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努力一朝实现:谌利军夺得东京奥运举重金牌

思想者札记——关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期望与大家思想碰撞、心灵互动。周一、三、五 晚上20点发布三篇原创文章。欢迎投稿,敬请阅读、分享、评论!

东京奥运会比赛第二天,中国举重队的谌利军在男子67公斤级举重比赛中,以总成绩332公斤的成绩打破奥运记录,夺得中国奥运军团第六枚金牌,也是中国举重队的第三枚金牌,中国举重,出场三次,三次冠军,当之无愧的梦之队!

谌利军的比赛过程惊心动魄。

他在抓举出现两次失误,哥伦比亚选手在挺举中一度领先11公斤,而谌利军在挺举第二把成功举起187公斤的重量,追平自己的最好成绩,逆转夺冠!

01

里约奥运会与冠军失之交臂

东京奥运会是谌利军心心念念最想得到的金牌,为了这块奥运金牌,他等了9年时间。

谌利军1992年出生于湖南益阳,是中国举重队的一员老将,他10岁的时候被启蒙教练蒋益军发现和培养,因为家境贫寒,蒋教练资助了他的学习和训练费用。

在教练的调教下,谌利军迅速成长,2006进入湖南队,并接连斩获世界杯、世锦赛世界冠军,2015年入选里约奥运会大名单。

五年前的里约奥运会上,谌利军被视为男子举重62公斤级金牌最有力的争夺者。但在比赛当晚,谌利军在赛前热身时出现了双腿抽筋的情况。他在比赛中两度尝试抓举143公斤都未成功,最终因身体状况无奈只得提前退出比赛。

赛后他痛哭流涕,连称“对不起教练,对不起领导,对不起祖国”的场景令人心碎!

可以说,这次东京奥运会,对于谌利军来说,只有一个目标:金牌。

银牌和铜牌在他眼里,和不得奖牌没有任何区别!

02

五年努力,一朝实现

里约奥运会折戟之后,谌利军并没有被击倒,他将奥运会冠军作为自己的目标,重新出发!

2017,2018,2019,他始终是62公斤(后来国际举联调整到67公斤)的世界顶尖选手,多次打破世界纪录。在2019年顺利获得东京奥运会参赛门票。

但是好事多磨,东京奥运会延期之后,2021年备战进入倒计时阶段的情况下,谌利军遭遇了严重伤病,在2020年10月举办的全国举重锦标赛上,谌利军的右肘出现了肌腱撕裂,不得不接受手术,开始了长达半年的治疗恢复。

2021年4月份,伤愈复出的谌利军出现在亚锦赛,六次试举全部成功,一举夺冠,王者归来。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东京奥运会的大逆转,与其说是谌利军为了冠军孤注一掷最后赌赢,不如说是他18年的举重生涯的一次爆发,他用冠军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03

成功来之不易

谌利军成功背后,是包括他自己和整个教练组和支持团队的共同努力。

1)吃苦精神和坚持不懈

跟其它体育项目相比,举重显得异常枯燥。成功背后是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刻苦训练,这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和对于自身极其严格的要求,不仅仅是训练,还有对于作息、饮食等等全方面的自律坚持。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经历云开才能见日月,夺冠的绚烂爆发背后是无数的汗水和伤痛。这也是成功的底层逻辑之一。

(2)强大的心理素质

面对里约奥运会的挫折,面对教练、队友、国家和人民的压力,这需要多强的心理素质和毅力才能调整过来,迎接下一个四年后的挑战。

谌利军强大的心理素质,同样体现在比赛中,面对对手领先11公斤的优势,能够顶住压力,调整状态,拼出一个自己的最好成绩,逆转夺冠。

换位思考一下,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佩和鼓掌!

(3)强大的训练和保障

能够让谌利军全力以赴争取冠军的,是背后强大的中国举重教练团队和保障团队。

正是有了他们毫无保留的专业指导和战术安排,才有了我们的冠军们的尽情发挥!

大到战术安排、训练指导、伤病恢复,小到饮食营养,作息安排。

看到谌利军最后一举成功逆转,教练和谌利军热泪拥抱庆祝的画面,相信我们每个人同样心情澎湃和激动。

有了这样的教练组,才有了我们的举重梦之队!

04

奥运金牌背后

东京奥运会比赛前两天,中国代表团取得了6金1银3铜的佳绩,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的第一位,赛出了中国人的水平和气势。

夺冠之后,网上有人将谌利军称之为“胜利军”,表达了大家对于中国奥运代表团的祝贺!

谌利军逆转夺冠,两军对阵勇者胜,心理素质是最关键的成功因素之一。

体育竞技所比的不仅仅是身体素质和运动实力,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比拼。

任何一项奥运冠军,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枚金牌,给我们国民灌输的是斗志和勇气!

最后

作为全世界体育的最高盛事,东京奥运会从延期举办,到在争议中开幕,都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从日本网红不戴口罩近距离接触中国运动员,到韩国代表团的争议标语,再到开幕式的广受争议。

希望我们的代表团能够保护好自己,在安全的前提下赛出成绩,打出风格。

在当前疫情反复和国际形势复杂的情况下,中国队的优秀表现带来的不仅仅是奖牌,更多的是体现中国社会和人民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攻坚克难的气势和精神。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和荣誉的一份子,荣辱与共,息息相关!

往 期 推 荐

精神问题的“病根”在于未找到生命之岸

多难兴邦,由河南暴雨引发的思考

写在《诗画品红楼》出版之时:我与《红楼梦》的一段情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