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卓著的一代战将(11—12)

本书发行旨在传播红色文化,不以盈利为目的。图文由作者尹高朝先生本人提供,并经尹先生授权发布。

从大别山走出的共和国将星

湖北卷 · 卷一

主编:尹高朝   副主编:范从政 尹烁勋

卷一已发篇目相关链接

《一位军事奇才的悲剧人生》章节阅读

(1) (2)    (3)    (4)

《党之元老  国之元戎》章节阅读

(1)   (2,3)   (4, 5)   (6)   (7)
(8,9)(10,11,12)   (13,14)
(15,16)  (17,18)

《从乡村“博师”到国家主席》章节阅读

(1,2)  (3,4)  (5,6)  (7,8)
(9,10)  (11,12) (13,14)
(15,16) (17,18)
《无衔将军  “衔”在人心》章节阅读

(1,2)    (3,4)   (5,6)  (7,8)  (9,10)

《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章节阅读

(1,2)(3,4)  (5,6)(7,8)(9) (10,11)

《 “你回来就是胜利!”》章节阅读

(1,2) (3,4) (5,6) (7,8)

(9,10) (11,12,13)

《功勋卓著的一代战将》章节阅读

(1,2) (3,4) (5,6) (7,8) (9,10)

◆ ◆ ◆ ◆

功勋卓著的一代战将

——开国上将陈锡联

◆ ◆ ◆ ◆

本篇本期小节目录

11、晋冀鲁,横扫千军如卷席

12、千里跃进大别山

11.晋冀鲁,横扫千军如卷席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这时,一直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蒋介石以受降为名,从西南、西北后方积极调运大军,向各个解放区开进。
在华北,阎锡山派其主力5个师17000余人,分5路相继占领了长治川北地区。他们破坏民主政府,捕杀共产党干部和抗战军人家属,气焰十分嚣张。
按照毛泽东主席“对于人民得到的权利,绝不允许轻易丢失,必须用战斗来保卫”的指示精神,8月25日,陈锡联随晋冀鲁豫军区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等乘飞机返回太行。
为准备上党战役,刘邓将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军区主力编为四个纵队。太行纵队司令员由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李达兼任,陈锡联任副司令员。
上党战役,第一仗是打屯留,由太行纵队主攻,陈锡联指挥。
屯留城防设施较完善,守军为阎锡山基干力量——督导第六纵队和伪军一部,共3000余人。该军训练有素,长于防守,但不善近战、夜战、野战。
根据这些特点,陈锡联决定以第2支队配属山炮连主攻屯留,第3支队攻击上村、史村之敌,第4支队待命支援屯留。
8月10日2时30分,战斗打响。第2支队各团以隐蔽突袭的动作,一举占领城东、南、西关。
战至中午,第4支队第769团投入战斗。在攻城其它部配合下,该团一举登城成功,并与守军展开激战。
至午夜,敌城防司令徐其昌见大势已去,率残部弃城北逃,被预伏部队和民兵俘获。
12日晨,战斗结束,共毙敌近千人,俘敌21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物资,为上党战役开了个好头。
太行纵队攻克屯留后,其它纵队、支队相继攻下长子、潞城、壶关等地。至此,长治外围全部为我扫清。军区决心夺取长治。
长治,是阎锡山重点设防的城市,城高沟深,防御体系完整坚固。在军区集中主力部队攻城过程中,阎锡山又派兵2万余人,沿白晋线南援。军区当即改变部署,以部分兵力佯攻长治,积极吸敌南援,令太行纵队和太岳纵队第386旅,兵分两路北上,在白晋路两侧打击敌援兵。
陈锡联率太行纵队以急行军速度,不顾一切,向西北急进。10月2日下午,先头部队在交川以北山区与援兵相遇。陈锡联立即指挥部队抢占有利位置,向对方展开猛攻,并将其压缩至磨盘垴、老爷岭等山地一带,转入防守。
磨盘垴,状如磨盘,一层撂一层,从山脚撂到山顶。每层磨盘高约丈余,矮的也有一人来高。援兵沿每层磨盘的棱坎,挖掘出一条条堑壕和交通沟,组成了多道防线。对这样的地形进攻,陈锡联采取了层层剥笋的办法,令部队白天冷炮冷枪杀伤对方,利用夜间一点一点占领除磨盘垴主峰外各无名高地。
同时,第386旅在陈赓司令员的指挥下,也攻占了除老爷岭主峰以外的其它阵地,并切断了两峰的唯一水源,致对方于绝境之中。
5日黄昏,全线发起总攻。陈锡联亲临前线,指挥部队在炮火的猛烈突击下,成多路、多梯次地向磨盘垴主峰轮番攻击。由于主峰上地窄兵密,炮火不易展开,双方展开肉搏。老爷岭守军首先弃阵北逃,随后磨盘垴守军也狼狈北窜。追歼至6日晨,阎锡山的两万多援军除少数漏网外,其余全部被歼。8日,长治守军见救援无望,弃城西逃,被围城部队全歼。
至此,历时40多天的上党战役胜利结束。
上党战役结束后,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冀鲁豫、冀南、太行、太岳四军区的主力部队依次编为第1、2、3、4纵队。陈锡联任第3纵队司令员,政治委员谢富治。下辖第7、8、9三个旅,共二万余人。
解放战争中的陈锡联
为粉碎蒋介石向我晋冀鲁豫解放区中心城市邯郸进犯,打通平汉路,抢占平津的图谋,刘邓根据军委指示,决心集中第1、2、3三个纵队主力及太行、冀南、冀鲁豫军区等部队共6万余人,于邯郸以南、漳河以北地区发起邯郸战役。第3纵队的主要任务,是消灭(或争取)高树勋的新编第8军等部。
高树勋是河北盐山县人,曾在冯玉祥的西北军中担任过师长,1945年9月被蒋介石任命为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编第8军军长。高部因系杂牌军,长期受蒋歧视和蒋嫡系的排斥,特别是对蒋发动内战不满,因而与蒋矛盾较深,曾派人与人民解放军联系,表示不愿打内战,但又不能违抗蒋介石的北上命令,因此这次北上一直处于犹豫不决的心态。
10月24日晚,新编第8军及第30军一部跨过滏阳河,进至马头镇、高庄、白泊子一线。陈锡联率第3纵队则全部集结于车骑关、光禄镇以西,成对峙状态。
为争取高树勋,刘邓在派人到新编第8军促其起义的同时,命陈锡联对新编第8军施以军事压力。陈锡联准确领会上级意图,亲自到前沿直接指挥部队,采取利用夜暗突破对方阵地,天一亮又主动撤出的打法,通过反复突入与撤出,来充分显示解放军的实力,表明促其起义的诚意。
27日,军区李达参谋长亲赴马头镇与高树勋见面谈判,并捎去刘司令员亲笔信。在多重压力下,高树勋深为解放军真诚所动,毅然决定率部弃暗投明,并于10月30日举行了战场起义,其余国民党军全线南逃。
遵照刘邓指示,陈锡联率部先行南移,在冢王、严上、鬼谷子、西玉曹一带设伏,同时,为防敌作困兽之斗,陈锡联命令去西玉曹设伏的第8旅网开一面,虚留生路。
11月2日,敌果然就范,被预伏部队全部围歼。同时,也为邯郸战役的胜利,划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11月间,第3纵队政委易人。新任政委彭涛是一位知识分子干部,过去一直做政治工作,缺乏带兵作战经验。到第3纵队后,纵队班子中个别成员对他不够尊重。陈锡联严肃地纠正这一问题,带头支持彭涛工作。共事几年中,两人始终团结得很好,在部队传为佳话。
了解陈锡联的人,无不称赞他顾大局、讲团结的优良品德。
战争年代和新中国成立之后,邓小平多次谈到:“陈锡联胸怀宽广,不仅能打仗,还特别能团结人。”
1946年6月,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各解放区发动了空前规模的全面进攻。
为配合中原和苏、皖作战,冀鲁豫军区发起陇海战役。
6月24日,陈锡联率第3纵队从焦作地区出发,经晋城、陵川、磁县、清丰、濮阳之线南下,于8月9日到达民权东北地区,当夜即扫清了民权外围,并开始围攻民权。
由于长途奔袭,部队疲惫,加上投入战斗仓促,结果数次攻城,均未成功。这时国民党急调2个团的兵力先后由商丘驰援。陈锡联当即调整部署,以部分兵力继续围困民权,集中主力打援。
经数日激战,国民党援军被全歼,陇海战役结束。
第3纵队在陈锡联的带领指挥下,仗越打越大,越打越精,越打越好,成为刘邓麾下众所周知的一支响当当的拳头部队。
1946年秋,蒋介石乘刘邓大军未及休整之机,从淮南、郑州、徐州等地调集了14个整编师、32个旅共30余万人,兵分两路,企图以优势兵力夹击解放军于定陶、曹县地区,进而控制鲁西南。
这样,定陶战役又开始了。
战前,陈锡联召开了纵队营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了刘邓作战部署。在战前讲话中,陈锡联说:“这次战斗的目的只有一个:消灭整3师。我们纵队的任务是‘南顶北攻’。‘南顶’,是以纵队一部阻击整编第47师,将齐头并进的整编第3师与整编第47师间隔扩大,造成整编第3师孤立冒进,从而将完整难打之敌变成分散孤立的好打之敌。在南顶的同时,以纵队一部协同第6纵队向北攻击整编第3师。”
9月2日,担负“南顶”任务的第3纵队部队首先打响战斗。同时,整编第3师在我第6纵队一部的引诱下,象一条嗅到香饵的鱼,摇头摆尾地进至大杨湖、天爷庙、大黄集地区,被刘邓主力团团包围。国民党急令第47师向整编第3师靠拢、增援。陈锡联遂令第7旅与第8旅第22团顽强阻其于梁寨、路王庙阵地以外,并使二敌间隔始终保持在5公里以上。
此时,整编第3师在飞机坦克支援下,拼死抵抗,双方形成胶着、对峙状态。为尽快消灭整编第3师,5日夜刘邓再次调整部署,陈锡联亲率部队首先攻占倪寨,使整编第3师主阵地完全暴露,而后会同6纵消灭整编第3师大部,6日晨,整编第3师残部在主力被歼、救援无望的情况之下,企图向南突围,与第47师会合。第3纵队、6纵队乘势出击,一举歼灭之。第7旅第21团7连攻占天爷庙整编第3师师部,活捉该师中将师长赵锡田。
闻整编第3师被歼,其余各路国民党军掉头回窜,陈锡联率部队投入追击战斗。为抓住战机,陈锡联令各旅在十几公里宽的正面上展开平行追击,采取拦头、截腰、兜击等战法,取得了追击作战的胜利。
9月8日,定陶战役胜利结束。
之后,陈锡联又率部参加了巨野、甄由、滑县等战役。11月下旬,部队转移至范县白衣阁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整训。
根据蒋介石继续调兵遣将向冀鲁豫解放区腹地进攻,而解放军留守在老黄河以南地区兵力较少的情况,刘邓决定敌进我进,率野战军主力由黄河北岸转回鲁西南,发起巨(野)金(乡)鱼(台)战役。
其战绩,诚如“刘邓”首长通令表彰陈锡联所部那样:“第3纵队从除夕开始连续苦战,攻占巨野、嘉祥、成武;在野战中歼敌第62旅第184、186两个团、张岚峰一个团,前后俘敌8000余人;成武外围战及攻城作战中,不但顽强,而且机动干脆;特别是巨野、杨庄作战,表现最为模范!……”
1947年3月下旬,为配合陕北、山东两区粉碎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冀鲁豫解放军发起豫北战役,解放了黄河以北、平汉路以东广大地区,并乘势北上逼近安阳、汤阴之敌。
4月初,陈锡联受领围歼国民党整编第27军军长王仲廉所率第40师第49旅——第2快速纵队的任务后,经近一个月异常艰难的前堵后截、咬住不放,活捉敌纵队少将司令李守正,全歼第2快速纵队5000余人。
与纵队其它几个领导反复分析敌情,认为对手配有日式坦克和美式榴弹炮,火力强、反应快,且行动谨慎、狡诈。决定避其锋芒,诱其深入,待孤立时再集中兵力聚而歼之。
战后,晋冀鲁豫军区下达嘉奖令,表彰“第3纵队以英勇、果敢、迅速、机动的行动,歼灭蒋军整26军第49旅(第2快速纵队),成为淇(县)浚(县)作战胜利的主要关键。”
根据军委的指示,刘邓大军于1947年6月30日渡过黄河,发起了鲁西南战役。
7月8日,第2、3纵队相继攻占定陶、曹县后,陈锡联奉命与第2纵队协同,聚歼盘据在羊山集的国民党援军第66师。
羊山集位于金乡西北30华里,北靠一孤山,东西长约5里,高约4000米,形状似羊,由此得名“羊山”。山上突出三峰,当地称东峰为“羊头”,中峰为“羊身”,西峰为“羊尾”。守军第66师系蒋介石嫡系陈诚所部,装备较好,受反动教育较深,是蒋介石打内战的主力之一。
羊山之战,牵动了国共双方最高统帅。
19日,蒋介石飞临开封调兵遣将,亲自督战。
23日,毛主席也电示刘邓:对羊山之敌,判断确有迅速攻歼把握,则攻歼之。否则,直出大别山。
24日,陈锡联亲率各旅、团干部,进行现场侦察。回来后,制定了先夺取制高点羊身,后分割围歼羊山之敌的作战方案。
27日18时,部队对羊山集之敌发起总攻。
经过激烈战斗,至28日12时,鲁西南战役胜利结束。从此,拉开了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
12.千里跃进大别山
羊山集作战后,刘邓大军兵分三路,直插大别山。
陈锡联率部沿成武、虞城、鹿邑、界首之线以东南进。为提高行进速度,陈锡联采取3路部队纵向交替前进的办法,一路上跨越陇海路,跋涉黄泛区,抢渡涡河、茨河、沙河、泉河、淮河,经过20多天的连续急行军,战胜了敌人的前堵后追,克服了重重天然障碍,胜利完成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任务。
为尽快在大别山站稳脚跟,陈锡联率纵队主力向皖西六安、湘山挺进,连续作战半个月,先后解放皖西9个县,摧毁了国民党政权,建立了民主政府。
当时,正值秋收时节,陈锡联率部每到一地,利用战斗间隙,帮助当地群众割谷打场,村村寨寨呈现一派欢乐景象。
在重建皖西根据地过程中,陈锡联认识到,大别山能否坚持下去的核心是要打好仗,大量歼灭敌人,以胜利鼓舞士气,增强斗争信心。因此,他积极寻找机会,准备打一个大的歼灭战。
10月5日,国民党军第88师师部率第62旅5000人,正沿舒(城)、霍(山)公路向西进犯。由于该敌处于运动之中,又是孤军一支,陈锡联决心集中全力予以歼灭。遂令第9旅沿霍(山)舒(城)公路向东迎击敌人,第7旅主力直插张家店堵击,同时,令郑国仲副司令员率第8旅抄敌后路。
10月9日,国民党军与第9旅接触后,发现是第3纵队主力,预感情况不妙,急忙向六安之第46师求援,并趁黑夜向北逃窜至张家店,被第3纵队包围。陈锡联考虑:张家店距离六安仅30公里,六安之第46师已奉命出援,援兵一旦进至张家店,则整个计划就会落空。因此这一仗必须速战速决。
当日夜,第3纵队发起攻击,战至10日1时,3纵炮火击中第88师指挥所,引燃村内草房。此时,风助火威,整个张家店顿成火海,一片大乱。第3纵队攻击部队趁势突入村内,在火海中奋勇穿插,分割围歼敌人。
10日拂晓,除第88师副师长兼第62旅旅长张世光化装逃跑外,其余全部被歼。
刘邓收到战斗捷报非常高兴,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3纵在皖西六安东南的张家店,把运动中的敌第88师第62旅全部消灭,这是大别山我军在无后方依托条件下,第一次消灭敌人一个正规旅以上兵力的重大胜利。此次大捷对建设皖西根据地关系极大。
10月17日,党中央也发来了电报,祝贺张家店作战胜利。
为争夺大别山这一战略要地,蒋介石决定孤注一掷,对大别山根据地实行彻底“清剿”。根据刘邓部署,陈锡联率部利用大别山的复杂地形,实行宽大机动,坚持内线作战,寻机歼敌。
这期间,陈锡联在戎马倥偬之中回到故乡,探望了17年未曾见面的母亲。
之后,他带着母亲的叮嘱,和打败国民党蒋介石的强烈愿望,率部踏上了新的征程。
12月17日,当第3纵队到达商(城)固(始)公路之上石桥时,突遭敌拦截,前进之路被阻,天上有敌机轰炸扫射,后面有追兵,侧翼敌人正在运动,近万人马困在那里,情况紧急。
陈锡联急令第8旅第22团主力就地展开,一部抢先渡河,占领有利地形,阻击敌人,掩护纵队主力过河。由于天气异常寒冷,许多同志过河时不愿脱衣服,陈锡联强令必须脱掉衣服,否则在河里冻不死,到了岸上也会冻死,他带头徒涉。河水冰冷刺骨,破碎的冰块象利剑刺破皮肤,钻心一样疼痛,鲜血把冰水都染红了,不少同志腿冻得僵硬,跪在河里站不起来,后面的同志就把他提起来走。伤病员和女同志有的骑着骡子,有的拽着马尾巴过河,过河后连夜行军百余里,终于脱离了险境。
此后,陈锡联感到,大部队集中行动目标过大,为了既能拖住敌人,分散追兵兵力,又能减少纵队主力被围的危险,果断采取了分兵牵敌的策略,先令第9旅进至麻城以北机动作战,又令第7旅脱离纵队,出皖西之合肥、六安之间,单独与敌周旋。陈锡联则亲率第8旅经霍山进入英山以北地区。
就这样,第3纵队在冰天雪地中,拖着国民党几个师,斗智斗勇18天,辗转战斗千余里,完成了坚持内线、牵制多路强敌的艰巨任务。

你“在看”我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