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35
NO.35
在铨选开始前,杨国忠就与几个心腹僚属私下圈定了入选名单——入选的依据是什么,史书上没有记载,不过我个人以常人之心度小人之腹,觉得应该不太会是以姓氏笔画为序或以屁股大小为序,以送礼多少为序或以背景多厚为序的可能性更大些。
内定好人选后,他再把另一名宰相陈希烈、给事中以及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全都叫到自己办公室:今天宰相、给事中都在,就不必再到门下省审查了。
随后他按照名单一个个唱名、一个个面试——平均每人面试的时间还不到嗑一粒瓜子的功夫,接着当场拍板敲定并标注,不到一天就搞定了原来要几个月才能完成的选官工作。
选官比买菜还要随便,选出来的人会没有问题吗?
当然有问题。
不过,尽管所有人都知道这里面肯定有问题,但没有一个人敢提一点意见,只有一片赞歌:这样的大手笔,只能出自杨相之手!大傻比,出洋相……不,大手笔,出杨相……
由此可见,此时唐朝的朝廷已经完全成了一言堂。
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结果,最主要的责任人无疑是皇帝李隆基。
从李隆基近二十多年来所任用的首席宰相来看,先是忠正直率的张九龄,接着是有才无德但尚有底线的李林甫,再换成无才无德且毫无底线的杨国忠,道德水准一个比一个低,而权力集中度则一个比一个高;与之相对应的是,制度的重要性越来越小,个人的重要性则越来越大。
到了杨国忠当政的时代,很多制度已经跟我们小区里限速5码的标志牌一样完全沦为了摆设!
而这也许正是李隆基所需要的。
随着年龄的日益增长,国家的日益富强,他早已失去了当初励精图治的进取心,现在的他想的是享受,是快乐,是任性。
张九龄这样的士人喜欢进谏,让他无法为所欲为,只能戴着镣铐跳舞;而杨国忠这样的小人喜欢拍马,让他可以尽情享乐,不用受到任何约束!
张九龄这样的士人学问高,名气大,他必须对其礼遇有加;而杨国忠这样的小人,虽然名为宰相,但其实不过是个家奴,他完全可以将其呼来喝去!
对家奴这个定位,杨国忠也心知肚明。
他深知自己的一切权力都是皇帝给的,他的所有竞争力都来自皇帝的宠爱,因此,要想巩固自己的权位,就必须用心揣摩皇帝的心思,取得皇帝的欢心。
还有,排挤同样有宠于皇帝的臣子。
比如安禄山。
安禄山是贵妃的养子,可以随意出入皇宫,可以随意与皇帝嬉戏,与皇帝的亲密程度不在自己之下!
更令他觉得不安的,是安禄山对他的态度(安禄山经常入朝,与杨国忠接触的机会不少)。
虽然杨国忠刚上台的时候,安禄山曾与他合作过——一起指控死去的李林甫,但那纯粹是公事公办,实际上他对杨国忠是非常鄙视的。
在他看来,杨国忠就是一个完全靠裙带关系上位的小人物,不管是资历还是能力、不管是工作水平还是阴谋水平和之前的李林甫比都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可以这么说,天大的事到了李林甫手里都只是屁大的事,而屁大的事到了杨国忠那里都会被折腾成天大的事!
更何况,杨国忠还是官场小辈,自己前几年入朝时上下台阶这小子还要卑躬屈膝地过来搀扶,现在却总是鼻孔朝天,一副小人得志的猖狂样,他能看得惯吗?
当然看不惯。
别人怕你,我可不怕你!
因此,在杨国忠面前,安禄山很不客气。
杨国忠说东,他偏要说西;杨国忠说吸烟有害健康,他偏要说吸烟可预防新冠病毒;杨国忠说人不能吃大粪,他偏要说人中黄被编入了《本草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