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疫苗增加儿童炎症性肠病风险?最新研究提示这是冤案
儿童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率不断攀升,除了遗传因素外,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被怀疑为元凶之一。2021年5月,美国学者发表在《Vaccine》的一项研究,对240万儿童研究发现,这种怀疑或没道理。
儿童IBD包括三种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不明原因结肠炎。在IBD中,不明原因结肠炎约占10%~20%。幼儿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最常见的病灶部位均为结肠,这导致二者的鉴别很困难,从而有了第三种分类——不明原因结肠炎。
过去20年里,多项研究报道儿童IBD发病率增加,强调需要更好地了解IBD发生的风险因素。由于10~25%的患者一级亲属患有IBD,普遍认为IBD与遗传相关。然而,此病有何环境危险因素,目前知之甚少。鉴于儿童IBD发病率不断增加,不少研究聚焦在了产前和围产期暴露、卫生实践规范、抗生素使用和疫苗接种上。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2016年白皮书将儿童IBD列为疫苗安全性数据链(VSD)中儿童免疫计划安全性研究的20个高度优先结局之一。
从生物学角度,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可能引起肠道黏膜炎症,从而导致免疫失调。虽然没有研究证实IBD与轮状病毒之间存在相关性,但既往的一项小鼠模型研究证明,诺如病毒与克罗恩病易感基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小鼠被触发了克罗恩病样肠道病理改变。观察性研究也表明,全因急性胃肠炎发作与IBD发生之间存在相关性。然而,由于其他研究发现克罗恩病患者的轮状病毒抗体并没有明显增加,所以数据并不一致。
发表在《Vaccine》的本研究,在美国的7个综合医疗服务系统的10岁以下儿童队列中,评估了10年期间IBD的发病率。进行了一项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用条件logistic回归评估轮状病毒疫苗接种与IBD的相关性。通过病历回顾确认病例,并根据出生日期、性别和研究地点匹配非IBD对照。
在240万10岁以下儿童中,2007年~2016年期间识别出333例IBD发作病例。在研究期间IBD的粗略发病率略有上升(p趋势=0.046)。
333例中,227例(68%)出生于2007年以前。42例出生于2007年或以后,自出生起连续登记的病例被纳入病例对照研究,并与210例对照相匹配。
与对照组相比,IBD病例中任何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的调整比值比为0.72(95%置信区间 0.19~2.65)。
因此,这一大型儿童队列的数据显示,在10年期间,幼儿IBD发病率总体上小幅上升。这些数据还表明,轮状病毒疫苗接种与IBD发生无关。
研究者发现,在10年内,10岁以下儿童IBD的发病率有较小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增加。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保持稳定,IBD发病率的变化可能是克罗恩病发病率较小但显著增加所致。在同一人群中进行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未发现IBD与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暴露之间的相关性。不过由于病例数量有限,可能检测不到小幅增加的风险。
无论如何,尽管病例数量有限,但来自这一大型儿科队列的数据表明,轮状病毒疫苗接种与10岁以下儿童IBD的发生无关。
(选题审校:何娜 编辑:丁好奇)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参考资料:
Vaccine. 2021 May 26;S0264-410X(21)00604-6.
Incidence of pediatric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within the Vaccine Safety Datalink network and evaluation of association with rotavirus vaccination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052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