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成为山林草木的一部分,那才是你真正难忘的经历
文学报 · 此刻夜读
睡前夜读,一篇美文,带你进入阅读的记忆世界。
在五彩斑斓的中外文学史里,有这样一些素朴的作家,遁离尘世,在大自然中过着如草木虫鱼一般本性生活,胡冬林就是其中一位。2007年5月胡冬林搬到长白山区生活,直至2012年10月底生病住院,作家坚持每天记录他在山林生活期间的日常起居、写作情况,更重要的是与猎人、山民、鸟兽、鱼虫、蘑菇和花木的故事。在多年的写作生涯中,他更像是一位守林人,为保护长白山生态常年四处奔波。他曾说,“当人类利益与野生世界发生冲突时,我永远站在野生世界这一边”。
他以自然万物为书写对象的作品,陆续见诸报刊,引发了许多人对于自然之美的向往。在他身后,其妹胡夏林耗费数年精力整理了他留下的笔记,形成百万余字的《山林笔记》,完整呈现了他对于磅礴自然的喜爱和热望。
胡冬林/文 刊于2015年4月文学报
鸟天堂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没有鸟天堂?还有没有寻找鸟天堂的人?
在某个疲惫或寂寥的时刻,偶尔忆及幼时玩伴,春日森林,鸟语啁啾……环顾四周,早已没有一株野生树,没有一只野生动物,没有一处天然景观。
终于有一天,我们被一种莫名其妙的兴奋催动上路,登山入林,聆听啄木鸟晨曦击鼓,褐河乌溅水翻花,榛鸡嗞嗞长鸣,黄鹂傍晚歌吟。从日出到天黑,阵阵早春鸟鸣缭绕耳畔。在云杉树下静坐片刻,那些歌唱的精灵开始在林中闪现,火红的朱雀,小巧的柳莺,斑斓的松鸦,翠绿的三宝鸟,华丽的八色鸫……鸟类的婚羽呈现世界上最艳丽的色彩,像黎明的云晕,飞翔的花朵,彩虹的片断,太阳的光轮。
有一位老人说,小鸟在林间飞翔,沿途会遗下星星点点的白色粪便,无意中标记下它们的飞行路线,这叫雀路。当无数雀路像条条小溪穿越崇山峻岭,自四面八方聚到一个圆心,那里就是鸟天堂。在那里,人与鸟相处一家,不洁的灵魂变得一尘不染。
很久以前,深山中下了一场四月雪。许多早来的候鸟刨不开厚雪,吃不到草籽,冻饿难支。一个独居山里的老人扫出一块净地,把自己的口粮撒在地上,吹响柳笛召唤鸟儿来吃食。从此,被救活的鸟雀们与老人亲如一家,年年来这里造窝建巢,养育后代。闲暇时,老人吹柳笛与众鸟对歌,鸟儿们聚集在他的草屋周围,鸟歌嘹亮,传遍山林。十几年后的一天,老人一病不起。自知将要告别人世,想在弥留之际最后听听小鸟唱歌。他慢慢爬出草屋,倚坐在红松树下,哆嗦着取出柳笛,刚吹了一声便阖上双眼。被柳笛声唤来的鸟儿们围拢在凝坐不动的老人身边,声声悲鸣哀啼回荡在林间。然后纷纷叼来各种造巢材料,覆盖在老人身上,用枯枝、细草、苔藓和羽毛,为老人搭建了一座坟墓。
■ 胡冬林 摄 (下同)
有位先知说:一切来自于卵,这是世界的摇篮。比我们早诞生六千五百万年的鸟类,曾经帮助人类成长,如今,它们的每一次飞翔,每一次啼鸣,每一次破壳,每一次迁徙都在告诉人类,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在互相依存,共生共荣。在现存物种中,只有人类拥有改变其他物种命运的力量,人类更要尊重生命,守护自然,弥补我们过去造成的破坏,为鸟类保留一块唱歌的地方。
静静地走进森林,让自己化为森林的一部分,眼前便出现一幅幅美景:山崖间金雕翅翼上橙色的夕照,大树上灰林鸮身上斑驳的叶影,溪流中翠鸟后背耀眼的辉光,树荫下黑琴鸟忽明忽暗的红眉毛……
为了它们,活着真好。
荒野地
“旷野有眼,森林有耳。我将保持缄默,只看,只听。”这是艺术家进入荒野的态度,我们普通人呢?
我们生命的脚步太匆忙太凌乱,大部分人已远离荒野,忘记森林,丧失了天人合一的至高感受。
荒野最有力最壮丽的一笔是创造出形形色色的野生动物,它们是荒野的生灵,也是荒野的主人。
带着好奇、探究、尊崇之心进入荒野,雁群飞过头顶,蘑菇拱起落叶,野兔倏忽而过,秋花灿烂开放。田野宁静,空气明澈,荒野立刻以它的野性之美包裹了你。再深入进去,会得到与马鹿遥遥对视的惊喜,领教松鼠搬松塔砸人的手段,遭受黑熊打响鼻恫吓的恐惧,找到学鸟叫与鸟应答的快乐,聆听山溪流过石滩的娓娓述说。更深入进去,你将尽量抹去人的习性,安静地融入岩石草木之中,让自己成为荒野的一部分,让野生动物把你当成和平的同类,你会目睹野生世界发生的奇迹,那才是你真正难忘的经历。
经历过这样三部曲,你的命运会产生转折,从此站在荒野一边,视野生动物为兄弟姐妹。从此了解我们自身的起源、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源、种粮的土地、采挖的石油矿产皆从荒野中来,荒野是地球生态系统的根基。
有这样一段荒野往事:一个老到的捕貂人在冰河上巧妙地凿出一个捕貂陷阱。那是一个一米多深、上细下粗的纺锤形狭长冰洞,里面放进一把干草和一只活老鼠。紫貂夜间踏冰觅食,嗅到老鼠气味,钻进冰洞捕食,却再也无法从又高又细又滑的洞里爬出来。第二天早上猎人把戴着手套的手硬生生挤进冰里,抻长胳膊要揪出紫貂。凶猛的紫貂钻进猎人掌中,龇出利齿狠狠咬住虎口,死不松口。猎人忍痛掐住紫貂,发力往外猛拔胳膊。但是由于手中握貂,洞颈过于狭窄,手臂被死死卡在冰洞里。中午阳光大盛,河冰表面化冻,他半边身体泡在水里。下午开始上冻,他被牢牢冻在冰河上,慢慢死去……
这是往昔的荒野,一片奖惩分明法力无边的神奇土地。
如今的荒野变成什么样子了?
地球上的荒野遭遇了空前的危机,地球早已不是原来那个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的地球。极地冰盖和陆地冰川融化,干旱和沙漠化加剧。森林砍伐和破坏植被面积扩大,河流与空气污染严重。石油资源枯竭和生物燃料激增,海平面迅速上升,海洋吸收大气中的碳元素出现更高的酸性。暴雨和洪水等各种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濒危动植物物种灭绝速度加快,二氧化碳排放量加速,气候变暖成为地球生态的最大威胁……
多看看荒野,多谈谈荒野,多去去荒野,为荒野的存在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哪怕是一件小事;为荒野的存在改变我们的某些浪费的不良习惯,哪怕是一个小习惯;为荒野的存在跟孩子们讲讲荒野的故事,哪怕花费时间找故事……
荒野是我们的财富和家园,也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礼物。
溯源冲动
河流的形状像平躺在大地上曲曲弯弯的大树,树根是源头,树身是主流,树梢枝桠是众多支流。银色的树,绿色的树,蓝色的树,黄色的树,枝枝杈杈,日夜奔流,无尽无休,从发源地到入海口。数十亿年澎湃奔腾,养育着水中一切活泼的生物。
六亿年前,自江河湖海上岸的各种小生物历尽艰辛,在早期的苔藓地衣群落中生存,最终演变为昆虫。两亿年前,第一批单花植物出现,它们和昆虫们一道,从源头到终点,沿着河流两岸深入内陆,给地球铺满绿色。之后,河流两岸进化出各种动物;之后,又进化出人类;之后,人类沿着河流两岸建立起人类文明;最终,我们看到了今天的世界。
水从高原来,万物皆有源,源头之水是一切生命的起源。
■ 在森林中伏案写作的胡冬林
有一年在黄土高原,那个建在河边的城市,看见早已干涸的万里河床。大雨过后,干河床上出现两个相邻的积水洼。一个农民用锹在水洼间挖一条浅沟,他要看到久违了的水的流动,哪怕是一股细细水流。飞驰而过的车上,看到这场景的人无不感到心中阵阵刺痛。
如今的地球不知有多少河水断流。断掉的是阡陌间的乳线,山林中的血管,积雨云的积聚,夏日傍晚的清凉,我们溯河寻源的冲动……
我们面前五颜六色的源头,是江河之源,也是民族之源。一个民族如何对待河流,反映了该民族的文明程度。人类存在的意义不光是发展人类的文明,还要保护万物之源,万水之物。
水源永在,人类才能永在。
新媒体编辑:张滢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