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 |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中国首场大型专题展览——实践与探索(上)

《实践与探索》(上)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

扎哈于1979年创立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过去几十年中,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ZHA)通过前卫且独具一格的众多作品重新定义了21世纪的建筑,作品融合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与其惊人的想象力。事务所将形态与空间交织在一起,并结合了对创新力量、联结与融合理念以及对未来笃定的乐观信念。

作为ZHA在中国大陆的首场大型专题展览,本次展出涵盖了不同领域的代表作品,全面呈现ZHA的设计方法论和设计过程,展现ZHA始终不变的锐意创新和开拓精神。

本次展览以时间为主线,呈现ZHA在中国打造的系列作品,探索这些建筑设计中的先锋性研究以及它们与全球其它项目中间的内在关联。此外,展览还详细介绍了那些促成ZHA的构思、设计以及打造建筑环境方式不断升级的技术革新。

本次展览由文化建筑综合体,高层建筑体育场馆,交通设施园区和总部,城市设计,算法设计研究八大部分组成,将分成上下两篇进行介绍。
上篇主要为大家介绍扎哈与中国之间的故事以及本次展览中的前两个部分的内容,其余部分将在明天发布,请关注我们后续的推文~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在亚洲建成的首个项目广州歌剧院(2010年)被《纽约时报》誉为“数十年来全世界最迷人的歌剧院”。随后,ZHA为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设计的赛马会创新楼于2014年完工。在北京和香港办公室的管理下,ZHA在中国各地完成多个建筑作品。在北京和上海为国内商业地产领军开发商SOHO中国设计了四个项目,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此外,ZHA在广州、南京、澳门、长沙、深圳和海南等地还设计建成了多个主要文化馆、办公、酒店等,以及北京大兴国际机场(2019年)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

「 扎哈与中国 」

1981年,扎哈·哈迪德在她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首次造访中国。扎哈出生于伊拉克,正如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其家乡的古老文明,中国发达的河流水系也在漫长的历史中造就了独特的自然地貌和城市人文环境。

在中国,扎哈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她亲自体验中国的艺术与建筑,深入研究如何将历史建筑巧妙融入自然景观,如何通过形式化园林演绎自然环境中的各种丰富元素。她对这些理念产生共鸣,并着迷于中国的传统国画技艺,即通过虚实表现空间的层次感,塑造无尽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性。

次年,扎哈为香港山顶俱乐部(1982-1983年)创作的设计方案在项目竞标中脱颖而出。该方案显示了扎哈对建筑物与场地、室内与室外、建筑与工程之间流动关系的钟情。俱乐部四面环山,整个设计方案依托地势展开;在这个项目和后来的开创性项目中,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作品通过有机的建筑语言与自然进行呼应,营造了无与伦比的空间体验,在全球备受赞誉。

中国成为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持续的灵感来源,这里丰富多样的文化历史也常常在其建筑作品中体现。

| 山顶俱乐部 |

(1982-1983-竞赛胜出,中国 香港)

山顶的设计提出了近乎“地理至上主义”的概念,一种通过采用系列材料实现形似利刃的景观,摒弃传统组织原则的设计。俱乐部本身构成了一个13米的挑空空间,悬浮在建筑的二楼和顶楼,各种元素——运动平台、入口平台、流动区域、小吃店和图书馆都在其中“盘旋”。其中游泳池、多个浮动平台和坡道,都规划在露天环境下。该建筑还在俱乐部空间上方设有四套独立的顶楼公寓。

从香港望去,山崖成为俱乐部的空中休闲和智能资源的天然背景。而从整体上来看,这座建筑本身形成了独特的现代地质,在各方面都象征着俱乐部和城市的“高端体验”。

0 1

文化建筑

文化空间的定义,在于其整合社交群体、促进交流的功能,同时可以为民众参与提供广阔的公共区域,并实现一系列细分功能。

2003年,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ZHA)的首个博物馆项目罗森塔尔当代艺术中心在辛辛那提建成。此后,ZHA打造了十多个屡获殊荣的文化项目,包括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的费诺科学中心(2005年);位于罗马的国立二十一世纪艺术博物馆(2009年);位于格拉斯哥的交通博物馆(2011年);位于阿塞拜疆巴库的盖达尔·阿利耶夫文化中心(2012年);以及位于首尔——当前亚洲客流量最大的文化建筑东大门设计广场(2014年)。已落成的音乐和表演空间包括广州歌剧院(2010年),以及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此项目包括一个当代艺术馆(2019年)、一个能够容纳1800人的配套完备的大剧院(2017年)和一个多功能厅。

迄今为止,ZHA有超过25个在建文化场馆项目,包括有7000个座位的户外圆形剧场摩洛哥拉巴特大剧院——该项目将于今年完工、深圳科技馆新馆、叶卡捷琳堡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爱乐音乐厅,以及北京新国际展览中心二期。

| 香奈儿移动美术馆 |

(2008-2010,中国,香港/日本,东京/美国,纽约/法国,巴黎)

ZHA对自然组织系统的探索凸显了展馆的流动性。移动艺术馆的有机形式是从自然界的螺旋形演变而来的。这一系统向展馆周边提供了合理的扩展,在展馆入口处有宽敞的公共区域和一个128㎡平台。展馆遵循圆环的参数化形变,圆形环面是展示空间的基本图形。展馆的明显形变在其周围创造了一个不断变化的展览空间。而在其中心,有一个巨大的65㎡自然采光庭院,为参观者提供了一个相遇和反馈的场所。

通过这种方式,建筑更好地将艺术成就为一种集体体验。

| 格拉斯哥交通博物馆 |

(2001-2011,苏格兰,格拉斯哥)

11300㎡标志性的河畔博物馆建筑为格拉斯哥交通博物馆提供了一个最先进的场所,包括大跨度展览空间、较小的封闭空间、相关游客设施,并且整合了邻近港口停泊的历史帆船。这座建筑的标志性外形呼应了场地及其工业遗址,为格拉斯哥提供了一座值得纪念且实用的博物馆。新设施的设计侧重于广泛、无性别的表达,强调设计创新、技术和交通之间的联系。该项目提高了博物馆陈列品的质量,改善了博物馆的可达性。

河滨博物馆被授予2013年欧洲博物馆奖,表彰其在教育和社会责任方面的创新。自2010年开馆以来,每年都有超过100万人次的参观者,这座博物馆目前是格拉斯哥最受欢迎的非艺术类博物馆。

| 中国美术馆 |

(2010未建,中国,北京)

正立面的结构象征着中国的崛起和当代文明,宛若“风中巍然不动的群山”,展示了中国山水画永恒的主题和美术馆的雄伟庄严。从上往下看,S形图案从中国文明和文化思想中提取,在最早的彩陶和汉代的装饰图案中都有表现。这一基本图案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智慧、哲学和艺术。画卷的空间概念通过美术馆的建筑道出了艺术的故事。

它代表着中国的国家形象,向全体中国人民和世界传播中国的文化成就。预示着中国21世纪的新型博物馆,连接过去与现在,展望未来。

| 台中古根海姆博物馆 |

(2003未建,中国 台北)

设计方案基于博物馆是不断变化活动空间的这一概念。为了强调空间的可转换性,扎哈研究了新博物馆配备类似“舞台机械”设备的可能性。她试图让这个空间本身的巨大转变成为一个奇观,甚至从建筑外观就能轻易识别。因此,对展览空间的内部重组,营造一种在城市景观环境下的公共感知。作为形式语言和建筑表达的前提,将建筑引入城市轴线的开放公共空间。整体动态性和流动性的延展,呈现出强化建筑内部和周围动态特性的效果。

| 费诺科学中心 |

(2000-2005,德国 沃尔斯堡市)

费诺科学中心位于沃尔夫斯堡市的特殊位置,该处既是多项重要文化建筑(阿尔托、沙隆和施维格设计)的终点,也是连接米特兰卡纳尔(大众汽车城)北岸的纽带。多条行人和车道延伸至该处,在人工地面景观和建筑内部有效构建出运动路径的界面。

从体量上看,建筑结构保持了地面高度的透明性和孔隙,随着主要展览建筑的抬高,覆盖户外公共广场。广场配置各种混凝土结构锥体的商业和文化功能。2006年,该项目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英国分会奖、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欧洲年度文化建筑奖和欧洲杰出建筑师论坛(LEAF)奖。

| 广州歌剧院 |

(2003-2010,中国 广州)

这座全新的文化设施形成了广州新文化区的核心,独特的“双砾”设计将相邻的文化建筑与广州珠江新城的国际金融中心联系起来。广州歌剧院的设计可容纳东方戏剧和西方歌剧的各类表演,观众厅拥有1800个座位,配备最新的物理和数学声学技术设备,此外还有400座的小剧场,可全方位地用于表演艺术、歌剧和音乐会。形体轮廓是建筑和自然间相互作用的体现,结合了侵蚀、地质和地形的原则,并且与珠江中光滑的卵石形状相呼应。该项目获得了2011年RIBA奖、AIA英国分会奖和一等奖。

| 盖达尔·阿利耶夫文化中心 |

(2007-2012,阿塞拜疆 巴库)

阿利耶夫文化中心位于巴库的市中心附近,是当代实验性建筑的标志性范例,作为阿塞拜疆文化计划的主要建筑,在巴库重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主要设计理念是创造流动的空间和建筑,与巴库目前盛行的整体式(通常是纪念碑式)的苏联建筑形成鲜明对比。这座建筑及其周围的广场和公园经过精心设计,轻松吸引游客,营造出友好、柔和、引人参与的空间。

该中心有一个国家博物馆、画廊、图书馆和一个1000座的礼堂,该建筑内的功能排布顺应了场地形状,即被一个陡峭的陡坡一分为二,大致处于中间位置。

| 拉巴特大剧院 |

(2010-进展中,摩洛哥 拉巴特)

拉巴特大剧院采用流动的雕塑形式,灵感来自拉巴特和萨尔古城之间的布雷格河,包括一个1800座位的剧院,一个7000人圆形剧场,一个实验性的表演空间,排练空间和一个可容纳350人的特别餐厅。大剧院是国王穆罕默德六世发起的国家文化发展计划的组成部分。设计从河流中获得灵感,形成了围合圆形剧场和剧院的公园景观。

剧院大厅的水晶几何图案灵感来自传统的摩洛哥穆卡纳斯。流畅的雕塑形式创造了无缝的空间体验,空间并流入主门厅,塑造恢宏的楼梯。这种流动性为游客提供了直观的视觉和物理引导。

| 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爱乐音乐厅 |

(2018-进展中,俄罗斯 叶卡捷琳堡)

新爱乐厅的设计呼应声波的物理特性,基于乐音共鸣在连续的光滑表面产生声波震动。设计通过重新诠释物理声学特性并定义听觉空间,生成了漂浮在新市民广场之上悬浮于天棚的观众席。广场既是爱乐音乐厅大厅,也是围合的城市广场。

| 珠海金湾航空城市民艺术中心 |

(2015-进展中,中国 珠海)

珠海金湾市民艺术中心项目诞生于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设计旨在创建一处当代创造力枢纽。该艺术中心位于金湾区西部生态新城核心地带。

项目为城市整合了四个独特的文化设施:1800座的大剧院、500座的多功能厅、科学中心和艺术博物馆。中心内每个场馆都独具特色,创造出最具吸引力的游客体验。各个体量通过东西宽170米、南北长270米的结构串联。两座较大场馆和两座较小场馆对称排列,连接四个文化设施的中央广场形成了室外共享空间。

| 东大门设计广场 |

(2007-2014,韩国 首尔)

东大门设计广场为一处围绕古城墙和新发现文物的建筑景观,是连接公园和广场的核心元素。公园设计流畅,旨在鼓励公园与首尔人民之间最大程度的互动。新建DDP公园可休闲、放松和避难,是东大门繁忙城市环境中的一片绿洲。

设计无缝整合公园和广场为一体,模糊了建筑和自然之间的界限,形成一个贯通城市、公园和建筑的连续流动景观。公园外墙的空隙和转折为游客预留窥见创新设计世界的视野,使DDP成为城市当代文化、新兴自然和悠久历史之间的重要纽带。

| 深圳科技馆(新馆) |

(2019-进展中,中国 深圳)

深圳科技馆(新馆)将成为中国创新的摇篮,代表着深圳的城市形象,并向中国乃至世界传递科技创新和成就。新馆建筑形式和体量突出与城市的内在关系,以及沿光明走廊朝向科技园的轴线轨迹。

艺术运动、文化变迁、科学技术相互渗透,形成空间连续体。深圳科技馆仿若独特的创新实验容器,体现出对艺术、科学和历史的理解,并为展示和感知提供独特的创新背景,来自海内外的访客、策展人、科学家和艺术家均可直观欣赏。

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中国 长沙)

虹桥文化中心 (2008-未建,中国 上海)

新国展二期项目设计方案

0 2

综合体

综合体开发项目的衡量标准通过判断各种用途是否能发挥协同作用,各项功能是否相辅相成来衡量。过去十年来,城市人口密度的急剧增长对文化观念产生了极大影响,使之转向一个“生活-工作-娱乐”一体化模式。这种变化促使住宅区域。办公场所、零售、休闲和生活配套设施融为一体,并最终形成一个从早到晚都充满活力的城市中心。

ZHA和SOHO中国成功合作了多个作品,其中首个项目为位于北京市中心的银河SOHO,已荣获多次奖项;其余三个项目分别是位于上海虹桥商务区的凌空SOHO(2014年)、北京望京SOHO(2014年)和北京丽泽SOHO(2019年)。银河SOHO由四栋连续的、流动的体量组合而成,体量被伸展的连桥相接,该综合体为都市生活提供了富有特色的建筑元素,广受周边居民喜爱。

奥普斯大厦位于迪拜最具活力的哈利法塔区,包含了酒店、酒店式住宅、写字楼和餐厅等功能。设计方案将形式多样、相互依存的功能交织在一起,使得实与虚、内与外的空间关系得以平衡。

南京国际青年文化中心(2018年)作为南京市新中央商务区的城市催化剂,将两座塔楼的基底整合成为一个文化中心(包含会议厅、礼堂、多功能厅和访客区),其中一座塔楼是卓美亚酒店所在地。

| 凌空SOHO |

(2010-2014,中国 上海)

凌空SOHO位于虹桥商务区内的凌空经济园区,园区枢纽具备轨道交通及铁路的双重功能,并且保证了在市中心和机场间的便利交通。凌空SOHO将国际公司和地方企业与当地居民密切地联系起来。这个综合用途项目的概念由基本的四个并行平板块构成。这种设计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模块化系统,8.4米的结构网格和约18米的建筑进深为建筑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便利和灵活性。

四个细长的元素被蜿蜒的零售裙楼和连续的金属连桥绑在一起,结合绿色屋顶,建筑形态如同中国传统书法。这四个主要元素在中心聚集在一起,构成了私密的庭院,这些庭院被连接的连桥所定义,在室内外创造了一个充满动感的公共空间体验。

| 银河SOHO |

(2008-2012,中国 北京)

位于北京市中心的银河SOHO是一个33万平方米,集合了办公,零售和娱乐功能的综合体,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北京宏伟规模的启发,它的造型由四个连续的、流动的体量构成,通过充满拉伸感连桥分隔并连接。这些体量在各个方向上都相互适应,从而生成了一个全景建筑。因为没有拐角或突兀的过渡,不会破坏建筑的流动性。该项目的大型室内庭院致敬了中国传统建筑,位于四个体量中心的中庭同时创造了连续开敞的内部空间。

设计中不断变化的山脉相互作用,产生了一种深切的沉浸感和空间的包围感。该项目的成功使得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ZHA)与SOHO中国在另外三个项目上进一步产生深度合作,SOHO中国在其所有后续项目建造中继续实施ZHA的BIM工作流程。

| 望京SOHO |

(2009-2014,中国 北京)

望京SOHO综合体是一个综合用途开发项目,由三座塔楼组成,最高达200米。三个相互交织的“山峦”将建筑和景观融合在一起,使周围社区与一个全新的60,000平方米公共公园得以融合。望京SOHO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为392,265平方米,地下四层总计129,000平方米,其中包括8256辆自行车的安全停车位和提供给骑行者的沐浴间,地下停车场为城市提供了低排放车辆的优先停车位。轻质隔墙提供了灵活、开放的办公空间。

突出的塔楼形态为办公、零售和大厅提供了充足的自然采光。塔楼的开窗保证了每个办公室有充分的自然通风,入口大堂不仅面向城市,并且穿过每个建筑物,将空间延伸至塔楼之间的中央购物街和广场,依次流动进入公共花园和庭院。

| 南京国际青年文化中心 |

(2011-2017,中国 南京)

南京国际青年文化中心坐落在河西新城江边,即南京新中央商务区(CBD)。项目包括106500㎡会议中心,两座总面积258500㎡的塔楼,100000㎡地下室和CBD主轴终点的广场。总体规划通过步行桥展现了河西新城城市环境、滨江绿地与江心洲岛乡村景观之间的连续性和连通性。南京国际青年文化中心占地5.2公顷,建筑面积46.5万平米。两座塔楼中较高的一座塔楼高315米/68层,包括办公楼和卓美亚酒店。较矮的塔楼高255米,共59层,还建有一家四星级酒店。这两座塔楼共用一个五层的多用途裙房,由连桥连通至文化中心。

| 奥普斯大厦 |

(2013-2020,阿联酋 迪拜)

如宝石一般的奥普斯大厦位于迪拜新规划的商业湾区内享有盛誉的海滨场地,将服务式公寓、豪华酒店客房、商业住宅和办公空间等多种功能合为一体。这座建筑为一个功能性裙房和一个盘旋在地面上的立方体。其中心位置有一个宛如被侵蚀的自由空隙,覆盖有色双层玻璃,可以看到内部和整个空间。

这个立方体是迪拜天际线上的一个重要标志,上部楼层是110间服务式公寓,下部楼层是涵盖95间客房的酒店,办公室位于中央空间的两侧。裙房上有一系列酒吧、餐厅、夜总会和零售场所,还有一个带游泳池的遮阳露台。白天建筑本身提供了虚与实的强烈对比。而到了夜晚,壮观的照明设计激活了这块空隙,是作为迪拜天际线的标志性存在。

| 水星大厦 |

(2017-进展中,帕切维拉,马耳他)

水星大厦的改造和重建工作将住宅公寓和精品酒店融入马其他最具活力的城市环境之中。该设计为岛上居民和游客提供新的公共空间和便利设施,通过改善有限的住房供应,对公共设施进行投资以应对佩斯维尔市当前的主导城市挑战。

这座31层高的住宅公寓和酒店与街道平齐,与佩斯维尔现有的城市肌理融合,减少占地面积,以最大限度增加新广场内的市民空间。该塔楼构想为两个垂直堆叠的体块,重新排列组合以阐释内部不同的功能。较低的9层为公寓,而较高的19层通过旋转使得新酒店的客房朝向地中海。新广场设有服务于儿童的水景喷泉和休闲座位区,将作为活力中心24小时服务于社区。

| 皇岗口岸城市设计 |

(2019未建,中国 深圳)

展览余下内容将在明天发布,敬请期待~
《展+ |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中国首场大型专题展览——实践与探索(下)》

LAC城市漫行计划

第二站-扎哈·哈迪德-上海

2021年7月15日,本次漫行计划我们带领同学们一起参观了扎哈·哈迪德工作室2021在上海举办的《实践与探索》展,同时建筑设计师周十也在现场进行了专业解读。未来我们将会有更多更丰富更有趣的漫行计划,我们会继续带领大家实地参观更多大师的作品展,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戳下方链接,了解本次活动详情哦~

推 荐 阅 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