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你真的看懂了吗?
大家好,老长安今天正式复工啦!
今天是2021年的第十九个老长安,也是牛年的第一个老长安。
看标题你们也知道,复工第一天,我想先聊聊电影《你好,李焕英》。
友情提示一下,文中涉及剧透内容,还没看电影又不想被剧透的,赶紧点退出,我不想害你。
但如果你看过了,又有些情节想不明白,那恭喜你,来对地方了。
— 听首歌,开启今天的文章 —
《你好,李焕英》票房已经突破26亿了。
豆瓣评分上,8.2分独一档,一骑绝尘,套用郭德纲的一句话,“也不是我特别优秀,主要是靠同行衬托”。
我估计多数人已经看过,大概率也已经哭过,我自己在电影院哭了三回,半个口罩都哭湿了。
这个电影有多好,不需要我废话。
前90%的喜剧成分,扎实的故事和充足的笑点,本身是及格的,后10%的惊天大反转,又直接升华了全片,把整个故事拉到了一个可怕的高度。
而这个反转里,又藏着很多东西。
我今天就想说说这个反转的深层意义,和一些埋得很深的细节。
(再提醒一下,下面严重剧透,不想看剧透的,现在退出还来得及)
先说故事。
这个故事用一句话说,就是活在2001年的普通女生贾晓玲,因为自身的平庸一直觉得拖累了母亲李焕英,直到李焕英意外遭遇车祸,命悬一线,贾晓玲在病床前守着妈妈的时候,发现自己“穿越”到了她还没出生的1981年,拥有了改变母亲命运的机会。
表面上,是贾晓玲在1981年这个时间点,试图通过改变母亲李焕英的择偶方向,帮李焕英重新做一次选择,让李焕英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哪怕这意味着她不会出生。
但实质上,反转揭晓后,你会发现,这其实不是“穿越”,而是一场梦。
这个梦的核心创造者,是病床上弥留之际的李焕英。
电影后面有很多细节前后呼应,来解释这个全片最大的伏笔。
贾晓玲第一次在病床前惊醒的时候,病床上没有人,说明李焕英已经先她一步进入了梦境里。
贾晓玲掉进1981年的时候,年轻的张江说李焕英夸他变年轻了,而李焕英进入梦境中的第一句话,就是对张江说“你怎么年轻了这么多”。
李焕英屡屡给贾晓玲闹出的笑话解围,给贾晓玲编造假身份应付众人的疑惑,原本年轻时并不会缝纫的她,帮贾晓玲补好了裤子,都说明这个李焕英,并不是过去1981年的李焕英,而是后来的李焕英。
那么问题来了,李焕英为什么要为贾晓玲创造这个梦?她为什么不干脆在梦的世界里和女儿相认,而是费尽周折瞒住这件事?
因为她想帮贾晓玲走出心底的阴影。
贾晓玲的心理症结是什么?是觉得自己辜负了父母的期望,觉得自己一无所长也不出众,觉得自己不配被人喜欢,还没等到她“有出息”,母亲就要走了。
所以误打误撞开启这个梦境的李焕英,给贾晓玲安排了三个疗伤的过程。
第一个过程:你没有辜负我的期望。
贾晓玲一直觉得,她没有给父母长过脸,她学习不好,她胖,她辜负了全家人的期待。
但李焕英内心深处,并没有这样想过。
所以她借着年轻的自己,向贾晓玲说出了她一直没来得及说的话。
“我的女儿,我就让她健康快乐就行了。”
“什么叫一点儿用没有呢?”
你觉得你对不起我,你觉得你拖累了我,其实你只要活蹦乱跳地活着,我就已经足够骄傲了,从前,现在,都是如此。
第二个过程:你有你的闪光点。
电影里,贾晓玲为了帮沈光林追李焕英,给沈光林编排了一个二人转节目,邀请李焕英去看。
李焕英先说她不想去,贾晓玲说这节目是我排的,李焕英立刻笑了,“那我必须去啊。”
包括那场排球比赛也是,贾晓玲以为是她全力促成了“妈妈年轻时参加排球比赛的梦想”,其实是李焕英在背地里帮助贾晓玲实现了“帮妈妈参加排球比赛的梦想”。
她做这些事,就是为了让贾晓玲知道,闺女,只要你肯努力,你也可以很厉害。
你看,你是可以登台演出的,你是可以把很多人组织到一起的,你是可以感染别人影响别人的。
你有你的闪光点,我知道,你不知道,所以,一定要让你知道。
第三个过程:你也会被人喜欢。
很多人观影后都在纠结一个问题:陈赫饰演的“冷特”这个角色,到底有什么意义?
只看故事的前五分之四,他对剧情的推动基本上很小,好像确实可有可无。
但悬念揭开之后,我一下明白了冷特存在的意义。
他原本就是不属于任何一个世界的人,他是李焕英创造出来的人物。
冷特,是李焕英给贾晓玲造梦的最后一环:女儿啊,也许你的身材和长相都不出众,也许你内心很自卑,但这样的你,也一样会有人喜欢啊。
你未来的人生里,一定会有一个像冷特这样的人出现,能陪你疯、陪你闹,能看到你身上那些独特美好的地方。
他会和你有相似的成长经历,能理解你、体贴你,他会因为你随便说的笑话而笑出声,会包容你的缺陷,会在每一个你需要他的时候,坚定地站在你身边。
你们会像我和你爸爸一样,义无反顾地结婚,平淡而热闹地过一辈子。
你有你的价值、你有你的优点、你也会有你的爱情,你要学会自尊、自信、自爱——这就是李焕英这个梦,想要告诉贾晓玲的。
如果只从贾晓玲的角度去看,这是一个女儿想拯救妈妈的故事。
但如果你从李焕英的角度去理解,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母亲用她残存的精力,给孩子上的最后一堂课。
这也是看到最后,我在电影院哭到不能自已的原因。
你以为贾晓玲“穿越”的那些经历是姐妹情深,其实都是妈妈对孩子最深切的关怀,是一个妈妈在脑海中构建了一整个世界,能再好好和孩子相处一会儿,哪怕只有一会儿。
“你以为你已经很爱很爱妈妈了,但你永远不知道,妈妈远比你想像得还要更爱你。”
之前网上曾经有一个热门话题:如果你能穿越回妈妈年轻的时候,你会和她说什么?
最多的回答是:别结婚,别生我,过你自己最想过的生活。
我曾经也这么想过。
如果我妈没生我,如果她当年有结婚生子之外的选择,她会不会活得不一样?
她有画画的天分,她会成为一个画家吗?
她在很多事物上都有敏锐的嗅觉,她会开创自己的事业吗?
她有明白透彻的思维,她会成为一个超前于时代的人吗?
会不会我实际上拖累了她,将她囿于厨房和育儿,一点点消磨掉了她曾经的理想和锋芒?
她生来就该伟大吗?她生来就该温柔随和精打细算牺牲付出吗?她会不会也并不想做一个妈妈?我现在的样子,有没有符合她对孩子的期待?
我想不明白。
但看完这个电影之后,我好像有些懂了。
片中一个很重要的情节:贾晓玲知道母亲年轻时候的那些“遗憾”,是从谁嘴里得知的?是李焕英的闺蜜包玉梅。
是包玉梅告诉她,如果当年先买电视的是李焕英、如果当年厂里的排球比赛夺冠的是李焕英、如果和厂长儿子沈光林在一起的是李焕英,那一切都会不同。
但这些“遗憾”,并不是李焕英的遗憾。
李焕英并不觉得遗憾,她要让贾晓玲顿悟的,也是这一点。
“我这一生已经很幸福了,现在,你应该放下我,去寻找你的幸福了。”
从我们做子女的角度去看,我们不是“别人家的孩子”,很容易就会得出结论:当年爸妈不生我,人生怕不是要起飞。
但做父母的,可能并不这么想。
也许很多妈妈都像李焕英一样,刀子嘴豆腐心,嘴上絮絮叨叨喋喋不休,但心里其实已经体谅了子女一万次。
也许她们不懂什么是正确的教育,也许她们不懂怎么和叛逆的孩子沟通,但你摔倒了,她永远是第一个向你跑来的人。
也许她们总是说,你什么时候能让我长回脸,但内心深处,她们只要你健康、快乐,就好。
梦境里,喝醉的贾晓玲对李焕英说,“如果有下辈子,换我来当妈吧”。
但李焕英背着喝醉的贾晓玲说,“下辈子还是我当妈吧”。
你冒冒失失的,我不放心。
知道应该放手让你飞,但还是忍不住想在下面看着、接着,一直到脚步跌跌撞撞、再也跟不上,一直到最后的最后,还想继续陪你一程。
与其说这个电影讲的是亲情,是“子欲养而亲不待”,不如说,它更像是一个女儿在经历失去母亲的种种不甘和痛苦之后,终于同自己和解的一种释然:
人生是无法重来的,一辈子里发生的一切,我们都应该学着接受。
这是一条窄窄的单行道,曲曲绕绕永不能回头。做子女的永远不会知道,给妈妈另一种选择,她们会怎么选,就如同我们也永远不会知道,我们自己这一刻的决定,会推倒未来哪一块多米诺骨牌。
一切早已注定,一切都无法更改。大家都是亦步亦趋认真活着,仅此而已。她们是我们妈妈,我们是她们的孩子,仅此而已。
就像电影最后,贾晓玲开着车行驶在想象中的那条路上,一开始副驾驶坐着那个一边数落你一边操心你的人,似乎会一直这样下去直到世界尽头。
但后来开着开着,忽然就剩下我们自己了。
可是啊,可是也没关系的,迎来送往,人之常情,一生在所难免,我们还是要继续在那条路上往下走,带着自信昂着头,始终向前看。
这也许就是《你好,李焕英》,最想传达的理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