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疗愈生命最有效的良药

生命中有多少不能承受之重?

是亲人的猝然离去?!

还是自己或亲人罹患重症?!

抑或是事业遭遇折戟沉沙,难觅峰回路转之处?!

或是他人负我太多?!辱我太多?!

其实人生本无大事,如果有,生死而已!

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在名利和是非的招摇之下,迷失了双眼。我们为了房、为了车、为了吃、为了穿、为了家、为了孩子,更多的时候是为了面子,为了那无法把握的未来和非所必要辩证的清白,让心变得好累好累。

究竟有多少伤痛和磨难,让我们的心不堪重负?究竟有多少痛苦和迷茫,让我们愤怒、沮丧、忧郁、担心和徘徊,找不到出口和方向?

回望来时之路,我们或许刻意忘了那些伤害我们的荆棘和刀箭,而岁月虽然抚平了伤口,骨肉之中却残留着那时光之刺,当同样的刺目再次照射过来时,便会再一次莫名伤痛和愤怒,并更甚于从前——而我们以为的新的伤害,不过是过去伤害的一场场重演而已。

如果我们痛且苦之,那一定是爱的缺失太多!而所有的向他人和世界的索求太多,都不过是索爱之旅。索爱之旅,必定是能量的耗竭之旅,必定是走向痛苦深渊的泥泞之道,也必然找不到个体需要的人生答案。

其实,唯有爱,才是让能量增长的最好方式,才是疗愈生命最有效的良药!

01

缺爱,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2021年1月17日,富可敌国的欧洲家族企业罗斯柴尔德集团董事会主席本杰明·代·罗斯柴尔德去世,终年58岁。网评:钱还在,命没了!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生母是一个未婚先孕的女大学生,一出生他就被送给了他的养父母,不寻常的生平和个人的努力让他造就了苹果这一商业巨无霸,甚至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然而,他在50岁时被诊断胰腺癌,在与病魔抗战6年之后最终去世,再多的财富也没有救回他的生命。

享誉亚洲的影视歌巨星张国荣,出生于一个裁缝之家,作为老十的他幼年时在家中的地位仿佛是一个不存在,父母的争吵和家庭的战争让他内心充满恐惧和自卑,即使成年后事业如日中天,也弥补不了幼年少爱的缺陷,终于在46岁决绝离世。

……

以我们普通人的眼光来看,他们都做到了人生事业的极致,可是为什么并没有安享天年呢?因为幼年时爱的缺失,会成为一生的伤痛和困扰,即使事业做到极致也无法弥补。

一个人在幼年时对爱的需要与生俱来,被父母忽视、遗弃、打骂、侮辱、贬低、否定和受到其他的创伤,就会造成该享有的童年快乐没有得到满足,就像一个雕塑的内部,有一个空洞,总是在不断地提醒着自己的脆弱,总是在不断泄漏能量,如果外部的袭击稍过强烈,就有可能崩塌和溃败。

缺爱的童年,会严重降低一个人的生命价值感。对于孩子来说,会自然而然地不断用各种方式去获取父母和他人的关注。有的孩子会以伤害自己的方式,如生病或意外受伤等来吸引父母关注;有的孩子会以攻击他人或偷取他人财物的方式来赢得关注;有的孩子会通过努力学习和满足父母对成绩的关注来讨好父母;有孩子会通过讨好他人、满足他人来赢得关注,如有的拿家里的钱买零食送给同学等等……

缺少爱的人,会对这个世界存以偏见,很难见到这个世界的阳光面,很容易坠入自我的伤心和绝望之中;缺爱的人,会将所有的不对都怪到别人身上,或将所有的不对都揽到自己身上;缺爱的人,很难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爱,不会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好人,对善良和真诚总是存有怀疑;缺爱的人,对亲密关系的人要求会过高,总是希望把控住眼前的一切,生怕失去……

如果访谈监狱里的罪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曾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爱,为了得到别人的关注,他们只能选用自己看到的最容易的方式去获取,明知道有一天会身陷囚笼,他们也不会太在乎,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反正没人会心疼。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会用事业的成功去证明自己是值得被爱的。但过去的已经过去,时间不会再回到缺爱的那个岁月,一切都不可重来。“刻舟求剑”不可能会实现!

02

爱错了,一切都走向相反

现实中,我们常常见到夫妻之间彼此相爱,却没有善始善终;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却没有得到爱的回报。

往往是爱情或婚姻走到山穷水尽时,一方还在抱怨另一方:为什么我爱你那么多,为你付出那么多,你还要伤我千百回,还要弃我而去?

有很多家长也是这么怨自己的孩子的:为什么我将所有的身心、所有的精力、所有的物质都付出给你,你就是跟我作对,不好好读书,总是作践自己?甚至还在言语和身体上伤害父母?

如果我们付出了很多的爱,而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那一定是我们的爱错了,事态有多严重,爱就错得有多离谱!

得不到回报的爱,往往是带有太多附加条件的爱。我们怀着一个坚定的想法,那就是爱是对等的,于是,当我们付出了多少,便渴望另一方给予同样多甚至更多的爱来回报。我们觉得自己给了孩子很多很多的爱,孩子便应该用优异的成绩加感恩戴德来回报,倘若不如此,我们便会觉得自己被亏待了,觉得一切都不值得。于是,怨恨、指责、要求、期待等就被激发出来了,于是便更进一步地索求爱与爱的回报。这样的爱不是爱,更像是一场交易。就像电影和现实里都不断上演的,贫女子嫁到富豪家,便应该一切以富豪为中心一样,注定不可能得到真爱和幸福。

那些幼年时缺爱的人成年后,一旦找到另一半,便会不自觉地像抓救命稻草一样抓着不放,即使两人之间已经出现了裂缝,也会不愿放手,甚至牺牲自己的尊严和其他所有来挽留,比如故意怀上小孩。而如此即使真的留下了形式上的结合,隐患却早就已经埋下。缺爱的一方会带着极大的不信任和不放心,希望牢牢抓住对方,因为害怕失去,在生活中会草木皆兵、四面树敌,一方面希望对方完全属于自己,让对方尽量陪着自己,控制对方对家庭和家族的付出,控制对方的正常社交,控制对方的经济命脉,甚至控制对方的事业方向和兴趣爱好等等;另一方面却向对方提很多不切实际的要求,如金钱、财富、名誉等,其实所有外在的东西,都不过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而已。如此,必然让另一方不堪承受,或反抗或逃离,最后一拍两散或同归于尽。

童年缺爱的人当了父母,更会将证明自己的目标转移到子女身上,希望用孩子的成功来证明我是优秀的,我是值得被爱的——当然这种努力是潜意识的,是不被自己看见的。于是,会为孩子设计宏大的人生目标,从而为孩子的成长铺开一条“锦绣大道”,哪怕倾尽自己所有的一切,放弃自己的事业追求,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了孩子“孟母三迁”买最好的学区房;求爷爷告奶奶选最好的学校和班级;省吃俭用报最贵的辅导班;参加最多的夏令营等等。当孩子取得了好成绩的时候,便在朋友圈里各种晒图。其实这些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当孩子有一点发展不如意的时候,便经常告诉孩子,我为你吃尽了苦头,一切都是因为你,我才失去了我自己,为了你我活得好累好累……。这种巨大的压力像山一样压在孩子的头上,必然有一天会被压垮。即使不用情感绑架孩子,过高的期望如总是奖励孩子取得好成绩,也会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从而让孩子觉得,好成绩才是获得爱的筹码。而一旦成绩有下降,便会陷入沮丧而形成无力感。

当然,最可怕的是:父母因为自己成长过程中爱的缺失太多太大,被打、被骂、被暴吼、被呵斥、被贬低、被否定、被压制、被鄙视、被孤立、被比较……,心灵的伤痛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疗愈,成年后为了生活、事业和家庭努力打拼,却选择将过去假装遗忘,然而却复制了父母和家庭中加害者的处理模式,这种模式刻写在潜意识里却不自知,一到临场便自动暴发,于是又从受害者演变成了新的加害者。于是,父母不但将证明自己价值的期望用情感的绳索绑架孩子的学业发展,还用情绪作为炸药挂在这些绳索之上,一不小心即触发爆炸,让痛苦如影随形。那些情绪炸药包括生气、赌气、发怒、殴打、辱骂、驱赶、放弃等等,让孩子的大脑一次又一次接受着冲击,想要反抗又碍于道德伦常和力量太弱,屈辱、羞愧、自责、愤怒、压抑不断地交织纠缠,严重消耗着身心能量。于是,孩子的行为不能自控,学习成绩下降,情绪随时点燃,厌学和厌世等等便接踵而来。而不明就理的父母会有更多的责怪,亲子关系陷入恶性循环……

事情是怎么变坏的?从没有节制的情绪宣泄开始,就像一条大坝,最初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蚁穴,让裹挟了一些泥沙的水流不断冲刷,最后弄得不可收拾,终于崩溃。

03

正确的爱,才是疗愈心灵之伤的灵丹妙药

不管是夫妻之爱,还是亲子之爱,只有正确的爱才会产生疗愈。

只要有了正确的爱,就必然会产生疗愈,爱伤人的力量有多大,疗愈的力量就有多大——虽然,在时效上未必相同——让人的心流血有时只需要一句话,而疗愈却必然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

什么才是正确的爱?

是无条件的接纳,是真真正正的尊重,是发自内心的欣赏,是坚定的相信,是细致入微的体贴,是正确的沟通和链接……

无条件的接纳,意味着无论他(她)是男是女;无论他(她)是美是丑;无论他(她)是优秀还是平庸;无论他(她)是满身缺点还是完美无瑕;无论他(她)成绩优秀还是学习困难,只要他(她)是他(她)本人,就会爱着他(她),陪着他(她),与他(她)同甘共苦、休戚与共。无条件的接纳,也意味着不求回报,没有期待。爱你,不是要你以等同的爱来赎罪,不是要让你背负心灵之债;也不是希望你替我挣面子,为我的物质需要增砖添瓦;更不是为了“对你好”,而掌控你的未来方向、生活与工作作息。

真真正正的尊重,意味着尊重他(她)的面子,不做羞辱他(她)的事;尊重他(她)的过去,不对他(她)过去的事进行评判与诋毁;尊重他(她)的家人和朋友,不对他(她)的家人和朋友进行贬损,理解他(她)的爱与付出;尊重他的兴趣爱好,支持他(她)在时间和金钱上对兴趣爱好的投入;尊重他对自己人生方向的选择,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套在他(她)的身上。其实,是尊重他(她)的一切,不去评判、否定、侮辱、践踏他的一切。

发自内心的欣赏,是要看到并肯定他(她)的优点,并引以为骄傲。人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欣赏他(她)就会忽略他(她)的缺点,放大他(她)的优点,并在人前人后都予以赞赏。有的人虽然收入不高,但纯朴善良;有的人虽然性格急躁,但直率坦诚;有的人虽然强要面子,但甘于奉献,要看到他阳光的一面和优秀的一面,并表示肯定和激赏。

坚定的相信,其实也是一种充分的肯定。相信他(她)的品格,才会放心地将利益等交由他(她)处理;相信他(她)的能力,才会把重任交与他(她)完成;相信他(她)的智慧,才会向他咨询求他(她)出主意;相信他(她)能保守秘密,才会向他(她)倾吐内心。相信,才不会设置监控;相信,才不会经常测试;相信,才会全权托付;相信,才能尊重他(她)的自主决定。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其实就是为了不辜负那份相信。

细致入微的体贴,是一种全心的关注,不仅是关注物质的需要,最重要的是关注他(她)的情绪变化和内心需求,关注着他(她)的关注。

正确的沟通和链接,一方面是真正的倾听,感受他(她)的内心,与他(她)同欢乐,共难受;另一方面是表达,用语言、动作、神态、触感,或者是小礼物,小纸条等,表达对他(她)的爱。爱要说,爱更要做!实际的行动才是真正的爱的语言。

人人都需要爱,却不是人人都懂得爱!特别是当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爱的缺失时,我们会进入一个保护和防御的状态,明明需要得到爱,却在行动中体现着对爱的索求无度,不敢相信这个世界会有真正的爱,即使面对别人付出的爱也会怀疑和不敢接受,或者只会用其他物化的东西来代替爱进行补偿,如疯狂购物,放纵吃喝,或者频繁的更换伴侣,或者不断地苛求自我……

所以,疗愈自我首先重要的还是先悦纳自我,疼爱自我。只有感觉自我是值得被爱的,只有真正地宽恕自己的不足,只有充分肯定自我的价值,只有感受自我的强大力量,只有自我的平静与坦然,只有对自己生命的欣赏和赞叹,才会真正懂得爱的真谛,也才有付出爱的能量和接受爱的勇气,才会让爱的互动来得自然和恰到好处,也才会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与人世的值得。

有了父母之爱,我们就有了安全感和归属感;有了伴侣之爱,我们就有了存在感和价值感;有了朋友之爱,我们就有了温暖感和亲切感;有了子女之爱,我们就有了依存感和成就感;有了集体之爱,我们就有了家园感和依托感……

我们既可以是那个付出爱的使者,也应该是那个获得爱的“孩子”,而爱的互动,是应该在自然而然中发生、流动、收纳、放大、循环……

我们的心灵和身体也就在爱中得到抚慰、平静、温暖、清澈、芬芳、感动、疗愈……

但愿人间有爱,四季常春!

让我们为爱鼓掌!

爱的疗愈故事:

    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著名的博弈论创立者经济学家约翰·纳什自小聪慧,青年时期就在经济学上有建树,一次住院与护士埃莉诺相好后致其怀孕产子,随后却爱上了另一位优秀的女子艾丽·西亚,恪守传统的父亲因强迫纳什迎娶埃莉诺不成后猝然离世,纳什仍然与艾丽·西亚成婚,并生下两子。然而,在30岁时,纳什却罹患精神分裂症,并长期与医院和药物为伴,事业也受到巨大影响。后来,因受疾病困扰,在纳什的坚持下两人离婚,艾丽·西亚却没有放弃,数十年不离不弃,照顾家庭和纳什,期间小儿子也患上精神分裂症,随着岁月的流逝,爱迸发了巨大的力量,纳什父子的病竟然慢慢好了,而且都在普林斯顿大学继续投入到了经济学的研究之中,在数十年的实存名亡的婚姻之后,他们也复婚了。虽然,最后命运仍然与他们开了一个最大的玩笑,夫妇在领完诺贝尔奖归来后不久,因一场车祸而一起去世,却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一段爱的传奇。2002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美丽心灵》就是以约翰·纳什和艾丽·西亚为原型而拍摄腾讯视频VIP可以搜索观看。

恭祝大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