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笔恣纵 墨彩焕然|张伟花鸟画
张伟:号墨缘斋主,别署湘风鲁韵,汉族,1971年出生于湖南省攸县鸾山镇,现居山东烟台,职业画家。现为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株洲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台湖国画院特聘画家;中央民族大学画院特聘画家。
2012年研修于北京中国首届八贤 (导师张立辰、何家英、田黎明、唐勇力、史国良、陈平、何加林、郝邦义) 创作精英工作室两年制高研班。
2014年结业于北京“神州好丹青”首届国画精英班。受教于中央美院张立辰教授,北京画院郭石夫先生,北京台湖国画院郝邦义院长。并深得崔如琢、霍春阳、老圃、高卉民、易图境等名家的指点。其作品经常参加省级国家级专业展览;并在全国众多书画专业杂志报刊发表刊出收编。出版个人画集八册。
主要参展经历:
2006年作品《映日荷花别样红》荣获“中华“米芾杯”全国书画大赛”金奖。
2007年作品《金秋硕果》荣获“中国水墨研究院第二届年度创作展”银奖。
2007年作品《荷塘清趣》入选“尊我始祖走进株洲”海内外美术书法名家作品展。
2008年作品《乾坤清气》入选“湖南省第二届花鸟画展”。
2008年作品《硕果累累》入选“走进广东友和杯第六届海峡两岸书画大展”。
2008年作品《梅花、牡丹四条屏》荣获“全国首届国花绘画大赛”银奖。
2009年作品《丰硕》入选“第四届加拿大中华书画大展”。
2009年作品《紫云飘香》入选“第三届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作品展”。
2010年作品《江南五月》入选“中国(芮城)永乐宫第三届国际书画艺术节”书画大赛。
2011年作品《和气致祥》入围第三届“齐白石国际艺术节中国画作品展”。
2012年作品《紫气东来》参展北京台湖国画院年展。
2013年作品《清气》入选“美丽株洲”美术作品大展。
2013年作品《和气致祥》入选第六届全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
2014年作品《版纳印象》参加中央美院张立辰博导师生展(毕业展)。
2015年作品《鹤舞松风》入选首届“凯歌杯”中国画百家精品展。
2015年作品《静对物华》入选“古蜀文脉.墨韵天府”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举办)。
2016年作品《松龄鹤寿》参加“2016年韩中交流展”。
2017年作品《繁花似锦》等参加在山东莱西崔子范美术馆联展。
2018年作品《五德图》入选“首届“笔墨精神”中国画网络”大赛。
2018年作品《大吉祥》入选“第十届全国当代花鸟画家优秀作品展”。
2018年作品《美丽家园》入选“第四届八荒通神――哈尔滨美术双年展(中国画)(中国美协主办)”。
2018年作品《和谐家园之二》入选2018“翰墨神木”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2018年作品《酒仙湖畔――攸女仙境》入选“升庵诗画――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2019年作品《美丽家园2》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迎接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湖南省优秀美术作品展览”
2020年作品《酒埠江农村新貌》入选“决胜脱贫在今朝 丹青共筑中国梦”湖南省美术作品展。
落笔恣纵 墨彩焕然
——张伟花鸟画近作观感
文/中央美院 祝振中
张伟的花鸟画从重拙奔放一路大写意入手,这种选择如果不是从蒙师处绍继,则一定是天分中真性发露。我所看到的他早期的画作,即2010年的结集。集子中以大笔触的荷花、芭蕉等物象为主,或点缀鸟雀,或勾写游鸭,亦是快笔重墨,稚拙泼辣,颇有湘中名手易图境老先生的风姿。后得证实,果从易图老之处得力甚多。
张伟自幼生长于湘中,这种花鸟氛围对他的影响当是潜移默化的。在他的画中,无论用墨还是用色,皆以浓烈立基调,且以大笔、方笔为主,下笔果敢、势大力拙。如他画荷叶、芭蕉时,笔触纵横排布、不计交叠,使方圆之间壮气自足,颇为难能。
他点写的八哥或游鸭也以大笔头重墨为主,纯以意造,不拘形似,所以多一笔少一笔并不在计量之中,可谓以气运笔、意到便成,因而稚拙之外也沛然充盈一股壮硕之气。
重彩与重墨甚或焦墨,大约是最两相宜的造型元素。在张伟的画中,重彩始终扮演重要角色:或者色彩为主,如瓜果花卉;或者重墨担纲,而重彩点醒。
总之,色彩在一副画中皆有响亮的展示,使一画之形相显豁而明达,而整幅之境也赖此而粲然不晦。
张伟在用墨用色中已逐步形成一种基调,即:大胆纵放,不计工拙;墨彩并用,唯求灿烂,这一风格走向在他近期的一批新作中逐渐纯化为一种语言特色,并在一种以繁密为主的创作样态中得到彰显,由此他进入了一个更为成熟的新的花鸟境界。
我们看他近期的一批新作,如《春暖》、《多花的山谷》、《幽香自深山》、《幽谷春暖》等等,皆以勾线填彩,又以色彩渲染背景,营造了一种幽深繁密的自然山野气氛。
张伟的这批作品,在样相上当然是有所依托的,但对于色彩的调和能力,对于造境的挥洒式的自信,显然从他早期的大笔水墨中承接而来。
其实,这种突变也渊源有自,这正是他北上京师数年学习的成果。就我的了解,他在湖南当地有很好的艺术圈子,又担任地方美协的重要职务,按说像平常一样继续画下去也一定是前景可期的,至少在当地是令人羡慕的。
但他毅然决定北上求学,广交师友、开阔眼界,在数年的思索磨砺中,他的眼、手、心对于艺术的触知都有了质的提升,境界较从前可谓胎骨移换,笔下进境也就不期而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