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僧之髡残18幅精品画作赏析
髡残(1612—1692),俗姓刘,今湖南省常德市人。幼年丧母,遂出家为僧。法名髡残,字石溪,一字介丘,号白秃,又号残道者、电住道人、石道人。他削发后云游各地,四十三岁时定居南京大报恩寺,后迁居牛首山幽栖寺,度过后半生。髡残禀赋孤耿,性格刚烈,潜心艺事,画风沉着痛快,以谨严胜,是一位法出有据、艺成有源的画家。与石涛并称“二石”,与程正揆(号青溪道人)交善,时称“二溪”。
髡残自幼爱好绘画,年轻时弃举子业,二十岁削发为僧,云游名山。
雨洗山根图
《雨洗山根图》境界幽深,笔墨苍润,结构得宜,山体以牛毛解索皴法为之,为髡残典型手法。近处岩崖古木、虬松阁榭等,淡水一泓,高士独钓舟首。山腰白云缭绕,峰峦叠翠,曲径间有石级可攀缘而上。远处幽岫逶迤,整个画面表现了雨后山川的洁净与幽寂。髡残传世作品中,纯水墨表现的山水画并不多见。
幽栖图
《幽栖图》是髡残“自为写照”之作。近处松下茅屋新结成,一人侧坐古木老干上回头望着水口湖泽,一派随遇而安的自适之情。题款云:“余自黄山来,幽栖随寓。道人,出家的人何所不可?残衲过白云岭,爱其幽僻,结茅于兹,坐树流泉,纵市之尘玄目,亦当至此清清(心)。此幅石道人自为写照也。”用笔粗重苍朴,淡彩稍加点染,有秋肃之意。
山水册之一
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这套山水册页,大多没有年款。有一叶题云:“癸卯秋九月过幽闲精舍,写此以志岁月,残道者。”可见整本册页应在是年(髡残五十二岁)前后完成。从风格判断,也应为成熟期的手笔。此幅虽然尺幅不大,但溪泉茅屋、层林峻峰、白云远岫繁复缜密,体现出髡残匠心之独运,用笔用色也趋老辣。
茅屋白云图
溪涧、山崖、高松、村落布置曲折多变,幽深莫测。从画风看,髡残与元王蒙最相接近,画面气势磅礴,纵横变化,离奇高妙,渴笔与焦墨则有“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之感。但髡残的山水画在构图上更见繁复,气韵苍浑,别有一种老辣、苍健的风范。此图最能体现髡残“奥境奇辟,缅缈幽深”的画风特点。
山水
此幅作品又名《苍山结茅图轴》,画中绘一位隐逸的高士在苍翠幽邃的群峰绝壑间结庐隐居的生活情景。冉冉升腾的白云缭绕着苍山翠壑,似乎要封锁入山的路径,把尘世间的凡夫俗子都挡在山外。屋前一仙鹤旁若无人地优游徜徉,不禁使人联想:与鹤相处者必高士无疑,画境深了一层。全图树干、屋宇、山石等处用赭石,余多用墨青烘染,一股尘外幽逸之气荡漾而生,令观者顿生往游结庐之情。整幅气魄宏伟,笔墨沉厚,构图缜密,一气呵成,无懈可击,也是髡残的代表作之一。
此册页写崖下水阁,正是红叶秋老时节,高松夭矫,巉岩嶙峋,远处帆影点点,横无际涯。用笔益见荒率,焦墨干笔皴擦兼施,使画面产生苍茫凝重感,亦为髡残独到之处。
山水册之六
此画落款云:“石溪残道者作于天阙山房。”天阙山房在南京牛首山幽栖寺,髡残晚年禅修之处。旅美收藏家王季迁曾收藏一件《山中枕石图》,落款也在癸卯冬,与这本册页应在同时期完成。此画画山中茅亭于溪涧幽谷,于寂寥中蕴生机,笔墨荒率中又有沉着,石坡以极浅的石青色一抹,画面顿觉生动。
山水册之八
此画只落穷款“石溪残道者'画悬崖瀑布,楼阁半隐,蓑笠放舟之境。用笔依然荒率老辣,设色冷暖对比强烈,舟中人隐其面目,似是静听瀑布流水之声,颇有“鸟鸣山更幽”的意境。
山水册之九
此画表现月下林间高人行吟的意境。一径迂曲,高士杖藜,杉林茂密,远山一角,淡云悠忽,月色诡谲。设色上,林间于微云用淡淡花青一罩,清寒的夜色弥漫画幅。用笔也沉稳有节奏,苔点重拙,加强了夜色的表现。
山水册之十
这是这本册页中两件有年款的画之一。考其时,癸卯当为康熙二年(1663),当时髡残己经五十二岁,定居于南京牛首山天阙山房。这是他自幽闲精舍访问归来忆写途中情景而作。画中可见河岸村舍,芦草船樯,对岸山中半隐佛家精舍。此画用笔苍浑,设色丰富统一,可见髡残最喜使用的朱膘、赭石与花青,又善于色墨互破,形成浑融一体不见端倪的艺术风貌。此在四僧中为特出者。
山水册之十一
这张册页为模仿黄大痴山水之作,但在用笔、设色方面以自家面貌出之。题识中言:“予因学道,偶以笔墨为游戏,原非以此博名,然亦不知不觉坠其中,笑不知禅者为门外汉。予复何辞?”这便是画禅,以画证禅禅论画。髡残亦浸淫其中常自难辨。
山水册之十二
此画为模仿宋米海岳之作,又以己意为之。尤其在设色上冷暖色强烈对比,使作品在混茫中透出绚烂之气。这又是髡残强烈的个人风貌。此幅在色墨繁复破染中山色益见浑厚,正所谓“浑厚华滋”是也。
山水册之十五
此画表现了一种高山流水、松下闲话、水阁听流的意境。两株古松盘屈摩空,二高人盘坐晤谈,山间云霭升腾,岭上百松成林,意境幽邃。山石大多中锋干笔写出,山崖石缝杂草历历在目,苔点重拙,是髡残吸收黄鹤山樵与沈石田诸家法后形成的自家风貌。
山水册之十六
此画作于庚戌梅雨中(康熙九年即1670年)。此年髡残五十九岁。人自黄山来,言其状,谓情理倶无。余不禁肢痒。若知老之迅速如此,则得买草鞋踏遍了也这最能体现髡残豪爽刚猛的性格。这是他根据朋友描述来创作的一件黄山巨石倒卧、泉潭涧流图,也有点画饼充饥的意思。笔墨浑厚,颇有粗头乱服意趣,但细睇则森然有序。
山水册之十七
这幅册页描绘桐荫晤友的场景。从笔墨特点看,与《山水册之十六》应属同一时期作品。高大的青桐下数间茅屋,芭蕉翠竹掩映,溪流绕屋,高士所宅也。从图式看,颇似吴门宗师沈周的风格,但笔墨更加粗拙苍朴又浑莽滋润,这恰是髡残的不二手段。
山水
这件山水小品(册页)是髡残隐居南京牛首山天阙山房时所作,从风格来看应是成熟期自家面貌。全画意境幽邃,用笔细谨,设色雅逸,用墨最丰富,颇得米家山水破墨、破色之妙。完成前的醒笔犹见精妙,得宋元人之精髓。
山水
这件作品描绘江南习见景色。作者自题云:“书画当以气韵胜人,不可有霸滞之气。有落流俗之习,安可论画耶?”常见之景物要以不同笔墨表现,方见出作者的认识高度和独到之处。这幅作品正是在开合、远近、疏密以及笔墨清浑等方面脱开习气,而给人以湿润、悠远、生气等强烈感受。髡残最擅长在水墨将干未干之际措手焦墨皴擦、浓墨提点,从而形成自己粗头乱服、苍茫烟瘴的画风。
山齐禅寂
《山齐禅寂》扇面题诗云:“入山恐不深,何妨千万重。草鞋雄似虎,杖柱活如龙。”髡残一生好游名山大川,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重视师法自然,自谓“论画精髓者,必多览书史。登山穷源,方能造意”。此画作山脚书屋与山巅寺宇的呼应,群山万千,山径隐现,颇伸壮游之志。这是髡残五十四岁时画给好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