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里的答应、嫔、妃、贵妃、皇贵妃等都有啥区别?

清朝作为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政治制度、妃嫔制度、官员制度已是日趋完善。近几年随着清宫剧的热播,清代的妃嫔制度渐渐成为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人对于清朝的妃嫔制度产生了浓厚兴趣。
每一个都代表着什么?所拥有的权力多大?每个人的俸禄和日常生活有何差别?今天,就对清朝的妃嫔制度做以详细说明。
《甄嬛传》剧照

一、妃嫔制度

《清史稿·后妃传》中有详细记载。太祖初起,草创阔略,宫闱未有位号,但循国俗称“福晋”。福晋盖“可敦”之转音,史述后妃,后人缘饰名之,非当时本称也。
后金时期:努尔哈赤时期,还没有妃嫔(后妃)制度的存在;皇太极时期,后妃制度逐渐完善,建立五宫。
入关后:顺治渐渐充实后妃制度;康熙时期趋于完善,设东西六宫;
清中、后期:道光先朝妃嫔晋尊升位,成为清帝登基后的惯例。;同治时期,慈禧垂帘听政,总揽大权,妃嫔制度出现衰败。

二、妃嫔头衔具体代表什么

大家所熟知的,不外乎就是皇后、贵妃、妃、答应。但在实际中,对于后妃制度有更具体的制度规定。
康熙以后,典制大备。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清史稿·后妃传》
1.皇后
众所周知,皇后是皇上的正妻,为中宫之主,主要管理后宫内廷的一切事务,是正超品。作为后宫主帅,在后宫有著绝对的权威。如果妃嫔犯了宫规,皇后可以用祖宗家法的名义申诫,甚至杖责妃嫔。
但是这就意味着皇后的权力越大,责任也就非常之重。祭祀是清宫皇后的重要职责。吃肉节、祭灶等都是由皇后主祭 (跟汉人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不同)。另外皇后会率领妃嫔公主福晋等,参予亲蚕礼。
作为后宫之主的皇后,一生纵然有享不尽荣华富贵,但她被紧紧束缚在宫墙之内,没有了自由,任何时候都要以大局为重。
2.皇贵妃
地位仅次于皇后的皇贵妃,是辅助皇后管理后宫事务的,为正一品,只有一人。但在清朝,除过雍正帝时期的后宫风平浪静之外,其余皇帝的后宫都“波涛汹涌”,宫斗戏的场面常常上演。
皇贵妃更多的承载起典范、美德与责任这些更高的道德标准,几乎与要求皇后无异了。除了备受皇帝恩宠以外,某些皇贵妃在清代还被赋予副后的职责,尤其是“摄六宫事皇贵妃”的设立,在后位空缺,而前任皇后丧期未满时则担当起主持后宫事务的责任。
3.贵妃
对于贵妃,应该都很熟悉。看过《甄嬛传》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华妃。剧中,她心狠手辣,害的甄嬛小产等等一系列事件。但是她可是二品呦,按照规定可设置两个人。
影视剧毕竟是人为经过美化形成的,真实历史中华妃性格温顺,待人和善。贵妃的权利可是不小的,从她每年的例银就可以看出来。而且,古代的妃嫔地位与所属家族息息相关,如:年妃的哥哥年羹尧战功累累时,年妃的各种待遇堪比皇后,但是后期落败时,生活凄苦惨淡。
4.妃
三品妃子,地位慢慢的在走“下坡路”,与前三个相比较。年俸、权力、日常食物的供给和随从的数量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明显的锐减。
如:《还珠格格》中的令妃,居住在东六宫中的延禧宫。年俸300两一年,感觉也不太多的样子。日常事物处理,人情往来之类的,但还算正常。
5.嫔
四品嫔妃,地位居中,不高也不低。相比于贵人、常在和答应,日常的待遇很是不错。
《大清会典》中记载:嫔朝冠,冬熏貂,夏青绒,顶承金翟,上衔啰子,周缀金翟石,饰东珠各五,珍珠各十九,后金翟不饰猫眼石,垂珍珠一百七十二,结饰东珠,珍珠各三。
对于四品的嫔来说,掌握的权利没有那么多,在清朝后宫内政中,办事,应该可提少许建议。
6.贵人
在整个后宫体系中,不是很高,中等偏下。是罕见的在不同朝代地位差别很大的妃嫔封号。东汉光武帝时期开始设置,为最高位妃嫔称号,仅次于皇后。
晋朝,为三夫人其三,位于九嫔之上。到了清朝,竟然变为了五品,这降生速度让人瞠目结舌呀!至于年俸,食物,随从人数等,肯定是存在于末端了。
7.常在
六品常在,妃嫔制度中的底层称谓之一,比“答应”这最低级妃嫔位分高一级。秀女入宫后,一般封答应或常在。
作为“食物链”的最末端,没有实质性的权利,只有等待着背皇帝召见临幸的那一天。清朝的妃嫔制度为三年一次大选,为宫中增添新人。但没有被皇帝相中的她们,就只能回家嫁人或者(常在/答应)老死在宫中的悲惨结局。
8.答应
康熙朝开始,答应便就是皇帝的小妾,七品。她们的职责是跟随妃嫔居住在后宫,“勤修内职”,不能随便跑到前朝交接大臣。答应在皇帝的妻妾中虽处于下层,但大小也是个“主”,在名义上也就与宫女、太监不同。
当然,答应的待遇与皇后、妃、嫔是无法相比的。如陈设,皇后宫内是金玉遍布,妃嫔住处也是银器众多,就是常在屋内也是五彩红龙磁盘、磁碟、磁碗、磁盅,而答应屋内却是素色铜锡用器。至于年例银,皇贵妃的年例银为八百两,为答应的数十倍。
作为社会的“最底层”,每天小心翼翼地生活在宫墙之中,但是好歹衣食足,也算是一件幸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