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回忆‖冷开祥:中国北堆的由来

【往事回忆】

中国北堆的由来

冷开祥

北堆就是东沟镇东郊的一个普通农村大队,当时下辖七个生产队,近四百户,不到1700人口。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它可是一个城里有名、县里有榜的地方。更因为加工洋槐树叶粉出口,而成为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中国北堆”。要说清“中国北堆”的由来,还要从他们兴办工业说起。
北堆大队的工业经济从白手起家,到名闻遐迩,也就短短十多年的功夫,这里面倾注了父辈们一代人的心血。他们不甘落后,奋发进取,善管理,懂经营,敢挑战,把一个完全的农业大队,搞成工农业齐头并进的标杆村。
北堆村四面环水,薛梨干渠从中南北穿过,离东沟镇不足二公里,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守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只靠农业一条腿走路,只能解决普通的温饱问题。北堆的老一辈们,不安于现状,利用党和国家“一工一农”二条腿走路的号召和政策,努力寻求发展工业经济的途径,来达到富民的目的。即使在文革期间也没有放弃这样的追求,从而让北堆人抓住了机遇。
俗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时北堆人仅是有办工业的想法和内在需求,至于办什么?怎么办?都是未知数。在找到一个在市(当时叫专区)外贸工作的家乡人,请求他帮助家乡兴办工业时。市外贸正为不能按时、保质完成涝豆(田菁的种子,又名涝豆)粉出口而烦恼。原加工涝豆粉企业是一个大集体单位,是大锅饭管理体制,不仅出粉率低,也不能按期交货,质量也差,使市外贸的出口信誉大打折扣。田菁很适合在盐碱地上生长,是全专区推广种植的主打绿肥和经济作物,它既改良土壤,又有较好的经济收入,还出口创汇,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可是好事不能办好,如何是好?
在北堆人的孜孜以求下,经过市外贸的考察,他们决定把加工涝豆粉出口的项目交给北堆人来做。但加工涝豆粉必须使用电力,北堆没有电怎么办。经过市外贸向上汇报和协调,跨县从建湖的建阳专门拉了一条电力线路到北堆,使这个农业大队于1967年7 月1 日,在四里八乡中第一个有了电力。
加工涝豆粉,就是用粉碎机,按外商要求,把涝豆加工成粉即可。因为有了电,北堆人同时办起了粮食、饲料加工厂,为村民解决了繁重的粮食、饲料加工劳动。北堆倾全大队之力来发展工业经济,把全大队的所有人逐一排队,凡有一技之长的人、凡在工厂呆过的人、凡在外边有头绪的人、凡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经大队支委会研究通过后,把他们全部集中到大队工业经济战线上来。我父亲因有过管理工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又有较高的文化,当时又因所谓的“当权派”靠边站闲暇在家,有幸直接成为其中的一员,主要负责大队工业外勤工作。北堆人做事认真、诚实、守信,加工的涝豆粉,不仅按时完成,而且保质保量,出粉率远高于原来加工单位,为市外贸争得外贸出口信誉,外商因此加大了订单。这是北堆人在工业经济方面挣得的第一桶金。

现在来看,北堆工业项目的起点是比较高的,是典型的来料加工出口项目,如果一真顺着这个路子走下去,完全可以成为阜宁的华西。随着北堆人与市外贸的愉快合作,又有一个别人不愿做的项目找上门来——加工槐树叶粉出口。这个项目市外贸认为北堆无力承担,故找了好多单位谈,人家都不愿做,与北堆抱着谈了看看的心理,但北堆人勇敢的接下了这个项目。于是北堆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始,近十年干起了名闻遐迩的加工洋槐树叶粉出口业务。

加工洋槐树叶粉出口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十分复杂。有槐树叶收购、储藏、运输、加工、包装、出口等众多环节。它涉及到当地政府、土产、供销、外贸等好多相关部门。一个队办企业怎么能有这样的能力,对于一个农村大队来说谈何容易。但北堆人善于挑战,敢于挑战,不但接下了这个项目,做成了这个项目,做好了这个项目,成为响当当的名片。而且是全国第一、全国唯一加工槐树叶粉出口的加工单位。每年都获得外贸部门的表彰!

当然这里倾注着北堆人的智慧和大量心血。我父亲每年超过半年时间住在阜宁红旗饭店,为北堆工业办理相关手续,购买相关物品,协调相关工作。听我父亲讲,每年秋天,在槐树叶收购前,县政府都为此专门召开协调会议,商定相关工作。如原来槐树叶由县土产部门收购,而后再运到北堆加工,既费时费工,又加大了运输成本。经北堆人申请,由北堆村代表土产部门在加工场地直接收购,就地储藏,直接加工。这样每年秋天是北堆最热闹的季节,出售槐树叶的队伍正常超过一公里,全大队男女劳力齐上阵为收购槐树叶服务。收购的槐树叶堆成一座座小山,一直加工到来年春季。为方便水路运输,在加工厂东边新开挖一条人工河,直通射阳河,外市县的槐树叶源源不断的运来,槐树叶粉源源不断的运往上海包装出口。这是北堆工业经济挣来的第二桶金。

北堆因工业经济的发展,为全村人民带来实惠。不仅有一批农民转为工人在工厂工作,全体农民每年为工业经济临工服务的收入就很可观。七十年代中期,全体村民不管大小,每年春节前还有压岁钱,最少年份是每人十元,最多年份24元,而且是直接发到各户。北堆及周边的千家万户,每年打槐树叶出售,虽然只有七分钱一斤,但每家都能有个十几二十块钱的收入,解决当时小孩读书的学费是没有任何问题。笔者姐弟俩每年也打槐树叶出售,作为挣学费的一个保留项目。
北堆因收购加工槐树叶粉出口而名气大增,获得“中国北堆”的名号。至于这个名号的由来,这里有个美丽的传说。北堆实际上仅是一个来料加工企业所在大队,他不是槐树叶粉出口企业。他加工好的槐树叶粉包装袋上是没有字的,运到上海港后要重新包装,而后出口。据说在印制槐树叶粉包装物中,出口企业对加工生产企业名称犯了难,印上北堆吧,不仅名气太小,它仅是一个农村大队,又不是一个正规工商企业名称。用其它名称吧,全国加工单位仅此一家,又没得选择。用得不好,又怕引起外交纠纷。于是就向上请示,一直请示到国务院。国务院的同志问,“北堆是中国的吗”?国务院同志得到肯定回答后说,自然北堆是中国的,那就印“中国北堆”!究竟出口的槐树叶粉的包装物上是否印制“中国北堆”字样,北堆人不得而知。但传说是越传越神,最后传到说拍板让印制“中国北堆”字样的是周恩来总理。我八十年代初学校毕业分配到县城参加工作以后,周围的人听说我是北堆的,都向我求证此事。为此我回家向父亲求证,因为他是当事人。父亲告诉我,“他1975年参加在东台召开的市外贸工作会议时,就此事也专门问过市外贸的领导,当时领导就是这样回答的。我们就把它当作一个美丽的传说吧。传说也是有因由的”。
至于说外国(主要是日本,后来也有多个国家进口槐树叶粉)把槐树叶粉买回去究竟做什么用?笔者也经过长时间的追寻,没有确定的答案。当时和现在有这三个推测:一是做肥料用。这可能按照我国农村当时都这样用来想的。二是做化工原料。这个可能性是有的。涝豆粉就是工业原料。三是做饲料用。这个可能更大。因为21世纪以来,我国很多地方已将槐树叶粉大量用于畜禽饲料。
北堆人在那个年代,加工槐树叶粉为国家出口创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百十吨起步,到上千吨出口,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他是我父辈们这一代人的努力取得的辉煌成果。不管这个美丽的传说是否存在,能干成全国第一、全国唯一,就是了不起的伟大成就。我为父亲及北堆人骄傲!更为父辈们的智慧自豪!
谨以此文纪念父亲诞辰一百周年。
 
注:撰写此文前,驱车回家专门采访了当时大队的核心领导和智囊谢高俊老先生,他当时是大队副主任兼会计。他向我介绍了当时许多详实的史料。在此向他老人家表示感谢!祝福他健康长寿!

冷开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