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十力:如何方可得到证量境界,乃至成为真人?

熊十力(1885-1968)

有问:如何方可得到证量境界?
熊十力答曰:
思维与修养交致其力。而修养所以立本,思修交尽(思而无修,只是虚见;修而不思,终无真解)。久而后有获也。
张建安阐述:
这是熊十力达于证量境界的途径。
讲究思维与修养同时精进。
“思而无修,只是虚见;修而不思,终无真解”,这是对学习者的警戒和提醒。
熊十力:
佛道二家方法,皆宜参考。然道颇沦虚,佛亦滞寂,沦于虚,滞于寂,即有舍弃现实,脱离群众之患。孔子之道确不如此,故须矫正二氏,以归儒术。
张建安阐述:
熊十力也去参考佛道两家的方法,但又指出二者的弊病:
道家容易搞得玄之又玄,虚而又虚;佛家容易停滞在孤寂、寂寥的状态,一切看空而舍弃现实。
所以这两家,都有容易脱离群众的隐患。
又指出孔子之道可以矫正佛家、道家的弊病,所以归于孔道和儒术。
熊十力:
孟子上下与天地同流,象山自谓精神稍一提缀,便与天地相似,此皆学人上达初机(上达,谓上达于证量之境)。然此诣,非大贤以下之资所可企也。
张建安阐述:
熊十力指出孟子与陆九渊(因讲于象山书院,人称“象山”)均达到证量之境。
在对二者的描述:“上下与天地同流”、“精神稍一提缀,便与天地相似”,也都是证量之境的阐述。
熊十力:
余平生之学,不主张反对理智或知识,而亦深感哲学当于向外求知之余,更有凝神息虑,默然自识之一境。
张建安阐述:
由这句话,我们便可知道,不能简单把熊十力当学者看,他更是修行者和修炼者。
他不反对向外求知,但更重视“凝神息虑、默然自识”的内证功夫。
熊十力:《礼记》曰:“不能反躬,天理灭矣。”郑玄注,反躬,反己也。
张建安阐述:
依然是强调“反己”。
“反己”有多层含义,有反省、自省的意思,有反省后自己有所修正、有所行动的意思,还有返回来观照自己的意思。
熊十力:《论语》录孔子之言,以默而识之,与学而不厌,分作两项说。
学者,即物穷理,知识之事。
默识者,默然反己自识也。
此所云己者,非小己之谓,乃通天地万物为一体之真己也。
张建安阐述:
喜欢学习外界的知识,以此来格物,来理清道理,从而解决外界的问题。这与“默而识之”并不矛盾。
熊十力在此更强调“默而识之”。
突然想到钱钟书的父亲给钱钟书起名为“默存”,也是有其深意。只是钱钟书达不到这个境界。
此处有“小己”与“真己”之天壤之别。
“小己”,就是只注重自己的功利。当下人多半如此。
“真己”,完全的真实,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达到“真己”,也就成“真人”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熊十力:
默然之际,记忆、想象、思维、推度等等作用,一切不起,而大明炯然自识(自识者,禅家云自己认识自己是也)。
张建安阐述:
进一步阐述默然之际,记忆、想象等都不起作用。
这是功夫,这是修炼。
熊十力:
阳明所谓无声无臭独知时,正是此境。
张建安阐述:
说到了王阳明。
确实,古今几位大智之人,都已达到此境。
“无声无臭独知时”,可以常从“喜怒哀乐之未发”处体征。
熊十力:
庄子云,尸居而龙现,渊然而雷声,差可形容孔子默识境界。
张建安阐述:
练功的人,要求安静。
比如练智能功捧气贯顶法,“天地之中只有你一个人了”。
还有的功法词,要把自己就当成“活死人”,既然死了,外界如何干扰我。
这与“尸居而龙现”就很相似了。
熊十力:
尸者,形容妄想灭尽。尸居,谓一切念虑不起,是默然也。龙者,古代以其为神灵之物,以喻默然之中,神明昭朗。
张建安阐述:
深层的默然。
最静处,最通透,最活跃,最是郎朗晴天,是谓“神明昭朗”。
捧气贯顶法练功词中有“一念不起”四字。
熊十力:
渊然者,形容其深静。雷声者,形容万化万动之几,已伏于静默中,故静非死灰之静也。
张建安阐述:
静之极,乃为极渊深处。
在极静中,万千微妙变化,皆能体察。
即便微微生物,亦能洞察;即便微微变异,皆能化解于无形。
如此,即便万劫,亦能化解。
只看你功夫有多深。
(0)

相关推荐

  • 张至顺真人论打座

    张至顺真人论打座

  • 张载被范仲淹劝退后,留下22个字,成为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座右铭

    北宋张载的"横渠四句"共22个字,言简意赅,境界宏远,可以说是中国人精神上的绝句,相当于精神上的坐标. 张载生于北宋,年少时习武,15岁丧父,21岁听从范仲淹的建议弃武从文,38岁 ...

  • 显密见道和证悟之智慧

    堪布阿琼在十七岁时由于念诵了一遍<大般若经>,并因而对空性之义生起了极大的欢喜心.当读到经典里面"以幻对幻起执着"等文句时,感觉一切显现均无实有,皆如梦似幻.那年的前半 ...

  • 熊十力:达不到证量境界,人终究会感到太渺小

    熊十力先生对证量有透彻的体悟和洞见,而其文皆是文言文,且有可进一步阐述处,故特录其原文,并加以发挥.熊十力原文用黑体字,我的阐述用红体字.(张建安)   问:云何证量? 熊十力答:吾人唯于性智内证时( ...

  • 《道德经》:摒弃世俗成见,方可通达“道”的境界

    一. 人生最好的智慧,就是没有智巧之心:最高的觉知,就是避开主观意识的自作聪明. 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能够站在高于世俗的角度,包容人生的际遇得失,这也是超越世俗的觉悟. <道德经>中有一句 ...

  • 从容, 是一种境界

    文文化娱乐小行家05-02 是来自心境的豁达与品质的笃定. 不浮躁,不张狂, 不急功近利,不哗众取宠. 当然,从容并不意味着放弃: 相反,却能映射出更多理性的光辉 点击加载图片 张弛有度,坚韧不拔, ...

  • “ 性欲太旺 ” 是病,此方可治

    "性欲太旺"是病,有损人的身心健康.不过目前涉及到性方面的药方,大多以滋阴壮阳为主要目标,这类助性的滋补药物可以说是充斥了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极少或很少有人需要减少或降低性欲的药物 ...

  • 内心强大,方可治愈一切!

    人活一辈子,就活一颗心,心好了,一切就都好了,心强大了,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人的心,虽然只有拳头般大小,当它强大的时候,其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可以战胜一切,当它脆弱的时候,特别容易受伤,容易多愁善感 ...

  • UC头条:年轻男子肾炎争取中医治疗康复, 这4个经典中药方可治疗疑难肾病

    点击加载图片 慢性肾炎就是常见的肾脏疾病之一,中青年男性高发,是以慢性肾小球病变为主的疾病,但是大部分患者的病因并不明确.有研究表明,慢性肾炎和链球菌感染没有明确的联系,仅有大约20%的慢性肾炎从急性 ...

  • 四个故事,四种做人的境界

    人生的大智慧,往往藏于生活的小事之中. 总有一些事情,经历过了,就真正懂了.别人可以为你引路,但是参悟人生,还得靠自己. 境由心生.人生的大境界,并不是腰缠万贯的人才能拥有,小井市民也可以拥有,关键是 ...

  • 与儿女间的关系,能达到这种境界的,均是高手!

    人到了老年,退出了工作的舞台,家庭就成了生活的重心.这时候,如何与儿女们处好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当下这个时代,看看周围那些跟儿女们关系处的好的,其实无非就是做到了这两个字:放手!而且能达到这种境界 ...

  • 性格偏执,遇事总是想不开是否有方可治?

    性格偏执,遇事总是想不开是否有方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