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的年兜:一个远神驱邪的狂欢节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这几天,有时间可以静下来,我便坐在书房里想想这个被称为“春天的节日”的春节,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节日?
我想,首先它是一个全民狂欢的节日,一年一度的狂欢之节。在这个节日,到处是诱人的香味,到处是喧闹的声响,到处是鲜亮的色调,每个人的听觉、视觉、嗅觉等感官功能都被调整到全年度最高阈值。文化评论家朱大可认为这与基于饥饿、静寂和黑暗,以贫困为标记的中国乡村社会的感官饥饿综合症有关。看来,在朱大可的眼里,春节不过是一种治疗心理障碍的手段。
在春节来临之前,人们会纷纷停止手中的营生(尾牙),把神灵送上天庭(指送神),同时准备年货,如杀鸡宰鸭、蒸糕炊粿、沽酒置茶等,以供围炉守岁之用。不只要备全,还要备足,备奇。一年到头鲜见的可口美食,皆可琳琅上桌。
除夕之夜的围炉守岁是春节所有风俗中最为核心的环节。“围炉”的说法,让我想起南方少数民族干栏建筑中用于冬季取暖的火坑。久远之前的春节,或许真有个温暖的火炉,用来蒸酒煮茶、烧烤美味。这样的夜晚是可以通宵的。在围炉守岁时,有收入的成年人还要用红包来慰问老人与小孩,这叫“压岁钱”。
春节期间有诸多禁忌与规训,如不能打破碗碟,如初一女儿不能回娘家,不扫地不倒垃圾,不洗衣不洗澡,不动刀剪,不许叫人起床;初二则被指定为女婿日,这一天,出嫁的女儿要带丈夫孩子回来省亲;初三忌拜年;初四忌出远门等等。
春节的狂欢有神灵缺位期(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至正月初四),亲人团圆期(除夕至元宵)停止营业期(尾牙与头牙之间的时间,农历十二月十六至二月初二,大约一个半月),亲人团圆期(除夕至元宵)。其中,神灵缺位期,是最重要的狂欢时间,亲人团圆期是扩大的春节,停止营业期,则增加了节日筹备与收尾的时间。
春节也是一个避疫清洁的节日,如筅尘与沐身的民俗。筅尘指的是春节之前对家宅内部与屋前屋后进行彻底大扫除。除了擦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要准备一根长竹篙,末端绑上竹叶,用来去除高处或暗处的蛛丝与尘埃。筅尘是春节前夕最为辛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道程序。如果有人家里还未筅尘,他是断断不好意思让外人到家里作客的;沐身的民俗则指除夕之日,全家人都要进行沐浴与更换新衣。
春节也是一个驱邪镇煞的节日。如贴对联、贴年画、挂灯笼、放鞭炮,都是大家公认的驱邪镇煞之举。南宋浙江台州诗人戴复古在《除夜》一诗中写道,“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诗中同时写到了筅尘、送神、爆竹、守岁四种春节风俗。在这里,我们可以得悉,尽管早在唐代,火药便已发明,但南宋时的台州一带,爆竹还没有演绎成鞭炮。戴复古的诗句非常生动地描绘了爆竹在火盆中轰鸣时的情景。
在我的家乡,曾经有一种跟鞭炮有关的民俗,那就是“攻炮城”。大致就是用竹篙高高悬起一座小小的竹编纸糊的“炮城”,“炮城”里放满鞭炮。参加“攻炮城”的人在竹篙下不远处拼力往“炮城”扔鞭炮,如果谁竟能引燃“炮城”,这炮城便算被攻下,而攻下“炮城”者皆有丰厚奖品。我曾看过一篇文章称“攻炮城”是郑成功部将洪旭用来防止士兵过年时思念家乡而设计的娱乐,这种说法与博饼起源的传说很像,但却比博饼似乎更靠谱。如果为真,这位洪旭将军倒是有趣。
由于社会的发展,朱大可先生所谓的乡村社会 “感官饥饿综合症”显然已得到一定的缓解,于是,这春节的味道终究是越来越淡了。
首稿写于202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