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南宫,此南宫,到底哪个南宫?
市里要编《邢台名人传记》一书,动员了许多邢台文坛上的名人,可谓是群英荟萃。我虽不才却需对此顾问。一时间许多县里的同志打来电话,对所选的人物进行探讨和交流。
南宫似选的人物有南宫适(音kuò)和尚小云。
说起南宫适这个人物,很长时间前南宫的罗宗汉先生建议我研究一下,当时因手头有许多俗事,故一直没有动手,虽然说也检阅了很多的材料,是因材料散于各时期的文献中,为此也没有进行理解,但总的来说对这个人物有了些印象,为此感谢罗宗汉给我这样一个学习机会。
大约在2006年、2008年,韩国的南宫氏后人连续来河北南宫认祖省亲,掀起了南宫适研究热。以河北师范大学沈长云先生为带头人的团队,经过研究和考证,南宫氏出于邢台南宫,河北南宫与韩国南宫同出于周初南宫姓,他们源自东方氏族。现南宫市是周初南宫氏之封地。他们共同的祖先为南宫适。周初南封地后,以南宫修为首的一支南宫氏随箕子等进入当时的朝鲜地区。
《南宫县志》记载:南宫适,字子容,鲁人,居南宫。唐从祀圣庙,赠郯伯。宋封龙邱侯,政和元年改封汝阳侯,明嘉靖九年罢侯爵称先贤。
按檀弓郑注左传杜注一子容也,而名縚、名阅、名说,又名适或作括,是五名也。朱竹坨曰:崇祯末高邮夏宏基元开辑孔门弟子传略,以南宫绦、适、括、字子容为一人,以仲孙说,阅谥敬叔为一人似不可,易盖谨言慎行与载实而朝。其性情学术大相悬绝,不可不辩。其居南宫或设教或寓居,汉以名县,必非无因。
其实,在历代《南宫县志》记载中,无论是明代嘉靖本、清初雍正本,道光本、光绪本,还是民国本,其记载大同小异。
从目前所见材料,我这样对南宫适进行了一个历史梳理。
南宫适(前530年-?),子容、历史上曾名南宫縚、括,又称南宫括、南容,春秋时期鲁国人,即今之山东曲阜一带。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有人认为他是南宫敬叔,但很多学者不以为然。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及《左传》记载说,南宫适的父亲为鲁国孟僖子。
孟僖子(?-前518年)孟孝伯之子。姬姓,名貜,世称仲孙貜,谥僖。春秋后期任鲁国司空,三桓之一。有一次,鲁昭公出访楚国,孟僖子随同前往,在途经郑国,到达楚国,都不能以礼来处理外交事务。这件事对孟僖子的留下很深的印象,自以为耻,从那以后发面学习周礼。
前518年,孟僖子已经病的很厉害了,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事,就把自己的家人召集在身边,告诫他们:“礼,就像是人的躯干。一个人如果没有躯干是无法站起来,人如果不懂得礼,他在社会中也是无法立足的。”又说:“我们鲁国有一位通达礼的人,他的名字叫作孔丘。孔丘是圣人的后代子孙,他的祖先原先是宋国的贵族,十世祖弗父何原本可以继位为宋国的国君,但却让位给他的弟弟鲋祀,甘居为公卿。他的七世祖正考父先后辅佐宋戴公、宋武公、宋宜公三位君主,官位做到上卿,但是正考父的官位越高,他就更加地谦恭有礼。他曾经在鼎上刻铸有这样的铭文来警惕自己:第一次任命,我鞠躬去接受;第二次任命,我弯腰去接受;第三次任命,我俯首去接受。我不敢在路中央大摇大摆地走,只跟一般人一样沿着墙边走路,这样也就没有人冒冒失失地來侮辱我。不论稠的稀饭或稀的稀饭都可以用來糊我的口,填饱我的肚子。正考父是这样谦恭又节俭的人。我们鲁国的大夫臧孙纥曾经这样称赞正考父:有良好行为以及完美道德的圣人,他本人就算没有当到国君执政的大位,他的子孙也必定有才德出众的达人。如今孔丘年少而这样爱好礼,我想这个才德出众的达人就是指他吧!我要是死后,你们就让我的儿子去跟孔夫子学礼,礼能安定他们的身分,使他们在社会上得以立得住脚。”孟僖子的儿子,其中一个就是南宫适,听从了父亲的嘱咐,来到孔子的身边,向孔子学习周礼,并且拜孔子为师。
孔子知道这件事后,称赞孟僖子是一个知道而且能够弥补自己缺点的人,就是个君子人。诗经上也曾经说:君子是我们的好榜样,让我们学习并效法他们。孟僖子就是值得我们效法的。这件事也被司马公记载到《史记》孔子世家一文中。
为什么孟僖子以不知礼为耻?这要从南宫氏的始祖说起。
南宫氏的始祖为西周初年周文王手下有著名的“四友”之一。周文王四友,根据传世的文献记载,有闳夭、太公望、南宫括、散宜生四人。比如说在《尚书大传》中说:“文王以闳夭、太公望、南宫括、散宜生为四友。”文王四友就是辅佐文王的四位大臣。当年,周文王被闪羑里后,南宫括曾与闳夭等人一起参与营救。
文王死后,这南宫适等四人又继续辅佐周武王,伐纣灭商,为建立西周政权做出巨大贡献。比如说《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四友”在灭商的事迹。
在二月甲子日的黎明,周武王一早就来到商郊牧野,与讨伐商纣的军队共同举行誓师。武王的军队与商纣的军队在牧野进行较量,纣的军队人数很多,但没有愿意去打仗,临阵时就倒戈了。商纣王一看大势已去,就登上鹿台投火自焚了。
灭商战役结束后,武王的弟弟叔振铎护卫并摆开了插着太常旗的仪仗车,周公旦手持大斧,毕公手持小斧,待卫在武王两旁。散宜生、太颠、闳夭都手持宝剑护卫着武王。进了城,武王.....命令南宫括散发鹿台仓库的钱财,发放钜桥粮仓的粮食,赈济贫弱的民众。命令南宫括、史佚展示传国之宝九鼎和殷朝的宝玉。
《帝王世纪》也是这样记载的:“命南宫适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以赈贫民,命南宫伯达史逸,迁九鼎于洛邑。”
鹿台,是商纣王所建的宫苑建筑。巨桥,是商纣王的所屯积粮食的粮仓。九鼎,是象征国家权力的宝器。将这么重要的事让南宫适去做,可见他在周王室中的地位。
周武王建立西周后,对有功之臣分封了诸侯,当时周王分封南宫适到南方营建城址,据说即为靠近楚国的曾国。
曾国是以随州为中心,覆盖今天湖北的随州、枣阳、京山、襄阳、谷城以及河南南阳盆地以南的新野一带。地势有桐柏山和大洪山山,这之间自枣阳到随州形成一条狭长通道,被称作“随枣走廊”,是周王朝控制南方的军事要冲之地。
南宫括又称南宫子,有人说为姬姓,有人说为东方旧族,在没有扶佐周文王时就生活在河北南部与山东交界处,如沈长云说:宋人邓名世所著《古今姓氏书辨证》卷十二亦载:“南宫,其先有食邑南宫者,以邑为氏。唐冀州南宫县即其地也。”“南宫之地与邢地相近,而邢在殷商时期曾为王都,因此南宫曾属于商王畿之地。周初对于异姓分封之原则,一般均是以其原居地为主,承认该族历代生息繁衍之地即为其封地。即《国语·鲁语》所载:'古者,分同姓以珍玉,展亲也。分异姓以远方之职贡,使无忘服也。’南宫氏受封于商王畿之地,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南宫氏应为原属殷商的东方旧族。”
南宫适本称适,南宫是官名,或封号。在先秦时期,有东宫、西宫、南宫、北宫、中宫之称,后来,人们将在南宫任职或封爵的人称为南宫氏。
西周时期的南宫家族有内服外服之分。
内服的南宫氏,世为公卿,留于宗周,供王调遣,服务周室。有南宫毛、南宫盂、南宫柳、南宫嚣等人。外服即为分封在曾国的南宫氏,如南宫适、曾侯犺(南宫贶)、曾侯谏后,传至曾侯伯、曾侯、曾侯、曾侯乙与曾侯丙等,世封南国,经略边疆、以蕃屏周,镇守一方。
周康王姬姓,名钊,是周武王姬发之孙,周成王姬诵之子,西周第三位君主。当时南宫毛曾铸了一个大鼎,这就是我们看今天看到的毛公鼎,还有一个叫南宫盂的也铸铜鼎,而且是铸了两个,一个大盂鼎,一个叫小盂鼎。大盂鼎是记述周康王对盂的册命和赏赐;小盂鼎则是记录盂代王出征伐鬼方的战役,小盂鼎铭文上说,盂代周康王出征攻打鬼方,战斗中共擒获救, 鬼方酋长四人, 杀死敌人近四千名, 俘虏一万四千余人, 同时缴获敌方战军一百多辆, 马一百多匹, 牛、羊近四百头。由斩获敌军的数字可以想见, 这次征伐非常激烈。这么重要的战役让盂代王出征,可见盂的身份在周王室中十分的高。
周夷王是西周第九代国王,在这个时期,有一个叫南宫柳的人,铸了一个叫南宫柳鼎,上面记载这么一件事,说:“唯五月初吉甲寅,王在康庙, 武公右南宫柳即立中廷,北向。王呼作册尹册命柳。”是说在一年的五月初甲寅日,王在大庙,武公在右,南宫柳立在中廷,王的作册官对南宫柳促进会传达王的册命。
1979年,在陕西扶凤县出土了周宣王时期(前827-前782年)的南宫乎钟,上有铭文说:有“司土南宫乎, 先祖(或称皇祖)南公、亚祖公仲、必父之家”等词句,证明器主南宫乎为朝廷卿士, 其官职为司土。铭文中南宫乎所追述的先祖(或称皇祖)南公, 应当就是第一代南公, 亦即文王四友之一的南宫括。
前520年―前516年,周景王的庶子王子朝为篡夺王位发动了叛乱,史称“周王子朝之乱”。当时居以南宫的为南宫嚣,管理着传世的国宝九鼎,“周王子朝之乱”平复后,据说“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嚚奉周之典籍以奔楚。”国宝九鼎也随之不见了。
研究先秦史的专家们说,南宫毛、南宫盂、南宫柳、南宫乎等都应是“文王四友”南宫括的后人。
西周初年,南宫氏有个后裔叫南宫修,跟随着商朝遗臣箕子去了朝鲜,后来成为韩国的南宫氏的始祖。
2013年,在曾国的旧域随州的曾国墓地出土曾侯与钟,上面铸有铭文,说“唯王正月吉日甲午,曾公与曰:伯适上通,左右文武,达殷之命,抚定天下,王遣命南公,营宅汭土,君毖淮夷,临有江夏。周室之既卑……”。用现代的话大意为:南宫适得到周王的重用,辅佐文王和武王,参与伐纣之战夺得了天下,于是,周王派遣南公到南方,营建城址,统治和警戒淮夷部族,监视这一带的蛮夷方国。很明显,南宫适是曾国的始封者,其职责是谨防淮夷集团和监视江夏一带的蛮夷方国。
南宫氏开枝散叶,在中原宋国有后裔。
宋国有个叫南宫长万,又称南宫万(?-前682年),是宋国的将军,与鲁国打仗时被俘,后来回到宋国后,有一次与宋愍公博棋,不想与宋愍公发生冲突,用棋盘击打了愍公,后来逃到了陈国,被遣返回宋国后,把南宫万处于醯刑“剁成肉酱”。
说完南宫氏先祖的功绩与历史,再谈一下南宫子容。
南宫子容听从了父亲的话,就以孔子为师学习礼,子容很勤奋,又聪明,特别好思考,经常向孔子提出问题。
有一次,南宫适向孔子提问说:“羿善于射箭,奡善于水战,最后都不得好死。大禹和稷都亲自种植庄稼,却得到了天下。”孔子没有回答,南宫适出去后,孔子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这个人真尊重道德!”
南宫适子容所说的“羿”,是传说中有穷国的国君,这个人善于射箭,曾夺夏朝天子太康的王位,后被夏朝的大臣寒浞所杀。寒浞有一儿子名叫奡,力大无比,可以在陆地上推着船走,奡杀死了夏朝的天子相。相死的时候夫人已经怀孕,后来生了少康,少康长大后灭掉了奡,中兴了夏朝,史称“少康中兴”。
南宫适所说两件事,从技能上讲都有各自的优点,但是没有以“道德”为准绳,崇尚武力而不崇尚道德,羿虽然善射,奡虽然力量很大,但是“俱不得其死然”,就是说不得善终,不得好死。
而南宫适提问中的另外两个人,一个是大禹,一个稷,禹和稷亲自下地种田, 谦逊平易近人,积德崇道,受到百姓的爱戴,最后统治了天下。但后来却统治了天下。孔子看到南宫适子容以“道德”发问,明白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因果关系,为此赞美南宫适是“君子哉若人! 尚德哉若人!”
南宫适子容十分注重自己的修行,在为人处事方面谨言慎行,如履薄冰。孔子有一次看到他反复诵读“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不玷,不可为也。”的诗句。时刻提醒自己要谨慎说话。作为一个君子一定要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国家有道,能积极的出来为国家服务,建言献策也能够让国家采纳;如果处于乱世,言行谨慎可以免祸。为此在《论语·公冶长》篇中记载说:“子谓南宫,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这件事也成为后来成语“三复白圭”的由来。
孔子认为南宫适子容崇尚王道, 为人处事谨慎,反对以武力服人,“世清不废, 世浊不污。”是一个值得信用的人。
孔子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叫孟皮。孟皮去世后,孔子代行父母之命,就把孟皮的女儿嫁给了弟子南宫适子容。
南宫适子容的事迹被记录在《论语》《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家语》等书籍中。
由于南宫适子容的德才,被列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为历代所推崇。西汉时,因南宫为南宫适的迁居地,高祖以南宫适的姓氏命名此名为南宫,这就是南宫地名的来历。史书又记载:“孟僖子之子韬,封于南宫(今河北南宫),后世子孙遂以封地为姓,南宫氏后人在南宫立南宫堂,后又分化出南、宫二姓。”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皇帝追封南宫适为郯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加封龚丘侯,政和六年(1116)改封汝阳侯;明嘉靖九年(1530)改称“先贤南宫子”。
后人为了纪念南宫适,在南宫旧城建立南宫子祠,重修于明代嘉靖九年,为敬奉南宫子(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的南宫适)之祠庙;亦称“南宫子祠”。祠址位于南宫旧城育英门内,东大街路北,坐北朝南,东连府馆,西靠邢公去思亭,北隔文昌街与定觉寺相望。祠前有庙门一楹,平面呈正方形,为四脊攒尖的亭式建筑,檐下悬匾丹书“先贤南宫子祠”六字,门旁有“白圭之玷尚可磨,右曰:斯言之玷不可为。”对联一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