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故事:尔当自知
尔当自知
兴华
在晴朗的夜空下,2016年从指尖悄然滑过,无声亦无息。
鄂东北在地理位置上是个尴尬之地,既无北方的冰天雪地,亦无南方的阴冷潮湿,春秋短暂,孟冬的一场小雪后,天气虽渐生寒意,但绝无刺骨之感,有道是“炎暑结百谷,瑞雪兆丰年”,期待腊月的一场大雪。而人人讨伐的雾霾,在此却是雨歇而青山近,好天空!在文化上鄂东北既是“南方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汇处,亦是“荆楚文化”与“吴越文化”的交汇处,明代蕲州李时珍写下了《本草纲目》这部本草学集大成之作,李贽在晚明久居黄安、麻城两地讲学著书立说,近代有西南联大学者闻一多,地质学家李四光,新儒学大师熊十力,可谓人文荟萃。
寒暑相易,往来于赣东与昆山间,赣东家乡里年迈的家严是我的牵挂,赣东小城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家乡可口的饮食平添我的回味;昆山富甲天下,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也是思想家顾炎武、文学家归有光的故乡,这里的小桥流水使我流连忘返,更有我心爱的女人,“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盛夏以来,练车耗时盛巨,骑车走行虽然环保,却屡遭嗤鼻,谓为out,有人说器物之变,往往是新文明的开端,待我从自行车转变为汽车时,是否意味着新文明的开始呢?看看排出的尾气,有时新文明未必是好事吧。
这一年,讲谈社十卷本的“中国的历史”似乎很火,岛国汉学家对中国的研究,在明治维新以来,经历了以经学为中心的汉学→支那学_→中国学这几个阶段,这套书“放眼东亚,把中国置于广大的多元性之中来进行考察”,此为他山之石,引人深思。陆续发行的中文版《剑桥中国史》,在许多历史问题上提出了质疑与新的看法,而充分利用日新月异的考古资料,是两套书共有的特点,通过阅读知晓外国学者眼中的中国历史,倾听不同看法,不亦清醒乎?。
关于读书,感觉无甚收获,架上的书许多未看,期待来年,有悠闲的时光读自己喜欢的书籍。
关于风物,最喜“沧海的日,赤城的霞,峨眉的雪,洞庭的月,潇湘的雨,庐山的瀑布”(摘自《胡适文存》),而流光溢彩,金碧辉煌的夜色,始终给人纸醉金迷之感。地处江南的苏州府与松江府史上闻人辈出,带给苏博馆与上博馆无尽的人文底蕴。孙机先生的《中国古代物质文化》让我领略到中国古代衣食住行、礼乐武备器用的闪光之处,一些久已在生活中失去位置的旧物名称,在这文化遗存中注入了新的气息;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古代建筑史》,写成于抗战时期的四川李庄,该书的完成,得益于抗战前梁先生与当时营造学社的同仁遍及华北、西北、江浙一带地区的古建调查,如今许多文物建筑已荡然无存,只能在梁先生等人在20世纪30年代拍摄的中国古建筑图片中领略原始风貌。而解放后的北京若能采用“梁陈方案”,古都能得以完整的保护,京城亦不至于像现在的摊大饼。
要解风物,当读万卷书,亦需走走看看,行万里之路;岁月无痕,“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虽然无法做到,多陪伴家人应尽力为之;时光短暂,当改身上不良嗜好。“尔当自知!”,希腊神庙,刻着的一句铭语,送给迎接新年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