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令人目盲》
五色令人目盲
“五色令人目盲”出自道德经《十二章》,原文是“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其中五色、五音、五味代表的都是人的感官追求,意思是人如果不把感官需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就容易发狂,所以圣人心不外驰,而是注意守住自己阴性的一面。
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认为,人的每个感官都需要满足,一个满足结束了又会衍生新的需要,人生的痛苦就是徘徊在“痛苦、欲望、满足,再痛苦”的怪圈中。老子的理论无疑比叔本华的更有深度,这与老子的宇宙观有关系,老子最终求的是道,他认为走向道就要走向人的灵性,而走向感官,则会阻碍自己与道合一。
道家思想认为过度的感官追求会迷失人的本性。商代有一个叫师涓的乐师,他专门收集、整理乐曲,并能奏出一手动听的乐曲。一次,残暴的纣王把师涓抓来,要师涓专门为他演奏。可师涓奏出的乐曲都不和纣王的口味,纣王威胁要杀死他。他冥思苦想,创造出一种名叫靡靡之乐,北里之舞”的歌舞来应付纣王。纣王听了很高兴,免师涓一死。从此,纣王整天陶醉在这种“靡靡之乐”的歌舞中,不用心去治理国家,不久被周武王打败了。
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亡国之君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他对皇后情有独钟,双宿双飞,游戏人间,慢怠了政务。李煜的《浣溪沙》将这种醉生梦死的生活描写的极其生动:“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又闻萧鼓奏。”他时常沉醉于儿女私情中不能自拔,直到沦为俘虏才如梦初醒。
“五色、五音、五味”这些感官享受看上去是好东西,实际上却可以透支自己的生命,导致人类的灾难,所以圣人负阴抱阳,让自己守住朴素的一面。
现代人聚在一起论道者寥寥无几,大家谈论最多的是比较现实的话题,甚至连小学生们都在讨论谁家里最有钱?谁父母的官最大?谁身上穿的名牌最贵?这些思维方式是根深蒂固的,已经影响了宇宙的集体潜意识,使人类深陷其中不自知。要想改变思维方式,就要学习圣人的智慧。道家主张:“清心寡欲”。孔子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圣人们主张关闭肉眼,打开心眼,不让肉眼局限人的视听,用自己的心眼联通宇宙。
本文选自《燕妮文集》,即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