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与人交往,不合理的、不应该的礼物,丝毫不苟取 2024-07-30 11:38:19 ◆ ◆ ◆ ◆ ◆ 万章又问到交际问题。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友道、臣道的交往范围较严谨,而交际的范围则广泛,是指人与人之间交往,属于一般普通性的,不一定是君臣、朋友之间的交往。万章问:一个人与他人交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换言之,该以什么心理去与人交往?孟子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有恭敬的心理,不要儿戏,不要马虎,不只是表面打躬作揖的礼貌,要出自内心的恭敬诚恳。万章再问道:“却之却之为不恭”,这句话是什么道理?现在我们流行两句成语,所谓“却之不恭,受之有愧”,如果只讲这两句成语,是很有趣的。例如,你送食物来给我吃,我说:“受之有愧,却之不恭”吃你的,我难为情;不吃呢,对你不恭敬。还是吃掉吧!却之不恭的道理,就是这样,有时过分的推辞,与轻易地接受一样,都是不恭。我们生活在人类社会中,经常会遇到中国文化中“受之有愧,却之不恭”的情形。每当收到人家东西的时候,接受嘛,心里难过,为什么又花钱买礼物送来?退回去吧,他又会多心。这种时候,就是“却之不恭,受之有愧”。孟子与万章在这里讨论,不谈“受之有愧”,只讨论“却之不恭”的问题。要看送来的东西,是否合理,是否合礼;如果不合礼仪或不合道理,就要“却之”,不能接受。譬如一位小姐,认识一位男士,见面一两次,这位男士就送一枚戒指,硬拉小姐的手指给她带上。这时这位小姐是“却之不恭”呢?还是“受之有愧”呢?这就要慎重考虑了。如果既不合理,又不合礼,当然婉谢退回,甚至还拂袖而去,骂他鲁莽。这种事,却之才是恭的,受之倒是不恭的。所以恭,不只是外表的恭敬态度,更是内心的庄严,对自己重视,对朋友尊重。孟子说交际的原则要“恭”,但是万章马上针对这个观念提出一句“却之不恭”来问老师,究竟是何道理。孟子答复他说,“却之不恭”这句话是用在“尊者赐之”的场合,也就是当长辈、长上有赐赠时,不可拒收,所谓“尊者赐不敢辞”也,否则便是“不恭”。当然,应用这个原则,还要考虑两点,一是对方是否为“尊者”长辈;二是在收受之前应在内心考虑一下:“其所取之者,义乎?不义乎?”——即如果我收受了,是合“义”、“理”呢,还是不合呢?经过考虑,如果认为不收受就是不恭敬,那么就不可再推却了。其实,这第二个原则也是一般的收受原则,如果是合礼的尊者之赐,所谓“尊者赐,不敢辞”,就要收下。年轻人遇到伯、叔等父执长辈,送给东西,不能退回给他说:我不要,这样东西我已经有了。如这样说,多扫长辈的兴,所以自己实在已经有了三件,还是不可以说出来,因为长辈是以为这是好东西才赐给你的,那就收下来,让长辈高兴一下也是好的。甚至可以学现代西方人的规矩,收到别人的礼物,当众拆开来,让大家都能欣赏,虽然自己已经有了,或者并不适用,也要表示自己正急需这样东西,而且称赞它的美好。他们师生二人,就一直针锋相对讲下去,像在打机锋。万章继续说:拒绝收受别人的馈赠,似乎不太好做,自己心里判断着“其取诸民之不义也”,如果接受不合礼不合义,或是东西来路不明的话,那么是否可以心中虽拒绝,口头不说出拒绝的真正理由,以“他辞”,委婉地加以拒绝。是否可以这样呢?孟子对这疑问似乎没做正面回答,只是提出孔子的做法“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来说明。事实上等于告诉他的学生,对于动机不纯的交往,来路不明的东西,对于一切不义之财,都是不合“道”、不合“礼”的,那就断然拒绝吧,何必扭扭捏捏以“他辞”去拒绝呢?(《孟子与万章》)孟子曰:“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辞曰‘馈赆’,予何为不受?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曰‘闻戒,故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现在我们回到《孟子》原文:“辞曰‘馈赆’,予何为不受?”这个“辞”不是推辞的辞,而是指措辞的辞。宋国送孟子的帖子上写着“馈赆”两个字,等于说,要出门了,送一点路费,送一张飞机票,这是中国古礼,人家依礼给我,我当然要接受啊!当我到了薛地(当时齐国边境的重禁,孟尝君父子相袭的封地),民风强悍,良莠不齐,“予有戒心”。他们说“闻戒,故为兵馈之”,薛国的当局尊重我是客卿,身居异地,必须加强保护自身的安全设备,诚意送钱给我,这是薛国的一番诚意,我当然接受馈赠。 你刚才问我在齐国为什么不接受齐湣王的馈赠,“则未有处也”,这要注意了,在齐宣王时,孟子起码是一个顾问,还有些顾问费、办事费。现在到了宣王的儿子湣王,他虽然还说不上是个昏君,但也是半个昏君,历史上有名的燕齐之战,后来乐毅率领燕兵反攻,连下齐国七十二城,就是齐湣王时候的事。孟子在这里说“则未有处也”,我当时在那里什么名义都没有,只是一个做客的身份,没有任何立场,我以什么名义接受人家的馈赠呢?“无处而馈之”,没有立场、没有名义,他随便送钱给我,“是货之也”,这个钱就有问题了,好像要收买我一样,大丈夫不受人收买,“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我不吃这一套,我不接受。所以我说我都对,不接受也对,接受也对。孟子这段现身说法,就是告诉我们,一个读书人在为人处世之间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合理的、合宜的,则当仁不让;不合理的、不应该的,则丝毫不苟取。(《孟子与公孙丑》) 赞 (0) 相关推荐 《明心宝鉴》遵礼篇 遵礼篇 第十六 凡二十一条 子曰:"居家有礼, 故长幼序. 闺门有礼, 故三族和. 朝廷有礼, 故官爵序.田猎有礼, 故戎事闲. 军旅有礼, 故武功成." 孔子说: "住 ... “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补礼”,不是迷信,送礼也有讲究! 时代飞速发展,但人性亘古不变,人际间的交往依旧取决于人们自身的喜怒哀乐,而人际交往的底线莫过于礼仪.即便春秋战国礼崩乐坏之时,要想在诸侯之间屹立不倒依旧免不了礼贤下士招揽人才.无礼不仅在古代寸步难行, ... 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 赏析 / 严勇 .音频 / 张佳 译文 按道义递交礼物,按礼仪接受礼物,这样,便是孔子也会接受的. 赏析 这是孟子讲朋友之间接受礼物的一则话语. 朋友之间,应该怎样交往呢?前有孔子严格按照礼节交往,即 ... “礼”和“物” 礼是表示敬意的通称,在古代,"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人们用"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以示对他人的尊敬. 孟子曰:"恭敬之心,礼也" ... 孟子·受财有道 孟子在齐国,齐湣王送给他一百镒"兼金",孟子坚决不接受.到了宋国,宋君送来七十镒,孟子收下了.到了薛国,薛君送来五十镒,孟子也收下了. 这时候孟子的学生就无法理解了,于是陈臻忍不 ...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赏析 / 严勇 .音频 / 张佳 译文 居于上位的人有爱好,处在下面的人必定更加厉害. 赏析 这是孟子讲"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一句话. 上即居上位的人.好,爱好.甚,更厉害. 意 ... 受之有愧 承蒙厚爱!但革命尚未成功,敝人仍需努力,吾将矢志不移,坚守初心,专注税法服务市场! 执业以来一直坚守的信条:欲练神功,必先自宫:大道至简,贵在坚持: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为了和盘托出的你,为了受之有愧的我。 叹息吧,温柔的吐纳 我们趁此交换呼吸 躁郁吧,长夜里漫舞 鞋跟折断,那就赤足上阵 沉默吧,乖张吧 飞扬啊,肆虐啊 打水漂的石头,笨拙的手 相爱吧,为了和盘托出的你 为了,受之有愧的我 --<地球 ...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 文 糟蹋自己的人,不能和他有善言: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做事业.言谈不符合礼义,这叫"自暴":我的身体不能居仁而行义,这叫"自弃 ... 易经:与人交往“三不说”,越是不说越有福气 大多数喜欢读书的人,都会选择在网上买书,特别像年轻人现在也很少去书店,想要买什么书基本上都会在网上下单. 而且你还可以发现有很多人买书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看到网上的一些小视频,推荐什么样的书,都抢着去买 ... 现实又精辟的4个人生道理,与人交往,交浅别言深 现实又精辟的4个人生道理,与人交往,交浅别言深 真正高层次人,与人交往不靠“巴结”,讲究这“三点”得注意了 "巴结"人的结交人脉方式似乎已经成为了现在社会的主流交往方式,多给别人戴高帽,做一个畏畏缩缩的"低等人",说话都不敢大声说,这样的交往方式看起来非常轻松,随随便 ... 越是智力低下、庸俗贫乏,就越喜欢与人交往 越是智力低下.庸俗贫乏,就越喜欢与人交往 文/叔本华 我们已经大致知道,一个人的自身比他拥有的财产或别人对他的评价更能带来幸福.人是什么,即人自身所固有的东西,永远是我们应该首要考虑的事情.因为,一个 ... 心和心相处,全凭一份真意,人和人交往,全凭一份真诚!(精辟) 生命,是一种存活,也是一种规律,坚韧的心,承受人生的感动,多少放弃,成就一个人的情眼,多少被动,成就一个人的感恩,后来争名夺利,只是为了一个名字. 人活着,总有很多不甘心,也有很多苍老,世事多变,人生 ... 为什么要与长得好看的人交往!精辟 赞赏 人交往中的建议与忠告 人交往中的建议与忠告 你再善良,也不要与这五种人交往,以免惹祸上身! 你再善良,也不要与这五种人交往,以免惹祸上身,善良的人都该好好看看! 1.见利忘义的人. 做人,可以见利,但是不能忘义忘义,不然就损失朋友,失去自己.人生如戏,对不起别人,就是不尊重自己,见利忘义,就 ... 与人交往,看一个人品行的最低处 东野圭吾在<白夜行>一书中写道:"世上有两种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太阳难以直视,是因为其过于耀眼:人心难以看透,是因为人善于伪装. 俗话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