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婴被错输2天药物?不只是相似药管理的问题!
我们先来看一则消息:
7月3日,记者从家属处获悉,3个月的女婴小沫因转氨酶高在雅安市人民医院治疗,医院为其错输2天药物,对孩子身体影响未知。雅安市卫健委一名工作人员表示,错输药物确为医院责任,已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协商,将会处罚相应责任人,并安排医生为小沫检查身体状况,调查正在进行中。
雅安市人民医院病情证明表显示,医生为当事女婴开具还原性谷胱甘肽0.3g及其他药物。家属供图
7月3日,小沫的妈妈杨文杰告诉新京报记者,孩子刚3个月,此前因为巨细胞病毒感染导致转氨酶高,一直在输液治疗,但雅安市人民医院给孩子错输2天的药物。
患者家属去拿第三天、第四天的输液药物时,发现与前两天输液的药物完全不同。
错输的乙酰谷酰胺药瓶。家属供图
“前两天输液的药瓶是蓝色的,第三天的药瓶是红色的,药物名称也变了,这几天药方没有改变,怎么输液用药却不一样?”杨文杰随后询问医院药房,并对比发现,前两天输液的药物为乙酰谷酰胺,第三天的药物为还原性谷胱甘肽,用药均为每天0.3g。
再对比医生开具的处方单,杨文杰发现,应该给小沫输入的药物为还原性谷胱甘肽,前两天都输错了——来源:新京报
本应输入还原性谷胱甘肽的,却输入了乙酰谷酰胺!
这其中,暴露出了两大问题。
1、相似药管理的问题
患儿应输入还原性谷胱甘肽,却误输了两天的乙酰谷酰胺,本该用上的没用上,却用上了对患儿有危害的药物,真是雪上加霜。
这其中,固然有药房的问题,更有核对护士、执行护士的问题,更暴露出医务人员对药物相关知识掌握的欠缺,更主要的是,暴露出相似药的管理问题。两种药物,都带一个“谷”字,却风马牛不相及,相似药如何管理,是摆在医务人员面前的现实命题。
2、查对制度的执行问题
患儿的药物从药房,到科室,到摆在治疗台上,被配制出来,再输到患儿身上,这中间要经历多少关,历经多少人?要多少道关口?
如果这中间有一人严格进行核对,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就能发现发错药、配错药、用错药!
这起用错药不良事件,不该发生,更不该由患儿家长发现。
用错药事件即出,如何应对?
1、立即对患儿采取必要的救护措施,减少对患儿的药害。
2、严密监护患儿的一般情况及生命体征,发现患儿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患儿的危害。
3、立即上报,做出及时应对。这起用错药不良事件,性质严重,非同小可,需立即按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进行上报处理,进行讨论分析、及时整改,将对患儿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小。
4、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疏导 患儿身上出现用错药事件,最焦虑的是患儿家长,他们的心情变化,是激烈而跌宕的,需要医护人员立即跟进沟通与疏导。
5、以实际行动挽回对各方面的不良影响 包括对患儿、医院即外界,这种不利影响,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消除得掉的,需要时间的流逝,更需要医务人员的各种努力。
用错药的应急预案是什么?
1.一旦发生患者用错药时,立即停止所给药;报告主管医生、科主任、护士长。
2.做好护理记录。
3.密切观察病情,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4.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安抚工作。
5.患者家属有异议时,按有关程序对药物进行封存。
6.科室组织讨论分析原因和提出整改意见。
7.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报告护理部。
附几个相关管理制度:
《相似药管理制度》
1、科室收集、整理出常用的相似药物,包括形似、听似、看似等,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
2、把相似药物做好分类存放、管理,标示清晰;
3、护理管理上在护士会上专门召开专题会议,为护理人员敲响警钟,引以为戒。
4、 出现相关案例,组织学习、借鉴。
(一)各类医嘱均由两名护士进行查对,每日医嘱班班查对。
(二)护士长每周组织医嘱查对两次。
抢救患者时,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述一遍,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空安瓿,抢救结束后二人核对后弃掉,并保留原始抢救记录。
(三)查对医嘱必须认真,一丝不苟,将查出的问题及时登记立即予以纠正,并反馈给护士长。
(四)所有住院病历,夜班需全部查对一遍,当天未查到的病历第二天要补查。
(一)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进行“三查八对”。
“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
“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
(二)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注意配伍禁忌。
1.摆药后必须经二人核对方可执行。备药前要检查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医嘱是否相符,注意水剂、片剂有无变质,安瓶、安瓿、有无裂痕,查对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不得使用。
2.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物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
3.发药及注射时,如患者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并向患者解释后方可执行,必要时与医生联系。
药房查对制度
1.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
2、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
3.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
4.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
5.查对姓名、年龄,并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这起用错药不良事件的发生,绝不是偶然,这其中需要改进的,也绝不只是一两个人这么简单的事。前车之鉴,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