

由之,表示棘刺的字也非常之多,但大多都不是本义。《扬子.方言》凡草木刺人,“北燕朝鲜之间谓之茦,自关而东或谓之梗,自关而西谓之刺,江湘之间谓之棘”。刺,本义指刺杀的动作,后来名词化;棘,丛生的小枣树;芒,草端也;针,鍼也,缝衣的工具。

当然,也有泛指棘刺的字。茦,cì,草的芒刺,莿也;朿,木芒也,引申为凡尖锐之称。也就是说,“茦”是草之尖锐,“朿”指树之尖锐。其实严格来说并非如此,“茦”“朿”是同一个字,都是指草芒,表示木芒的字是“棫”。

(1)刺读若此,于此。于,读若棫。

(2)刺读若词,语也。语,读若棫。

(3)刺者锐利也,锐读若棫。

(4)刺,方言读若禾。比如:麦刁子刺(禾)人。棫从或,读若禾。

(5)國从或,音近角(各)。角落,隅也,隅读若棫。角者,尖锐也。

可见,“棫”并非指某种特定的植物,而是泛指木芒,相当于现在的“刺”。我们这样说,还可以从其它的方言得以印证。(1)构骨,方言称为“猫玉刺”,这里的“玉”就是“棫”,刺也;(2)刺猬,方言称为“刺玉子”,这里的“玉”明显也是“棫”;(3)馄饨,方言称为“猫玉饺子”,小角(刺)饺子也。小角,指馄饨上众多的皱褶。

“棫”本义就是指棘刺,但由于后人不解其义,只好在后面再加一个“刺”。比如:猫棫,就是“猫刺”,后人则称为“猫棫刺”;柞棫,就是“柞刺”,后人则称为“柞棫刺”。

由于“棫”表示木芒,由之,那些带刺的树木便以“棫”命名。白桵是带刺的植物,有时便称为“棫”,让后人误以为“棫”的本义就是白桵,这完全是不正确的。

3.柞棫

由此可见,“柞”本义指树木质地紧密细致,“棫”本义指树木的棘刺,“柞棫”指质地紧密细致的棘刺。

质地紧密的树木很多,大多都不带刺;带刺的植物也很多,大多质地不紧密。既质地紧密,又带刺的树,则特指方言所说的“柞棫刺”,学名“柘树”。

(0)

相关推荐

  • 与树木有关的绘本推荐《树真好》

    <树真好> 贾尼思·梅·伍德里 文,马可·塞蒙 图,舒杭丽 译 21世纪出版社 2009年04月 这本获得过凯迪克奖的绘本,朴素而又优雅地讲述了一棵树所带给我们的许多快乐.是一本可以促使孩 ...

  • 父亲种下的那些树木,早已成林成材了。而我,依然奋斗在“成人”的大道上……

          [散文]  百年树人养育恩 昨夜,翻阅复旦大学王水照先生的<苏轼传>.读到苏老泉(苏洵)带着苏轼和苏辙进京赶考,双双得中进士,一时名动京师.作为父亲的苏洵,他该是多么成功和荣耀 ...

  • 硅化木之树化玉

    硅化木是指几千万年到几亿年前的树木被二氧化硅交代而形成,保留了树木的形状及纹理,而树木的纤维已经被二氧化硅所取代.玉化程度高.符合玉石要求的硅化木就叫树化玉.因而树化玉属于二氧化硅质玉,前几天我的文章 ...

  • 柞树无刺柞有刺,科属不同名相似 | 本草江湖第1517期

    乌饭子 拔葜 半边旗 五叶绞股蓝 长春花 海风藤 瑞香 蒲公英 刺竹 紫花地丁 夏天无 枸杞 菟丝子 星蓿菜 柘 柞木 蔡师: 柞与柞树二回事,更不是皂角,柞木是大枫子科的,树有皮刺.柞树是壳斗科,树 ...

  • 中科院博士的论文刺痛上亿人!寒门学子的成功逆袭之路,被央视评为:无名之辈的真实人生

    中科院博士黄国平的论文刷屏了! 寒门学子黄国平的一封致谢信,引得无数人潸然泪下.被央视评为无名之辈的真实人生,比致谢更吸引人的是拿着一手最烂的牌,竟然打出了大部分人无法超越的王炸. 这是草根逆袭的典型 ...

  • 刺血高手:刺血疗法收藏版!!!

    刺络放血 刺血俗称"放血",又称"刺血",或称"点刺"就是用锋利的器械(一般指三棱针而言),在患者体表上某一部位刺破血管,使之流出一些血液, ...

  • [转载]刺络疗法之运用(杨维杰)

    原文地址:刺络疗法之运用(杨维杰)作者:郑小春医师 本人研究刺血系随董师而起,现今临床应用者亦率多以董师之穴位及刺法为主.董师之刺血穴位及主治已散见于本书各章.现附录此文,可使各位读者对全书之刺血有一 ...

  • 黄帝内经|刺疟篇(三十六)

    [原文]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火高)(火高)暍暍然,热止汗出,难已,刺郄中出血. [翻译]足太阳经的疟疾,使人腰痛头重,寒冷从脊背而起先寒后热,热势很盛,热止汗出,这种疟疾, ...

  • 刺络疗法24穴

    针灸论坛公众号刺络疗法24穴 刺络法,又称为放血法.因常用的针具为三棱针,故亦称三棱针法.刺络法适用于中暑.中风昏迷.休克.急性肠胃炎.急性结膜炎.头痛.神经性皮炎.急性扁桃体炎.腰肌劳损.丹毒.疖肿 ...

  • #诗经植物 #上古 蔬菜之王#刺木苔 #植物科普 @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

    #诗经植物 #上古 蔬菜之王#刺木苔 #植物科普 @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

  • 针灸刺法全过程图解,终生受益的中医精粹!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 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 ...

  • 任红 || ​迷宫爱绕花藏刺,走尽不知能几人

    登西山(新韵) 登高方趁意,贯眼正秋新. 雨洗千山树,烟连九宇云. 访梅 事推都不知,野客逐香痴. 抱步怀黄酒,分茶向北枝. 定须沉静后,还对盛开时. 举笔思谋画,邀花怕欠诗. 赏梅 艳雅俱深藏,凌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