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可以得救?(一) ——从孔子、苏格拉底想到我们自己
“克己”的故事
苏格拉底被视为西方的圣人。
既然是西方的圣人,那也就是人类的圣人。
就像孔子,他是东方的圣人,也便是世界的圣人。
A 孔子与颜渊
有一天,颜渊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孔子回答:“克己复礼为仁。”
这里面,“克己”就是自制,就是自己对自己提要求,并能做到。
做到什么呢?
做到不该做的就不做。
什么是不该做的呢?
就是从“礼”上讲不该做的事。
“礼”与什么相通呢?
与“天理”相通。
“克己复礼”能达到什么效果呢?
孔子回答:“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这些话真是了不起。孔子自己就是这么做的,“素富贵行乎富贵,素患难行乎患难,素夷狄行乎夷狄”,管它外界千变万化、千难万苦,我只守着我心,按照我的做人原则做人,于是他便成了万事师表。颜渊也按照老师的话做,于是成了不朽的圣人。
B苏格拉底:我想试试自己的“克己”功夫
那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
一个炎热的夏天,年轻士兵苏格拉底拿着沉重的武器,和他的战友在旷野中行走。战争之后的疲惫,让人感到非常难受;而长时间的没有水喝,更是让人感到绝望。
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人类该如何生存?
苏格拉底那时候便开始对人类的诸多行为进行不断的思考。
当然,他也一样经受着干渴的考验!
突然,队伍中出现了欢呼声,紧接着,所有的士兵都向一个地方冲去。
天堂也不过如此吧。
对于此时的士兵们而言,眼前的溪水就是他们的天堂!
他们酣畅淋漓地痛饮着,这是上天的赐予,是人间的甘露!
可是,唯有一个人刚向溪水跑了几步,又突然停下来,默默地站在那里。
同伴很奇怪:“嘿,你怎么不过来呀?”
“喝,这儿的水真甜,真好喝!你不渴吗?为什么还站在那儿?”
你瞧这个人怎么回答:“我也渴得要命,可是,我想试试自己的克己功夫究竟如何,想要忍耐到不渴时为止。”
不用说,这个人就是苏格拉底。
C 不能自制,又能做好什么事情?
苏格拉底将“克己”视为做人的根基。并对此做了充分的阐述。
他设想了一些场景,就像我们现在设想你要接受某公司的招聘,你能应聘成功吗?你要去相亲,你能成功吗?你要找投资,你能获得他人的信任吗?……如此之类。
苏格拉底的设想是这样的:
1/
我的朋友们,当我们面临战争,必须挑选一个人,借着他的努力使我们自己得到保全并制胜敌人的时候,难道我们会挑选一个我们明明知道他不能抵抗贪食、饮酒、肉欲、疲倦或睡眠的试诱的人吗?
我们怎能以为这样的人会为我们服务或制胜我们的敌人呢?
2/
或者当我们临终的时候,想把我们的儿子托付人照管,把我们未出嫁的女儿托付人看顾,或者托人保管我们的财产,我们难道会以为一个没有自制能力的人值得我们信任,托他给我们做这些事吗?
3/
我们会把我们的羊群、我们的粮食仓库,或者照料我们农事的任务,交托给一个放纵无度的奴仆吗?即使是白白送给我们,难道我们会接受这样的一个奴仆做我们的管事或采购员吗?
三个设想之后,苏格拉底就像孔子一个反躬自问:“既然我们不愿意有一个不能自制的奴仆,那末,我们自己谨慎不做这样的人岂不是更重要了吗?”
“因为一个不能自制的人并不是损害别人而有利于自己,像一个贪得无厌的人,掠夺别人的财物来饱足自己的私囊那样,而是对人既有损,对己更有害。”
“的确,最大的害处是不仅损坏自己的家庭,而且还毁坏自己的身体和灵魂。”
“每一个人的本分岂不就是把自制看作是一切德行的基础,首先在自己心里树立起一种自制的美德来吗?”
最后,苏格拉底指着赫拉女神起誓:“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得救!”什么样的人?当然是有自制的人!是能够“慎独”的人。
什么是“慎独”呢?就是没有任何人监督的情况下,自己仍能够严格地按照自己的原则和理念办事。就是《大学》中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就是《中庸》中的“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此理,古今同理,东西同理,乃为天理,做人之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