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孩子的画?
一般情况下,儿童在三岁左右,就会有想去表达自己想法的渴求。但那时候的孩子,不懂写字,不会识字,无法用文字来去做表达,加之手腕力度不够,手指骨骼尚未发育完备,那就是拿笔作画,也会画得不尽如人意的。他们及至六七岁,都往往会是采用我们成人看不懂的线条、圆圈等去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某些想法,有的时候,想着画树叶子,但技法不到位,及至成画之时,我们成人的肉眼所见,不过就是看不懂的“鬼画糊涂”罢了。
就我而言,我一般是不会对儿童的绘画作品,有着过多评论的。倘若儿童在表达自己的过程中,得到太多的外在赞美,时日久长,那他们可能会是在这其中渐成习惯,做事都想求个他人赞誉的呢。如此一来,作画也便失去了纯粹的喜悦。我觉得儿童作画理应是获得过程的纯粹喜悦,而非赢得他人更多的赞誉。至于技法的娴熟,只要儿童是真心爱画,及至手腕等肌肉骨骼发育完善,他们是能在参考画师前辈经验的基础上,慢慢摸索出来,属于自己的绘画技法的。绘画,好比是写作,不同的人往往会是有着适合于自身的,各自不同的技法经验的。人唯有掌握适合于自身的方法,才能在各自领域,如鱼得水的呢。
其次,不论儿童画得如何,是多么的不入我眼,亦或说尽是画些,我压根就看不懂的作品,我也不会去批评孩子画得差劲。我相信,儿童自有表达渠道。但在我看不懂的情况下,会是询问孩子,而后便是平和地听一听儿童对自己画作的介绍与解释。于我,这是重要的,经由这么一张简单的画作,我得以走进儿童的内在世界,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虽说儿童的社会经验,并不丰富,但儿童的世界,是很奇妙的世界。只要我们成人放下各自的固化认知,我们就能在与儿童交流画作的过程中,打破自身的固化思维认知,打开那因经历而走向封闭的心灵之门,看到世界的广阔和多彩。
当然,在有的时候,我也会针对儿童的画作,做些简单的带鼓励性的评论。如发现只知道涂线条的孩子,会画圆圈之后,我就像发现新大陆那样地,略带惊喜地说,宝宝,你会画圆圈了呀。画得真不错。妈妈相信宝宝,过段时间,待你再长大一点,这圆就能画成圆圆的月亮的样子了。不论做什么,儿童都是需要亲人鼓励和支持的。我们的鼓励,孩子的前进动力。也因此,我在鼓励自家孩子的过程里,一般会是将儿童的进步之处给点出来,而后便是给予前进方向,如此一来,儿童在被夸赞的喜悦中,还能保持精进之心。不然,儿童可能会是因鼓励和夸赞而沾沾自喜,忘乎所以的呢。人是很容易骄傲自满的动物。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适应性行为也叫社会能力、社会适应性、社会成熟、适应能力,是指一个人处理日常生活及其在社会环境中求生存的能力。包括适应性行为,和社会技能。人要适应社会,就得了解社会。社会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那我们就要带着孩子去学习当地风俗,了解当地环境,进而了解全球,建立全球思维认知观。了解环境,了解社会,了解地球,才能持有合乎时宜的社会行为。
其次便是培育儿童的包容心和环保意识。包容心和环保意识看似与社会能力无关,但却是了解社会,了解环境,了解自然下的基本素养。我们自身与万物是一体的,是理应和谐共处的,而做到这,就少不了自身的环保意识,慈悲有爱的包容心。我们自身持有以上那些意识,那在应对自然环境的其他物种,及社会的其他人之时,就能很好做到慈悲有爱。在我看来,这是重要的素养具备,和心性修持。是能帮助儿童很好适应社会和自然的有力保障。
其三便是社会技能的掌握。社会技能是有很多的,不论引导孩子掌握何种社会技能,我们都要秉承“儿童喜爱”这一原则。我们不能是觉得某技能很好,就强迫孩子也去掌握某种技能,我们也不能是看着大伙都带着孩子去学习某种技能,就不顾儿童身心感受地逼迫孩子也去学习某种技能。儿童掌握某种技能,要在心甘情愿的前提下,才能激发自身应有的潜能的。不然,父母的催促和逼迫,只怕会是引发儿童的逆反。当然了,必要时候,我们不能太顺孩子,我们要略微地提醒,乃至于诱导一下孩子。因为孩子是没有“技能掌握”这一意识的。
其四,诱导的方法,在我看来,是有很多的。这具体来说便是,能让孩子自觉学习而少副作用的方法,都可算是诱导。如果我们要以伤害儿童内心为代价来去培育他们的社会能力,那我想,这样的教养方法,就是得不偿失的了。除非,我们在伤害孩子之后,还能让他们的获益,远甚于伤害。如让孩子落泪的时候,我们能教会孩子在往后的日子里头,不论遭遇多大伤痛,都能具备不落泪不伤痛的自我管理之法。那这一两次的落泪伤害,就是相当值得的教育了。做不到此,就尽可能地采用适合儿童生长规律的诱导方法,如顺势引导,如玩中学等来去培育孩子的社会能力吧。
其五,只是掌握技能,懂得对外在慈悲有爱,在我看来,这是很不够的。我们还要引导孩子去了解人性。因为,孩子的往后,不仅要与自然打交道,还要与人打交道。如果我们手中的孩子不懂人性,那进入社会,就是才高八斗,也会很麻烦的呢。这了解人性下的能力具备,在我看来,便是古人所说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不要让孩子太过于单纯的了。相反,我们要让孩子懂人性,懂社会。并能从中学会应有的自保方法,懂得如何安顿自身。这是能孩子在这人世,能够活得久一些的重要法则与窍门。如,儿童从出生开始,就可能面临不少的危险,那父母就要掌握些许窍门,照顾儿童,并于潜移默化间,影响孩子如何自保,怎样安顿自身。
孩子爱顶嘴,怎么办?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孩子爱顶嘴,可能会是处于爱表现、渴望惹人注意的阶段。那我们也许可以是,带着平和的心情,适当性地与孩子玩顶嘴游戏。慢慢地,孩子就会不顶嘴的了。因为孩子会觉得没意思。如若做不到,那就让孩子赢,自己尽可能少去回击对方。不然,我们容易激怒孩子的。
其次便是,我们要清楚知道的是,顶嘴不是绝对的不好。善顶嘴的人,能在顶嘴互动中,很好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大脑反应能力、随机应变的处事能力。我就见过与母亲顶嘴的女孩,与之交流,便能有所知道,那孩子的思维灵活度,是相当不错的。当我们认为顶嘴不好的时候,我们就会想尽办法纠正孩子,对孩子某些习惯的过于用力纠正,可能会是适得其反。
当然了,我不支持父母在日常生活里头去与人故意顶嘴。因为,儿童是会跟随顶嘴父母进行模仿学习的。我们也都知道,习惯一旦被养成,是不那么容易得以很好纠正的。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有机遇习得纠错之力,也不是世间的所有人,都喜欢顶嘴的人。常会顶嘴的人,可能会是在在人际交往中遭遇挫折的。总体而言,绝大多数人都还是比较喜欢会协商、不顶嘴的朋友的。
但所有这些,孩子在年幼之时,往往会是有所不懂的呢。他们更多是活得较为自我一心。那身为父母的我们,就要去教孩子学会这些,让孩子懂得适时顶嘴,乃至于学着不顶嘴。顶嘴的逆反,不是对自己的最好。在这期间,我们不能只是嘴巴说,我们更要引导孩子去观察,如在孩子顶嘴之后,心情不错的某个恰当时机,与孩子交流这方面的话题,让他们清楚知道,原来,自己的顶嘴,是会给他人不愉悦的呢。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懂得在了解孩子顶嘴的心理动因之后,采用必要的技巧来让孩子尽可能不带泪水地学着不顶嘴,或少顶嘴。而这,我觉得,我们可以是试着去编故事,将顶嘴的可能性坏处、如何做才能不顶嘴、怎样改正自身顶嘴毛病等,给融入到故事里头去。十岁以下的儿童,多半都是爱听故事的。在我看来,这比直接的说教,要有用多了,儿童多是不喜欢被人点出自己问题和毛病的。在日常生活里头,我就经常给孩子讲故事,要上学的时候,我会与孩子编故事,一边编,一边讲。
倘若不会编故事,那我们还可以与孩子读绘本,在亲子共读中慢慢地输入交际资讯。如《顶嘴小孩的烦恼》、《顶嘴孩子的来信》。儿童还是较为容易从书本文字吸收东西,进行模仿学习的。这也就是说,书籍对一个人的塑造作用,是相当可观的。而要做到这,我们也要懂得去培养阅读的兴趣。我们热爱阅读,在一般情况下,是能带给孩子多少影响力的。
最后便是,儿童的学习源泉,不仅仅是家人。还有可能会是伙伴。那我们要懂得引导孩子去学着择良友而交之。一个良友的身上,是有不少优点的,我们的孩子跟随这样的良友学习,是能很好塑造自身的。倘若自家孩子的身边,就有特爱顶嘴的伙伴,那作为父母的我们,就要注意的了。我们要懂得去引导孩子不去跟随学习。让孩子学着明白事非,是重要的。但,不到必要时候,我是既不建议也不鼓励父母去干涉孩子交友的呢。用成人的权威力量来让孩子离开某个会顶嘴的朋友,更是不可取的
说明
1、公号文章,除却特别注明文章来源,余者皆为安水如所写,欢迎分享至微信圈与微信群,但不可挪作商用,转载需授权;
2、公号图片,除却特别注明出处,余者皆为安水如所摄;
3、育儿咨询前,请先阅读相关注意事项,以避纠纷;
4、读文时,切勿拘泥于字面意思,如有误读、错读、曲解文意、个人思想投射等,与我无关,只因,一百个读者,一百个哈姆雷特;
5、平台一切文章与观点,仅供参考,并非绝对的正确,在这人世间,人的观点,怕是没有绝对的正确;
6、如有疑惑,请微信联系我(1342474111),如有纠纷,最终法律解释权归属于“茉域茗香”微信公众平台(平台之前有说)。
最后,感恩,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