菀者柳
《诗经欣赏》——小雅·桑弧之十《菀柳》
(峻岫)
这是一位既得到任命,又不受重用大臣,遭到放逐后的苦恼之歌。
有菀者柳,不尚息焉。上帝甚蹈,无自昵焉。俾予靖之,后予极焉。
有菀者柳,不尚愒焉。上帝甚蹈,无自瘵焉。俾予靖之,后予迈焉。
有鸟高飞,亦傅于天。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曷予靖之,居以凶矜?
“《菀柳》,刺幽王也。暴虐无亲,而刑罚不中,诸侯皆不欲朝,言王者之不可朝事也。”[《毛诗注疏》]具体地就是:“上二章次二句为暴虐,下二句及卒章下二句为刑罚不中。其上二章上二句及卒章上四句言王无美德,心无所至,言王者不可朝事之意。[《毛诗注疏》]宋代朱熹说《菀柳》是:“王者暴虐諸侯不朝而作此詩。[南宋·朱熹《诗经集传》]所谓不朝就是:“言彼有菀然茂盛之柳,行路之人豈不庶几欲就止息乎。以比人誰不欲朝事王者。而王甚威神,使人畏之而不敢近耳。”[南宋·朱熹《诗经集传》]因为“王甚威神”人不敢接近,所以诸侯就不朝吗?这不是理由。清代姚际恒先生则说:“《小序》谓'刺幽王’,或谓厉王。《大序》谓'诸侯皆不欲朝’,《集传》从之,非也。君虽不淑,臣节宜敦,不朝岂可训耶!大概是王待诸侯不以礼,诸侯相与忧危之诗。”[清·姚际恒《诗经通论》]天子不以礼节对待诸侯,诸侯感到忧虑和危险。
诗歌分为三章。第一章。诗人写道:
有菀者柳,不尚息焉。上帝甚蹈,无自昵焉。俾予靖之,后予极焉。
【注释】“菀”:树木茂盛。“尚”:尚且。“蹈”:变化无常。“昵”:亲近的意思。“俾”:使。“靖”:谋。“极”:同“殛”,惩罚的意思。诗歌大意:
柳树长得很茂盛,尚且不能依傍。上帝心思太无常,不能与之倾心肠。曾经让我谋国政,随后遭到中伤。
第二章,诗人写道:
有菀者柳,不尚愒焉。上帝甚蹈,无自瘵焉。俾予靖之,后予迈焉。
【注释】“愒”:休息。“瘵”:病。“迈”:行,指放逐。
柳树长得很茂盛,不要靠近乘凉。上帝心思太无常,不要自去找祸殃。曾经让我谋国政,如今放逐远方。
第三章,诗人写道:
有鸟高飞,亦傅于天。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曷予靖之,居以凶矜?
【注释】“傅”:至。“曷”:为什么。“臻”:完美。“矜”:危。
鸟儿展翅高飞,总是在蓝天上。那人心肠太狠,无法让他欣赏。为甚要我主政?反而遭到毁伤。
《菀柳》是一首,大臣遭到放逐的诗歌,而不是大王不以礼节对待诸侯,诸侯感到忧虑和危险的诗歌。诗歌言“上帝”如何如何,这个上帝只能是“天子”。又说:“俾予靖之”。“俾,职也。”[《释言》]“俾”,使的意思。“靖”就是安定。“俾予靖之”就是使我安定地方。因此诗人就是一位大臣而非诸侯。这位大臣开始得到任命,管理地方,此后因为“上帝甚蹈”。所谓“上帝甚稻”就是上帝太反复无常了。既不敢与之亲近,也不要自己去找病。“瘵”就是病。“自瘵”就是自己去找病。既然任命自己,又不能信任自己,无端地被流放,遭到不公正的对待。悲愤与愤懑跃然纸上。
诗歌以“有菀者柳”开头,高大的柳树下本来是可以乘凉,可以休息,可以依靠的。谁知自己找到一棵柳树,却不能依靠,不能依傍,不能乘凉。诗人反复地说:“上帝甚蹈”。“蹈”就是跳跃无常,也就是行为无常,政策无常,反复无常。这样的“上帝”是没有办法与之合作的。所以诗人说:这样的人不能亲近,也不要自己去找病。第三章,诗人说,“有鸟高飞,亦傅于天”,世上没有人不希望在蓝天下自由地展翅高飞的,但是自己不遇明主,“彼人之心,于何其臻。”作为臣子,怎么做都不行,怎么做都不能满足“上帝”的意愿。诗人不得不反问:既然如此,为什么要任命我呢!为什么让我陷入这样的绝境呢!诗人平静地叙述自己极不平静的人生,却又找不到答案。诗歌充斥着悲愤、不平和绝望的情绪,不能自拔。(署名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