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登塞,童话王国的童话之城
前些日子,《环球》杂志的记者要写一篇关于童话王国和安徒生的文章,让我提供一些素材,我一下子想起,我好像还从来没有写过安徒生的故乡欧登塞,今天就说说这个地方吧。这不能称其为一篇游记,就算是杂感吧,照片都是在欧登塞的实拍。
(上图,安徒生博物馆里的安徒生像,他是个瘦瘦的大个子,有一双忧郁的眼睛,长得算不上帅)
说起丹麦,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童话王国,这个印象的形成,自然要归因于童话大王安徒生。安徒生的故乡是欧登塞,所以,欧登塞就可以称为童话王国的童话之城了。
欧登塞的旅游业几乎完全是靠安徒生一人撑起来的,买一张通票就可以参观安徒生故居、安徒生博物馆、安徒生出生地等5个和安徒生有关的景点。参观完这5个地方,小城也就差不多走了一半。
安徒生在世界人民心目中都享有盛誉,但在中国的名气更是格外高,高到什么程度呢?安徒生博物馆的大门标牌一共只有两种语言(下图),一种是英语,另一种是…….汉语!至于丹麦语嘛,我硬是没看见。
我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闲聊,他说,这里的游客,至少三分之一都是中国人,他也不明白,为什么安徒生在中国这么出名。
(安徒生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不同中文版本的安徒生童话集,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叶君健的译本了)
为什么安徒生在中国这么出名?我觉得很大一个原因是,他是近代中国最早被翻译引进到国内的外国童话作家之一。连安徒生这个名字似乎都带着一丝民国翻译腔的浪漫不流俗,其实,如果用现代汉语的音译标准,安徒生这个名字,Andersen,音译就是“安德森”,在丹麦语中是“安德的儿子”的意思,是不是有种陆家嘴Andy变成村西头二丫的感觉?
(上图,安徒生的剪纸作品)
安徒生的老爸是一个鞋匠,安徒生的童年生活其实是非常贫苦的,他的家只有一个小房间,一共10多平米,全家工作生活都在这里,非常狭窄局促,但这对贫穷的鞋匠夫妻却给了他们心爱的独生子最大的爱和包容。安徒生的爸爸能够读书写字,是幼年安徒生的启蒙老师。小时候,爸爸经常一边做活,一边教他读书识字,给他讲各种各样的故事。这温馨的父子时光不仅培养了安徒生的文学素养,还培养了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成年后的安徒生,写起童话来那么恣意汪洋,大约就是来自于父母对他童心的呵护吧。
(安徒生故居里陈列的鞋匠工具)
遗憾的是,安徒生的父亲在他11岁时就去世了。14岁时,安徒生离开欧登塞,跑到首都哥本哈根谋生。从最开始一个贫穷的小学徒,到后来成为功成名就甚至享誉世界的作家,安徒生一辈子的生活都过得很自由。他没结过婚,没生过孩子,没买过房,一直过着旅居的生活,一辈子做过29次国际旅行,足迹遍布全欧洲,甚至作为作家,他的第一部成名作也是一部游记。在安徒生博物馆里写着一句他说过的、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句话:“Totravel is to live”(旅行即生活)。我想,是因为心底有童话、有自由,所以才敢于这样去生活吧。
(安徒生博物馆里,以安徒生童话为素材的画作)
当《环球》记者问我心目中觉得丹麦“最童话”的部分是什么时,我立刻就想到了在欧登塞了解到的安徒生的童年和人生选择。在丹麦,我常常会感慨于丹麦家长对孩子的尊重,这世上没有哪个父母不期望孩子人生顺遂幸福,但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不过多强加父母意志,是父母,尤其是中国父母需要学习的重要一课。
(上图,安徒生故居房后的小小花园)
有些研究认为安徒生是同性恋。这些研究者啊,王尔德长得漂亮,所以就怀疑王尔德是同性恋,迈克朗基罗喜欢画肌肉男,卡拉瓦乔喜欢画带着病态的少年,也都被认为是同性恋,反正这些名人只要和普通人有一点点的不同,都可以被当成是同性恋的证据。不过真相如何,估计谁也说不清楚。
今天来到欧登塞的游人,绝大多数都是奔着安徒生去的。但即使没有安徒生,小城依然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老旧建筑保存得比较好,很多今天依然在正常使用,走在街上,有一种穿越回中世纪的感觉。
我去欧登塞的那天是个阴雨天,可这依然挡不住小城的童话魅力。城中的老宅刷着很鲜嫩的颜色,屋旁种着玫瑰,花朵累累垂垂,像是误入了仙女的城堡。不过,丹麦城市的老街,通常都有这样的特点,这也是北欧的童话色彩吧?
绿意盎然的城市公园。
正在维修中的教堂。
教堂祭坛上有一座非常精美的金色木质浮雕,在北欧的新教教堂里,这就算很奢华了。
离开欧登塞返回哥本哈根的路上,田野里盛开着大片大片的虞美人,如梦如幻,非常漂亮。丹麦朋友说,这些花来自中国,也就是最近这些年才开始在丹麦传播开来,我也不知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我想,那一朵朵小花,大概就是一个个热爱安徒生童话的中国读者吧。
其他丹麦游记,请见如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