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换中华门匾额:匾摘下来人们惊住了,200年前的古人好聪明
紫禁城构造复杂,由里到外的城墙层层叠叠,而最外面的高墙位于正南面的大门,被称为国门,在国门之上每一次改朝换代都会悬挂新的匾额。民国初年,人们在摘下国门上的匾额,准备换上中华门的字样时,不由被一件事情惊呆了。
原来依据历史资料的记载,明朝时期国门上就悬挂有匾额,该门被称为“大明门”,清朝建立后自然就不会再使用大明门的称呼了,于是“大清门”三个大字就高高地悬挂在了上面,到了中华民国,清朝也淹没在了历史的烟尘之中,自然上面的大清门理应顺应时代的潮流改名为“中华门”,因此工匠们便开始动手准备,计划将大清门改名为中华门。在动手之前有聪明的人提出,说是这块匾额的材质是石头所制,又笨又重,如果取下来换一块新的匾额,实在是不方便,如此不如图个省事,直接将刻有大清门的正面调转过来,在背面重新刻上中华门的字样,如此省时省力,何乐不为?
大家一听感觉很有道理,并且为当代人的聪明沾沾自喜不已,可是当匾额被摘下来并翻转过来时,所有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因为匾额的背后已经刻有大字了,等到大家看清楚背面字样时,纷纷笑出了声,原来上面赫然刻着大明门三个大字,显然聪明的不仅是当代人。
当年清朝的工匠在更换匾额上面的字头时,估计立即想到了这样一个省时省力的好办法,直接在匾额的背面刻上大清门,然后原封不动地悬挂上去,这样一来匾额的正反面都刻有大字了,工匠们哭笑不得,他们只好重新制作了一副木头材质的匾额,刻上中华门三个大字悬挂上去,而原先的匾额送入了博物馆中好好保管起来,成为了历史最好的见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