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篇丨历史学类:吾侪所学关天意
用知识改变阶层
写在前面
我们呼唤下一个具有命世之才、旷代之识的史学家。
数千年来,历史学是中国传统学术的高峰。在传统文化的语境里,著史被认为是天人之际的丰功伟绩,出经入史是对一个传统中国学者的极高称赞。步入近现代,随着经学、训诂的衰微,史学更毋庸置疑地成为了人文学科中的扛鼎大将。
从全祖望、赵翼、章学诚、钱大昕等史学巨擘,到耳熟能详的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傅斯年等百科全书式学者,再到无师自通、卒年仅18岁的史学天才林嘉文,史学薪火相传、天才辈出。更不用说作品广为人知的钱穆、吕思勉等史学耆宿,与之后的邓广铭、罗尔纲等一代宗匠,及后来的邓小南、漆侠、王曾瑜、陈振等名门高第,一代代历史学人各秉家学与师承,史学也因此开枝散叶、下自成蹊,成为了罕见的学脉延续上百年的学科。
近代以来,杰出的史学家们用自己终身的所学所为,由史入哲,以身著史,构建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最高峰,史学也因此成为当之无愧的人文学科的最高代表。所有以学人自命的读书人,都应该衷心感谢一代代史学家们穷毕生心力,为学术及文化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
史学有着至高无上的精神归属。在今天,中国人文社科最高级学术期刊中的大部分论文都将速朽,其价值在诞生之际就注定迅速黯淡在无人问津的期刊库里。而一个优秀的史学家,可以影响一个时代,甚至百代千代,其著作精神如勒金石,传诸后世,永不磨灭。
孔子用《春秋》为千载以下奠定了道德底色;司马迁用《史记》为形形色色的大儒先贤、王侯将相、商贾侠客或歌或泣,或定论或翻案,构建了中国人基本的价值取向;清代史家以一己之力梳理过往全部国史的方方面面,用著作体现了我国的学术可以到达的精深渊博的最高境界;梁启超、胡适等学者承前启后,既用言传身教、文章著作昭示了我国文化足可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又为后来者开创并划定了现代人文学术的疆域,后人的一切成就因此在他们的框架下生根发芽。王国维、林嘉文用一死以殉文化,成全了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而陈寅恪则用史学将这种精神思想发扬光大。他们是史学家,同时也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这是其他学科无法企及的悲壮与荣光。
时至今日,我们仍呼唤这样一个不愧先贤的史学天才,成为实至名归的一代大师。我们自古就有这个传统,而史学,向来便承载着这样的使命。史学比其他任何学科都讲究传承,如果就读名校的史学专业,往上数三代师承,你总能发现那些历史中的大师的名字。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正因为史学在文化中的地位如此之高,每一位史学生都应该有不容青史尽成灰的自我担当。即使只为了以后成为一名初高中历史教师,也应该以最高的要求对待自己,因为你不知道你的学生中,是否会有下一个改变时代精神的史学天才。如果有,发现并培养他完成自己的天赋之责,也是你作为史学学人的使命。
“当时黯黮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如果一个史学生学而不精,并因此延误了后来者,则应该受到来自史学和文化的双重谴责。
时至今日,作为一门大学专业,史学不再以培养打通全部时间和领域的史学家为目标——这种天才可遇不可求,即使是天才也需要穷毕生之功,并非短短的本科教育可以承担。
在本科阶段,史学以培养基础为主,学生也不需要接触一手的史料,更多的是阅读通识类的教材课本。到了研究生和博士生阶段,则选择对应的专题,通过阅读前人对于该专题的二手研究与有限地涉猎一手史料,完成自己的研究。
也就是说,如果二手研究看得多,你甚至可以不必完整地阅读完某一个朝代的通史,以及你研究对象的全部史料和作品,就能取得一个二三流的史学博士学位。
与此同时,如果你不学无术或是学艺不精,则很容易轻易地被其他专业却对史学感兴趣的人挑落马下。不必说本科生如此,即使是史学的硕博士,也应该对此朝乾夕惕、时时自勉,技不如人这种事情,在史学专业已经发生得太多。
技术上说,史学没有门槛,决定一个史学生优秀与否的关键,是热爱、激情与耐心。如果你对史学没有兴趣,不觉得就读历史是享受,那就远离历史学。史学需要冷板凳,需要耐得住寂寞,但更需要的是将冷板凳与寂寞化作享受的热爱。优秀的史学家是独具匠心的匠人,一流的史学家则一定也是个哲人,如果缺失了这种热爱,以其他功利的目的报考史学,则可能会学成苦不堪言的史学工人。
在专业设置上,历史学类下的一级学科常见的是历史学(或中国历史)、世界史和考古学这三大重点专业。
此外,还有相当小众的专业,一般会在硕士和博士点招生(也有部分在本科招生),即文物与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和文化遗产,后三门是教育特设专业(特设专业是教育部针对不同高校办学特色、或适应近年来人才培养特殊需求设置的专业,专业代码后加T)。
对于本科生而言,学习历史是有所侧重的通识教学,即使你是一名学习世界史的学生,你仍然需要了解中国通史并了解考古,只是要读更多世界史的书。在进入硕士之后,专业学习才会进入对具体专题或具体历史时间段的研究,比如对欧洲文艺复兴后制度史的研究、对但丁神曲中某形象的历史原型的研究、对甲午海战的研究、对宋代经济史的研究,等等。
本科阶段的历史学习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史实的学习,即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的学习;二是史学理论;三是历史学的学科训练,例如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题史(经济史、政治制度史、文化史、思想史等)等。此外,还需要学习一些跨学科的专业知识,如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史学研究工具和技能课程等,来辅助历史学习。
如果有志于深造,学习史学还需要一定的语言学功底,对于日后有志于选择世界史、外国史、少数民族史(如西夏史)等的同学尤其如此。如果不通文字,则意味着你只能阅读翻译来的二手资料,永远与前沿绝缘。
与之相对,治中国史或其他古代专题史的同学,至少需要能够顺畅地进行古汉语阅读,如有可能,还需要具备越强越好的考据和小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功底,这是你区别于国外汉学家的优势所在。此外,有志于成为优秀史学家的同学,不管学习中国史还是世界史,在扎实掌握英语的基础上,最好能将日语学习到足够进行专业阅读的程度,因为日本是当今世界上史学研究不可回避的学术重镇。
在史学界,各个分支方向都有明确的领军学者,他们大多任职于优秀的综合类院校或文科类的师范院校。深造是史学学有所成的唯一方式,因此,这不是一个欢迎庸才的学科,市场也不需要那么多照本学科的初高中历史老师。对于那些奔着历史学轻松容易、不学数学,希望本科毕业即回家乡当历史老师的同学,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我们建议慎重报考历史学,以免将来抱怨史学就业不易。同时,我们建议所有史学生利用宝贵的本科阶段,以尽可能高的要求对待自己,为自己打下扎实的史学基础,并尽量选择深造。
以下是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对于历史学专业的官方解析。
网址链接:
https://gaokao.chsi.com.cn/zyk/zybk/specialityDetail.action?specialityId=73383743
要点总结:
1.历史学专业本科生阶段主要是历史学(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小众领域是文物与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和文化遗产;
2.历史学专业的本科学习是有所侧重的通识教学,需要学习史实、历史理论及相关研究,还需要学习跨学科领域知识,如民俗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
3.对于历史学的热情和耐心是报考的必要条件,同时,深造是历史学学有所成的唯一途径;
4.本专业欢迎文史天才报考。
下期预告:
下一讲,我们将进入历史学类的院校篇。我们下一讲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