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谭佛(二)
我们把佛教称为宗教(之一)。
宗教,是我们中文对“外来信仰传教”的命名,应该概括得很到位。
宗是:祖宗的意思,又是本源、根本、全部以及派别的意思。古宗字表达的是室内祭祀神灵、祖先。
教是:教化、教导、教育。
所以,宗教就是对先祖的、圣神的、本源的价值观、人生观,给予崇敬、信仰并进行教化、教导。宗教是精神的教化。
但是宗教是以信施教。宗教与其他的普世教育最大不同是,被教育的对象必须对宗教绝对、无条件信服,就是要迷信才行。
所以我们把神职人员称为“法师”、“师太”、“牧师”。师,教化者。宗教是通过法师、牧师来传道、教化的。
宗教最强调是信。信是根本,必须是迷信。迷信就是百分百的信,无条件的信。
佛教,现在都说是释迦摩尼创立的。其实,在释迦摩尼以前,佛的概念在古印度已经有了。释迦摩尼只是创新、光大了他的(新)佛教。
古印度时,佛,通俗地讲就类似中国人以前说的仙。人通过修炼而成仙。仙人的标志,或者说仙人的特点:就是无忧无虑,威力无边,不生不灭,具有超能力,有慈悲心。(没有慈悲心的话,那就不是仙,而是魔或是鬼。)佛与仙几乎是差不多,当然佛有自己的特点。
中国人给予西域来的这个浮屠Buddha(宗教、神)用“佛”这个字来代表,也是很形象的。佛字的读音近似浮屠,佛字从“人”,声从“弗”字,也是说明是非仙非人,弗有“不”、“非”意思,“弗”更有矫正的意思。佛,fo,从人从弗。人表意,表示看不清楚;弗(fu)表声,有不正而使其正义。佛,表示看不清楚而想看清楚之意。汉字“佛”的这些字义都与佛的特征有某种切合。
当然也有戏说“佛”字的,从佛字的反面看过来,是“人”与美元“$”标志的组合。世上很多事从反面看,常常能观察到事物的本质。虽是戏说却也是入木三分,也说明人们对佛研究的也是无漏。
释迦摩尼是古印度一个小国的王子,在外打拼求学求佛未果,最后在菩提树下冥想七日,他自己宣布:成佛了。他自认成佛了!
谁信呢?
释迦摩尼先“搞定”了他的五个家奴。让家奴先相信他成佛了,然后再一点点的传出去,扩大影响范围。
释迦摩尼的成功套路在于他发展了、“忽悠”拉弄了最贫困、最亲近的人。因为当时在古印度低种姓的贫民、贱民是没有资格和权利信佛,释迦摩尼“给予”贫民平等信佛成佛的机会和权利,并发誓愿为他们说法、教会他们,为他们解脱苦难,帮他们成佛。这就是释迦摩尼的伟大、智慧之处。
所以,释迦摩尼成佛是有因时因地的基础的,不是凭空说我成佛了,就会有人信。释迦摩尼时代,印度已经有了各种宗派思潮,包括佛,而其中业报轮回的观念最为普遍地被接受和相信。
业报:业是人的行为。身、口、意三业,是人的行为、语言、思想的表现。报是对人的行为的报应,善行得善报,恶行得恶报。
轮回:来自于人类最原始的对于人的来源去向的探知:人,生从哪里来?人,现在为什么会这样?人,死到哪里去?人的前世、今世、后世之间的关系以及是怎么样轮转的?印度人认为人死后其灵魂不死,可以在另一个躯壳里复活, 即“再生”。人处于生、死、再生的无限循环过程中。
业报轮回:一个人生死轮回循环的好坏,取决于他生前的行为,即业报。业报在轮回过程的作用很大,可能影响很多次的轮回。业是有大小的,谓之业力。
普通人永远循环在轮回里受苦,只有一种修炼成“佛”的人,能摆脱这种轮回的叫做涅槃。达到涅槃的人就是成佛。
释迦摩尼创立了新的摆脱轮回的方法,就是新的佛法。释迦摩尼以此新佛法设立的团教就是新佛教,释迦摩尼宣称通过修行他的佛法可以摆脱轮回而最终成佛。
佛的概念在原先就是能摆脱终极烦恼、苦难的人,并且摆脱了生死轮回。
所以最早“佛”是比较简单的一个概念。释迦摩尼以及其后佛教的发展,把“佛”发展、演绎的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神化。
佛教是产生于业报轮回基础上的。业报轮回在古印度已经普遍,而业报轮回的思想也很容易被其他民族的人所接受,这就是佛教在世界各国被广泛接受的主要原因。业报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自食其果。头顶三尺有神明。这是民众原始、普遍的共识,更是民众对于社会的公正、平等的朴素愿望和追求。
业报轮回也是人生最重要的因缘体现,是人变化的因缘之源,佛说“缘起”。
所以佛教是最讲究因缘的,佛教也是因缘学说。
世上三大宗教的成功都是因为发展了最贫困的民众,提出了平等的口号,都是滥觞于社会民众最痛苦时期。最底层民众最渴望公正、平等,最渴望摆脱痛苦的生活。而他们是最弱势群体,他们没有能力靠自己来改变一切,所以他们最盼望救星、救世主、神仙。
我们最近看到熟悉的传销套路就是模仿这些古老经典的套路。传销都是从身边的人开始发展,参与者都是走投无路的穷人,太想摆脱穷困的人。
2500年前,如果释迦摩尼在中国说他成仙成佛了,那他可能是会饿死的。因为在中国没有系统的、广泛的轮回思想,而在印度,业报轮回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了。释迦摩尼说他成佛是前世就授记于燃灯佛,前世就经历种种的磨难和修炼,今世觉悟得以成佛显世,来渡苦难的众生。
释迦摩尼也不是凭空觉悟,他也曾学沙门苦行来求解脱,沙门苦行的修法其实就是用“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方法来摆脱轮回之苦。但是沙门的方法不行。
释迦摩尼曾在沙门苦行六年,沙门之苦毕竟太苦了呀,他也扛不住啊!再扛下去的话他就要流转到后世去了,所以他智从苦中生,悟从苦中来,想到了用智慧觉悟的修行来解脱、摆脱轮回,并举手宣告他成佛了。
这是释迦摩尼的创举、创新方法,当时的古印度有很多的修佛方法,但是都没有人敢称修佛成正果。只有释迦摩尼敢于自称成佛,并完全知道怎样修成佛,摆脱轮回的方法,并能通晓前世、今世、后世的一切,知晓宇宙的一切奥秘。
释迦摩尼自知这样的成佛智慧和体验是微妙的,要普及这样的智慧是困难的。所以释迦摩尼初悟时认为人类是难易理解这样的智慧的,达不到这样的的境界的,修不成佛的。(也就说释迦摩尼当时已经认为自己是超人类了。) 后来在娑婆世界之王梵天Brahmā Sahampati的开示下,释迦摩尼起了悲悯众生之心,才发了普度一切众生的誓愿,将佛法教给众生。
我们看到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讲轮回来世。为什么呢?
第一,业报轮回有社会基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自食其果是普世的观点和愿望。
第二,业报轮回思想对人的行为有很大约束力。(这是也统治者接受宗教的重要原因。)
第三,因为“神”、“佛”允诺的好处、福报都是安排在信众来世的。这样“神”、“佛”不会在现世“尴尬”而被信众起疑心。这样“神”、“佛”给信众来世的福报就可以优厚而慷慨了。
第四,三大宗教都强调人在现世都是苦与罪,所以人在现世的“正途”就是为了“脱苦”与“赎罪”,便于“控制”信众。
不信现世的苦与罪,不信来世,那就没有信教的基础的。
什么是佛?
佛是:无忧无虑,无处不在,无处可见,不生不灭,非仙非人,具有慈悲心,最重要是具有超能力!
如果没有超能力就庇护不了贫弱的众生。
虽然佛门都说:佛不是神,不是造物主,也不是宇宙的主宰。但是在颂扬佛时,佛却是万能的,超能的。佛门是最典型的嘴巴两层皮,上嘴层说是下嘴层说否(也可以说是辩证法)。
其实佛与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上帝相比除了没有宣称佛是造物主外,其他特征和功能都差不多的。
佛门不把佛抬得过高,是因为要让众生觉得佛与众生是亲近的,平等的。
佛与上帝很相似,但是佛教与信上帝的基督教、伊斯兰教却很不同。
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信徒信上帝,听上帝的,按上帝的意志做就可以平安幸福了。是上帝救你。
佛教,信徒信佛,听佛的,按佛教的方法做就可以成为佛了,解脱苦难,或往生极乐。是自己就自己。
显然,佛教更有诱惑力。佛教是让信徒可以成为佛,将来与诸佛平等。
而上帝的信徒永远不可能成为上帝的,信徒永远是上帝的子民。
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也宣称平等,那是上帝给予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佛教说的平等,不仅仅人与人之间平等,而且人与佛也是平等的。
平等是宗教中最重要的、能够吸引信徒的一块“肥肉”。
当然,平等、自由、解脱等口号看似是宗教的“肥肉”,倒不如说是信徒的诉求和愿望。宗教何以吸引如此多的民众,正是最底层民众对于平等、自由、解脱的渴望。
所以说:宗教的产生是人们的需要。
马克思说:人类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类。
这也是宗教总是发轫于贫民阶层的原因。
所以人创造宗教是为了给民众有精神上的愿景和寄托。这就是宗教的目的。
虽然宗教的愿景被描绘得太过完美以至于难以触及,但毕竟是有,比没有好。
那么三大宗教的“创始人”有没有他自身的利益呢?因为耶稣(且算是创始人)是神;释迦摩尼是佛,自诩不是世俗的人了,所以耶稣和释迦摩尼没有世俗的利益。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是上帝的使者,是世俗的人,他是有明显的世俗利益的,他做了统治者。
所以,基督徒爱耶稣,佛教徒信释迦摩尼,穆斯林是顺从穆罕默德。(伊斯兰就是顺从意思。耶稣展示的上帝是慈父,穆罕默德展示的(上帝)安拉是严父。)
当然,佛教与其他宗教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和很大的特点是:佛教不但要信还要学习;不但要学习还要践行。佛教的工作重点是弘扬佛法,是要度所有众生。只有通过学习佛法才能知道如何践行,才能知道如何渡过苦海。所以人们一直说修佛。修字的意思:边学边践行边完善。谓之修行。
对于佛,光学不修的不是真佛教徒。
释迦摩尼穷其一生就是对信徒宣讲、教授何如成佛的方法。如何成佛的方法,就是佛法。
释迦摩尼成佛后弘扬了四十五年的佛法。但是最后,他下嘴层说,说他一字未说;若有人说佛说法,此人即是谤佛。
(所以我这个乱谭佛,乱说说乱谈谈也不是罪过。谁说话不是用上下嘴层两张皮呢?不谤谁就可以了。)
当然,实际释迦摩尼真的弘扬了很伟大的佛法。否则,佛教怎么可能发展的那么广大呢。
佛法如果不诱人,佛教怎么可能延续到现在。虽然释迦摩尼是创始人,其实释迦摩尼在世时其弟子不过“一千二百五十人”。释迦摩尼灭度后佛教有了更大的发展,那是他弟子们的努力和贡献,只是他们都归功于释迦摩尼了。因为释迦摩尼奠定的佛法、佛理基础十分圆满。
然而,公元13世纪初,由于伊斯兰教突厥人的大规模侵入印度,佛教在印度给打击得彻底消亡,佛教被印度教吸收、覆灭了。
但是在中国,佛教与中国的儒、道和合后,得到了广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