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为何茶要回归品饮价值?

为何茶要回归品饮价值?——因为食材总要回归其食用价值。而且从长久而言,这也是唯一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

* * * * *

当茶行业经历了“炒作金融属性(越陈越香,保值增值)”与“炒作物质属性(原料、工艺、仓储)”这两个时期后,并未使茶行业回归明清那般的茶业盛世,反倒屡次崩盘。这里虽然有特定时代的具体原因,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方向是否正确的问题。

其实从更早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建立初期,以“铁观音”为首的福建茶作为“市场消费类”的主导茶品,起到了相当大的市场普及作用,也收到相当不错而持久经济回报。可以说那是当代国民之于茶饮的“启蒙时代”。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其关注了“茶是要喝的(消耗掉)”这一重点,而这恰恰也是消费端之于茶的核心关注点(虽然当时人们对茶的认知还很不够)。

若干年后“铁观音时代”的没落,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上游生产端偏离了这一方向(品饮价值下降)所导致的结果。

或许是历史周期波动的必然,当发展偏离了一个事物的核心价值后,会像钟摆一样经历一个漫长的偏离渐远,到达极限,再复归原初也是对原有事物更新认知的过程。而其偏离的过程,本质上也是在探索、试错,正如彼时人们对茶的“金融属性”与“物质属性”的盲目追逐。

就整个产业链而言,显然从上游的种植、生成端,到下游的消费、品饮端都是有价值的。但就茶的商业价值而言,无疑下游消费端才是其得以变现的关键阶段,——而消费端关注的核心就是“品饮价值”

很难想象一家饭店的菜品只图个好看,或系出名门,或故事丰富,或华丽高档,但就是不好吃,而能经营长久的。

茶也一样。“金融属性”也好,“物质属性”也罢,都还未真正回归于“品饮价值”,只是在围绕着这个核心打转。而之所以不敢触及这个核心,就是因为以上两个理念的推崇与倡导都不是基于消费端的,——不是消费端基于其关注的品饮价值而提出的。所以在经历过一场喧嚣后,这两种理念也将注定被消费端所抛弃。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消费端对于茶领域各种知识与消息的了解也是越来越全面,越来越及时。

信息不对称,似乎无法再继续作为一种产区优势了。

茶,带有一部分轻奢的属性,它非生活必须品,喝茶的人多少也都在追求些品味,而不是随便什么就喝的。同时,如果你也意识到茶的变现、消耗主要依赖于消费端的话,那么我们甚至可以把消费端理解为“产生并释放消费需求的上游”,“下游”的产区生产端谁满足了这些消费需求,消费端的钞票就流向哪里

而|“上游”的核心诉求是品饮价值,你就需要用这种“上游思维”去发掘出并满足他们的真正需求,才能在未来挣到他们的钱。

这就是为什么作为品牌,作为生产端的你要学会重新关注品饮价值的原因。

当然,一种新理念的出现并不会一蹴而就的成为主流;那些旧有思想与体系还会在惯性的作用下维持相当一段时间。但历史的车轮从未停下,你是选择被时代淘汰成为历史,还是努力搭上这一趟开往春天的地铁……

泡茶找空山,这里是空山茶话

往    日    精    选

抱歉,我们只收现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