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经验』成肇仁:治疗痞满临证经验

《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升降出入,无器不有”“非出入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无以生长化收藏”,说明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气机的逆乱失调就会导致种种不适,临床最常见的就是痞满。

痞满表现为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可分为胸痞和心下痞,临床上以心下痞(即胃痞)较为常见。

《素问·太阴阳明论》指出“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月真 满闭塞。”指出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是其致病的主要原因,此外,情志失调也可引起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而发为痞满。

现代医学的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以上腹部胀满不舒为主症时,均属本病范畴;故节饮食,慎起居,调情志对本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大意义。

湖北中医药大学成肇仁教授临证善用经方治疗各类疾病,并注重采集时方之精华,二者融会贯通,治痞满多收佳效。

【疏肝调木 调整脾胃气机】

痞满一症,肝胃不和者多见。正常情况下,脾胃同居中焦,脾升胃降,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肝木太过,横逆而乘脾土,临床表现为脘痞,纳差,泛呃,胁肋胀痛等症,治疗时以疏泄肝木为主,常用方药是四逆散加广木香、郁金、香附、香橼、陈皮等。

反之,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可出现口苦、烧心,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治以清泄郁热,常用药为蒲公英、黄连、栀子、酒军、竹茹等。

“木郁达之”乃调肝之大法,正如李念莪所说:“疏其血气,非以攻伐为事,或补之而血气方行,或温之而血气方和,或清之而血气方治,或通之则血气方调,必须随机应变,不得执一法以应无穷之变也。”

【病案举例】

苗某,女,50岁,2012年7月27日初诊。

患者右胁下胀或左胁下痛2年,伴嗳气,失眠,大便偏稀,舌偏红苔薄黄,脉弦细。处方:柴胡、枳壳、陈皮、郁金、黄芩、制香附、法半夏、竹茹各10克,白芍、太子参、茯苓、炒酸枣仁、焦三仙各15克,白术12克,砂仁、广木香、炙甘草各6克。7剂,水煎服。复诊病情大减,续进此方巩固。

本例中患者右胁下胀或左胁下痛2年,伴嗳气,大便偏稀,两胁乃肝经循行之处,肝脉病变往往表现为两胁不适,是肝胃不和之证,兼有脾虚。

处方以四逆散解郁透邪,疏肝理气;香砂六君子汤健脾和胃,制香附、郁金疏肝解郁,理气健脾。因患者伴有失眠症状,故用炒酸枣仁宁心安神,久郁化火蕴热,竹茹、黄芩清热泻火,诸药合用,肝脾胃同治,颇合病机,故收效甚好。

【益气健脾 以滋气血之源】

《素问·金匮真言论篇》云:“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腹部之病,按其部位分属太、少、厥阴,太阴为三阴之里,其脉从足走腹,属脾络胃,脾为湿土,阴中之至阴,凡伤于寒湿,则脾先受之,且与阳明胃互为表里,脾虚胃亦虚,即所谓胃家不实,便是太阴病。故益气健脾,恢复脾胃的正常功能是治疗痞症必不可少的环节,常用党参、炒白术、茯苓、陈皮、砂仁等。

【病案举例】

吴某,女,68岁,2012年9月23日初诊。

胃脘胀满不适1年,伴嗳气,轻度泛酸,夜晚口干、口苦,口腔溃疡时有发作,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滑。处方:太子参、茯苓、焦三仙各15克,法半夏、陈皮、厚朴、苏梗、佛手各10克,炒白术、延胡索各12克,砂仁、广木香、炙甘草各6克,吴茱萸3克,瓦楞子20克。7剂病减,续服5剂以巩固疗效。

本例患者属于脾胃虚弱型,脾胃居中焦,主转枢一身之气机,脾升胃降,共同调节全身的气机。若脾胃虚弱,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气机阻滞于中焦,则见胃脘痞胀不适。处方以香砂六君子汤为基础方加味而成,中焦气滞脾虚失运,饮食入胃不能化生气血精微,久之就会蕴湿生热,用黄连、吴茱萸清利中焦湿热,延胡索行气止痛,瓦楞子制酸止痛,焦三仙消食和胃,厚朴、苏梗、佛手疏肝理气,宽中行气,诸药合用,收效甚佳。

【调畅气机 以复升降之枢】

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水谷,为传化之府,以降为顺,以通为用,不降则滞,反升则逆;脾为胃之使,主运化,以升为用,以运为贵,不升则滞,反降则陷,故曰脾胃乃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反之,任何一环节失常都会产生病变,“清气在上,则生飧泄;浊气在下,则生月真 胀”,气顺则安康,常用药厚朴、枳壳、桔梗等。

【病案举例】

罗某,女,50岁,2012年8月10日初诊。

胃脘部痞胀不适1月半,多与饮食或饥饿有关,伴轻度泛酸,大便偏干,纳差,舌暗红苔薄黄。处方:瓜蒌仁、虎杖、莱菔子、蒲公英各30克,苏梗、法半夏、陈皮、厚朴各10克,北沙参、白芍各15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黄连、广木香各6克,吴茱萸3克,延胡索12克,焦三仙各15克,甘草6克。7剂,水煎服。后电话随访告知又取7剂,已无大碍,遂停服。方用瓜蒌仁、苏梗、莱菔子、法半夏、陈皮、广木香、延胡索、厚朴,宽中行气,疏肝理气以恢复脾胃正常的升降功能,四君子汤益气健脾,黄连、白芍、吴茱萸、蒲公英清热利湿,虎杖、瓜蒌仁泻热通便,诸药合用,收效良好。

【活血化瘀 以助气血之运行】

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肝疏木达,升降有序,血行不怠;反之,升降失常,气滞不畅,则血瘀不行,胃络受阻,不通则痛。久病入络,络脉瘀阻,胸胁脘腹之痛长久不除,痛处固定,或如针刺,舌暗或紫,脉偏涩,这些都是脉络瘀阻的表现。临床上成肇仁常用药物是酒军、延胡索、丹参、煨莪术、当归、赤芍、川芎等,《血证论》云“运血者即是气”,是故活血化瘀,不能孤立气与血,二者必须协同调理才可事半功倍。

【病案举例】

万某,女,42岁,2012年12月9日初诊。

患者胃脘偏左痞胀疼痛3年,多与饮食有关,伴嗳气,胃镜检查显示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舌暗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滑。处方:北沙参20克,白术、延胡索各12克,法半夏、厚朴、陈皮、煨莪术、苏梗各10克,茯苓、丹参、白芍、八月札、焦三仙、鹿角霜各15克,砂仁、广木香、炙甘草各6克,蒲公英、炒薏米各30克。7剂症状减轻,后以此方进退,疗效满意。

此例患者胃疾已久,久病入络,痛处固定,必有瘀血,患者舌边有齿痕,苔薄白,证属气虚血瘀,处方用六君子汤加味益气健脾,丹参、煨莪术、延胡索行气活血,鹿角霜益精血,补肾精,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健脾补肾之功。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0533-7538787)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0)

相关推荐

  • 关于陈皮的学习笔记

    对于中医的学习在于点滴的积累. 中药的学习, 更加需要整理中医各家的认识, 还有结合自己的临床使用心得. 这样对一味中药有深刻的认识, 才能更好的使用这位中药, 这样才能开出小方.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 ...

  • 原创 | 一瓶香砂养胃丸,解决7种问题!人得胃气则生,失胃气则亡!

    今天给大家讲温中和胃.居家常备的中成药,香砂养胃丸. 这是一个胃病频发的时代,有句话讲"十人九胃",老胃病困扰太多人了.精神.饮食.环境原因共同影响着脾胃健康.胃是喇叭,受不了委屈 ...

  • 『名医经验』成肇仁治疗痞满临证经验

    <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升降出入,无器不有""非出入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无以生长化收藏",说明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quo ...

  • 『名医经验』成肇仁治疗慢性胃病验案

    成肇仁教授从事医.教.研40余载,学验俱丰.笔者初入杏林之时,幸得其谆谆教诲.成肇仁善于治疗消化性疾病,对于各种急慢性胃病具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治疗慢性胃病临证谨守病机,不沿袭常规,灵活变通,辨证用药, ...

  • 『名医经验』成肇仁教授相反相激法探析

    临床上常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以多味药物相配伍来防治疾病.为确保疗效.安全用药,中医治病十分重视药物的合理配伍.<神农本草经·序例>将各种药物的配伍关系归纳为"有单 ...

  • 『名医经验』成肇仁巧用四妙丸验案

    四妙丸出自清代张秉成所著<成方便读>,是在<丹溪心法>二妙散的基础上加川牛膝.薏苡仁水泛为丸而成.张秉成在原书中写有:"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若肝肾不虚湿热决不流入筋 ...

  • 『名医经验』成肇仁:抑木扶土愈胁痛验案

    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成肇仁擅用经方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择其验案一则,以飨同道. 侯某,女,32岁,2013年12月15日初诊. 主诉:右胁穿透性疼痛3年.患者3年前怀孕4个月时右胁出现穿透性疼痛,反复发作 ...

  • 『名医经验』成肇仁治喉源性咳嗽经验

    喉源性咳嗽一词由著名耳鼻喉中医专家干祖望在其<干祖望经验集>一书中首次提出,此病的主要特点为:痒为主症,阵发性咽痒,干咳,不痒不咳,多为阵发性顽固咳嗽,咳甚则剧,咳后吐出少许白色黏痰.湖北 ...

  • 『名医经验』成肇仁治肝脾不和经验

    所谓肝脾不和乃肝胆疾病累积肠胃所致,它是一个广义的范畴,临床有肝郁脾虚.土虚木乘.肝木太过横逆而犯脾土等区别,具体而言,小柴胡汤.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等方都是此法的具体体现,也是临床比较常用的方药 ...

  • 『名医经验』成肇仁治胸中大气下陷验案

    成肇仁,男,1944年生,四川省巴中市人.1967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者李培生教授,于1982年在该院取得医学硕士学位,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擅用经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症, ...

  • 『名医经验』成肇仁治口腔溃疡验案三则

    口腔溃疡为临床常见的多发病,临床表现以口腔黏膜发生溃烂.疼痛,反复发作,顽固难愈为特点.属中医"口疮"."口疳"."口疡"等范畴.本病病因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