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靖书院”铜盨[xǔ]
“文靖书院”铜盨[xǔ]
新浪微博 微信
元
通高22.1厘米,口径长28.5厘米、宽23.9厘米
浏阳征集
缺盖,器身敛口,腹外鼓,平底,花边形圈足外撇,腹两侧各有兽首衔环。器身饰兽面纹、凸棱纹、几何云纹等。内底有篆书铭文“大元大德己已年四月壹日丙子潭州路浏阳州文靖书院作宝彝恭祀□□其攸司万年永保用。”“大德”为元成宗的年号,从1297-1307年,共9年。己已年为大德第六年,即1302年。潭州是隋朝至明朝时期州治或府治长沙的古称,曾作为一级行政单位,是大部分湖南地区以及部分湖北地区在古代的称呼;也曾作为二级行政单位,地域包括今长沙、湘潭、株洲、岳阳南、益阳、娄底等地。元至元十四年(1274年),改潭州为潭州路,为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治所。
铜盨为古代食器,用来盛黍、稷、稻、梁等。此器,西周中期开始出现,沿用至春秋,到春秋后期逐渐消失。此器为祭祀用器。
深入探索
一、浏阳文靖书院祭器
湖南省博物馆收藏有一批元代浏阳文靖书院祭祀用器,有豆、盨[xǔ] 、簠、牺尊、象尊等。
1. 铜豆
通高21.6厘米、盖径15.5厘米。分盖、器身和圈足三部分组合,器身浅盘,盘底有铭文:“大元大德乙巳四月一日丙午潭州路浏阳州文靖书院之宝始供祀吏铣山修司其永保用”。底内空,有圆形缺口。喇叭状镂空圈足。
2. 铜盨[xǔ]
一类通高15.6厘米、口径23.5-17.3厘米。曲尺形足,两侧无耳,盖表和外底有铭文;
另一类通高12.8厘米、口径22.5-17厘米。花边形圈足,两侧有兽首形耳,器内底有铭文,铭文与豆同。
3.铜簠[fǔ]
通高23厘米,口径29.1-24厘米。长方形,盖和器身相同,有连续起伏的花边形圈足与捉手,盖和外底饰兽目纹,内底和盖内有铭文,铭文与豆同。
4. 铜牺尊
高31.5厘米、长36.5厘米。牺站立,昂首嘴微张,双耳竖立,背微下凹,背部开椭圆形口,盖已失。
5. 铜象尊
通高32.7厘米、口径36厘米。象站立,长鼻向后卷曲,牙尖细,背上有圆形口,有盖,盖作圆筒状,顶有捉手,尾下垂,胸部有带状饰。
(袁鑫/文)
二、 文庙祭祀
文靖书院于宋绍圣年间(1094—1097)由县令杨时倡办。元代初年废,后恢复科举,礼部特派使者到浏阳修复文靖书院,以欧阳龙生为山长。其址为县治南向阳门内西街,名为文靖书院。经调查,文靖书院遗址在浏阳荷花“妙不在高”峰。
《元史》记载祭祀孔子所用牲齐器皿之数:“牲用牛一、羊五、豕五。”动物形尊有“以牺尊实泛齐,象尊实醴齐。”器皿有“笾十,豆十,簠二,簋二,镫三,铏三,俎三,有毛血豆,正配位同。笾豆皆二,簋一,簠一,俎一,从祀皆同。”元代浏阳文靖书院的祭器,虽然品种不全,其中的牺尊和象尊也是组合到此组祭器中,仍可见当时祭祀的盛况。特别是创办书院的杨时,也在书院中受到香火祭祀。
清光绪《湖南通志》卷七十二《祀典》记载:文庙祀典官祀每年二次,即“春秋仲月”(农历二月和八月,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祭先师孔子于泮宫,以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为“东西四配”;还有“东西十二哲”;“东庑四十先贤”;“西庑三十九先贤”;“东庑三十二先儒”;“西庑三十一先儒”。阵容庞大,场面壮观。
祭孔仪式有严格的规定,祀前要净庙,陈器,省牲。祭祀分主祭官、分献官、陪祭官。祭祀当天各具朝服,庙门外步行,文左武右由棂星门入,升次序坐,陪祭官自知县以下皆站立。鼓声响起,庙内胥役等人俱出至巡警牌外。鼓乐声中,各官整冠依次就位伴唱,上香,三跪九叩首。行初献礼,主祭官自东阶进大殿左门,诣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前跪献帛献爵,叩首,再诣祝案前跪读祝文。分献官、陪祭官皆跪下。乐声再起,三叩首,仪式完成。再至复圣、宗圣等神位前,重复上述仪节。
清代浏阳的祭孔大典陈设,正位、四配和东西两庑均设案。正位设一案,摆设帛一、爵三、登一、铏二、簠簋各二、笾豆各十、牛一、羊一、豕一、镫一、炉一、尊一;四配各设一案,摆设帛各一、爵各三、铏各二、簠簋各二、笾豆各八、羊各一、豕各一、镫各二、炉各一、尊各一;东西两庑各设二案,摆设帛各一、爵各三、簠簋各一、笾豆各四、牛、羊各一、豕各一、镫各二、炉各一、尊三。
清代浏阳文庙的祭器、乐器保存完整,祭孔古乐舞居全国之首。浏阳古乐是清代道光年间浏阳乐律学家邱之稑大胆冲破几千年来“非天子不议礼、不作乐”的禁忌、修正康熙皇帝所作《律吕正义》的乐律缺陷,在发掘整理古代“韶乐”的基础上创制而成,是古代“韶乐”的完美再现,连曲阜文庙也曾前来学习。曾国藩曾赠予浏阳文庙“雅淡和平”、“精深正乐”两块匾额,历史上有“国乐古礼在浏阳”之盛誉。
相关评论
1. 《中国南方地区宋元时期的仿古青铜器》 ,王牧,《南方文物》2011年第3期
2. 《宋元仿古青铜器上的纹样》 ,王牧,《收藏家》2010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