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坎尔井地下水利工程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坎尔井地下水利工程
坎尔井地下水利工程是特有的一种利用地下水通过地下渠道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位于新疆吐鲁番、哈密地区,被称为地下大运河。新疆地区共有坎儿井1400多道,总长度达五千多公里。
其中吐鲁番市为538道,鄯善418道,托克逊180道,年径达,占吐鲁番总灌溉面积的30%以上。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坎儿井是利用当地独特的地理特征而修建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即在地表下开挖引水渠道,把地下潜流逐渐引出地面。坎儿井的长短因地理环境不同而不同。一般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个部分组成。暗渠是坎儿井的主体,即地下水河道。竖井是出运井下泥沙石砾的通道。
暗渠的出水口叫"龙口",和地面的明渠相连接,坎儿井水注入蓄水池,引入渠道。在坎儿井发展的最兴盛时期,吐鲁番地区遍布着1700多条、达到的坎儿井,比今天的黄河还要长,至今仍在当地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坎儿井被称之为吐鲁番的"生命线"和"绿色线"。
坎儿井起源于汉代的"井渠",《史记·河渠书》和《汉书·沟洫志》均有记载。汉武帝时,在陕西大荔一带开龙首渠,引洛水灌田。因为渠岸容易倒塌,水工设计凿井在井下通水。穿井技术和凿井法通过汉朝的军队传到新疆。新疆各族人民根据当干旱、夏季炎热、有高山融雪的自然条件发展了坎儿井,主要流行于吐鲁和哈密一带。
竹 香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