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汤哲学:感知标准

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在喝到那口“标准汤感”之前,大部分人对于“标准开汤理论”还是没有什么概念的,—— 任凭你用语言文字怎样去描述。而当下能喝到那口“对的茶汤”的人,毕竟少数。

这必然限制了“标准开汤理论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但好在我具备从消极中去发现积极因素的能力,—— 所以我在想,“这没准儿是件好事 … … ”

至少他们要专程而来才可能喝到,所以他们一定是爱茶的;他们也一定是对“空山茶话”的文章有过关注,并对其中的某些观点有过思考,甚至于还有疑问,才会专程而来,所以一定会直奔主题,而没工夫扯淡;有心者往往还自带茶品而来,并且会主动要求自己先泡一道,再期待我的“标准开汤”,而这种对比体验,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是具有“颠覆性”的。

有了以上这几点,自然也就保证了我的客群质量,所以我也就不再去纠结于如何提升推广效率了,—— 慢点儿走,脚下更踏实。

但我还是禁不住去思考为什么在感受到之前,人们对“标准开汤”会有错误理解,—— 认为“标准开汤”是将投茶量、水温、坐杯时间等等,一 一 定量标准化的产物,如投茶比例1:20,水温95℃,洗茶一到两遍,第一水坐杯15秒,第二水坐杯25秒 … …,诸如此类。

而当他真正喝到那道茶汤之后,他才会忽然意识到我们所谓的标准,其实是汤感的标准,是滋味的标准,是“感知标准”—— 我们将特定茶款当下阶段所能呈现出的最佳汤感表现称之为该款茶品当下阶段的“标准汤感”

爱抬杠的朋友可能又要跟我摆持了:“你是怎么确定最佳汤感的?你没考虑到个体差异吗?”

好吧,基于人类漫长发展过程的一致性以及全人类DNA基本相同的事实上,我们有理由推断除极个别先天味觉、嗅觉迟钝,与烟酒刺激及衰老所导致的味觉、嗅觉部分退化外,大部分人在这方面的感知标准还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我基于本能判断这口茶汤滋味最佳时,十有八九你也会这么认为。而不了解这一点的人则会更多的去夸大“个体差异性”。

明白了吧,我们所谓的“标准”,是基于感知层面的标准,而非一个定量化的数据规范。所以你会发现我们会针对不同茶款的各自特点,在开汤过程中去调控各个细节以期实现其最佳汤感的呈现。甚至于你会发现我在连续两次开汤同一款茶时都会有微调,因为毕竟没有两道完全一样的茶么。

—— 好了,我知道你还有问题,但在你喝到那口“对的茶汤”之前,我不会再就这个问题深入下去 … …

感知标准,一定是对标那个“上限”。就好比吊炉烤鸭你一定是拿“全聚德”的味道做标准,而焖炉烤鸭也一定是对标“便宜坊”的。这也是我们将当下阶段的最佳汤感定义为“标准汤感”的原因,而呈现“标准汤感”的开汤方式自然也就是“标准开汤”喽。

所以了解了这些,你也就知道可以跟我聊什么了,—— 聊什么呢?聊滋味,聊汤感表现,聊体感,聊这口茶汤所带给你愉悦体验 … …

总之,聊感知。

好了,就说到这儿吧。

我是空山,这里是空山茶话

(0)

相关推荐

  • 普洱生茶放久了会变成熟茶吗?老生茶和熟茶有什么区别?一篇文章说清

    普洱生茶放久了会变成熟茶吗?老生茶和熟茶看着相似,究竟该怎么区分?这些问题看起来十分浅显,但很多老茶友也讲不清楚. 今天,旗舰店"藏品普洱"掌柜,就来和大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0 ...

  • 不同年份的普洱茶,喝起来也不同

    这年头什么茶的水分大?普洱老茶可以算得上一种. 都说普洱茶越陈越香,越陈越好,这一点让很多无良商家钻了空子,专门忽悠那些不懂鉴别茶叶年份的萌新. 今天就带茶友们了解一下,不同年份的普洱茶,口感是怎样的 ...

  • 普洱茶滋味的浓淡和厚薄如何分辨?

    谢谢邀请!茶味有浓淡,汤感有厚薄.茶的滋味是茶香.汤香.挂杯香.茶韵.汤感的一个综合,这个问题只是问了其中的两项,我就这两项来说一说. 茶味的浓淡应该是与茶叶中水浸出物融合进水中量的多少有关系的.谈论 ...

  • 开汤哲学:“标准茶样”再思考

    今天在跟北京茶友的交流中提及当年习茶之时他有建立"标准茶样系统"的想法,--虽然后来无疾而终. 这也勾起了我的回忆,彼时供职普洱茶企,我也曾幻想过要建立一套普洱产区山头茶品的&qu ...

  • 开汤哲学:标准开汤的编程逻辑

    奥数老师王凯伯给我讲了编程的一些逻辑. 比如:解决同一个问题,30行的程序与300行.1300行的程序区别在哪里? 30行的程序用最抽象概况的逻辑关系实现运算过程.因为追求极简,导致背后需要掩盖大量复 ...

  • 开汤哲学:感知量化

    继续我们上次的话题,-- 感知标准. 既然已经明确了建立"感知标准"的意义与作用,那接下来我们就要将这个"感知标准"量化,简称"感知量化". ...

  • 开汤哲学:再说“标准浓度”

    此前,在对"标准汤感"定义的解释中提到过"标准浓度"的概念--是一个可被测量的茶汤液相密度值. 其实,此前业内已有类似的观点与概念: 一般茶汤呈味成分的含量也要 ...

  • 开汤哲学:谈品鉴标准下汤色与叶底的次要地位

    不同于指向生产前端的"审评标准",在专注最终汤感表现的"品鉴标准"下,"汤色"与"叶底"相对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 汤感品 ...

  • 开汤哲学:汤感标准 V3.0

    强大生命力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不断的发展.迭代,--正如"标准开汤理论",迭代也至少有五到六个版本了. "空山茶话"的老朋友们都知道,这个理论的最初名称叫&qu ...

  • 开汤哲学:采茶为何要保持鲜叶状态?

    这是制茶阶段的问题,早有定论,而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进行阐释. 昨天给孩子削梨时手一滑掉在了地上.立刻捡起,发现着地的那块儿已经阴了.继续削好后把阴了的那块留给自己,剩下的喂给了孩子. 阴了的那块口感疏松 ...

  • 开汤哲学:自然生成论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 - "--<道德经> "世间万物自然生发消亡,繁衍生息,迭代演进.遵循着物竞天择的天道自然规律 - -"这是人类给世界作出 ...

  • 开汤哲学:茶汤中的“自然生成论”

    之前聊过"自然生成论",那有些话说出来就不会显得唐突了,就比如 -- "每款茶的汤感呈现,是应该自然生成的 - - " 其实很多朋友觉得呈现为何种茶汤滋味是应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