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一种“离我们最近的心理疾病”。在西方,抑郁症常常被称为“情绪感冒”,意思是说抑郁症像伤风感冒一样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持续性情绪低落、忧郁、心境恶劣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之一,这些症状的出现与家庭环境的影响、教育、压力等因素息息相关。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急性焦虑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一些病人通过艾灸无意中治疗了抑郁症和焦虑症,部分病人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是你在艾灸治疗的同期自己还要很好的调整心态,所谓“心病还须心药医”就是这个道理。艾灸是种身体自调的一种治疗方法,我们用艾灸的方式调整我们自体的阴阳平衡。也就是说,如果你阴虚阳亢和肝郁,用艾灸可以调整到阴平阳秘,疏肝理气。一般像焦虑症这类疾病,多有很多猜忌,怕这怕那,其实艾灸就是我们百姓可以参与治疗的最好方法,它不会对人体产生多大的伤害,如果你感觉不适,可以随时停下来,观察疗效。一个参与治疗胃肠疾病的网友说,她在用艾灸治疗胃肠疾病的同时,发现无意中她的抑郁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现在参与艾灸治疗的大军有很多人,已经有很多人参与了治疗并得到很好的疗效,还有大部分在观望。艾灸治疗是一种体验治疗,如果你不亲自尝试,那么你永远不会知道它的疗效有多么好。第—组穴位:百会、膻中、肝俞、阳陵泉、内关、太冲、涌泉穴,如果在治疗的过程之中遇到什么临时情况还可以自己加减穴位。第二组穴位:心俞、肺俞、脾俞、肝俞、肾俞、膈俞、大椎与百会。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选用五脏俞会艾灸能达到静心安神、补肾健脾、平肝疏气的作用,使五脏气机调和,脏腑功能逐渐趋于正常。大椎统阳经,百会汇百脉,能调节神志方面的疾病,从内脏各有所属而强化意志调节能力,达到“实五脏而解抑郁”的目的。 第三组穴位:百会、安眠、内关、劳宫、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穴。艾灸百会可令脑安神,灸内关则心安神,灸足三里则胃强,另外肝脾肾三经交汇于三阴交,灸三阴交穴可以调三脏,涌泉穴则可以引神下行,继而使心神安宁。 第四组穴位:神阙、气海,灸这两个穴位可以理气活血,意守丹田,守神定志。 第五组穴位:百会、肝俞、三阴交。这三个穴位都是治疗神志病的要穴,根据辨证分型,随证配穴,共同起到疏肝理气、健脑安神、协调脏腑、调和气血作用,气血和顺,脑髓生化有源,那么全身的机能得到改善,进而加速大脑生理功能的恢复。 第六组穴位:四神聪、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这组穴位可以平肝潜阳,熄风通络,起到综合作用,疏肝理气,解郁除烦安神的功效。百会因为有头发而不能用艾灸盒或艾条悬灸,这样如果自己操作,很容易烧掉头发,你可以用隔姜灸的方法进行艾灸。切一块一元钱硬币厚的姜片2-3片,上面用牙签扎上眼。上置大手指肚大小的艾炷一壮,点燃分散头发,放在百会穴位,每次置放3-5状。这是用艾绒捏成的艾炷,你如果使用艾灸百会,就用那个最大的隔姜灸即可。膻中可用单眼艾灸盒艾灸,肝俞、阳陵泉、内关、太冲也用单眼艾灸盒艾灸,每穴艾灸25分钟。也可以手持艾条艾灸,用艾灸盒艾灸可以多处艾灸,节省劳动力。以上六组穴位,你可以每组都试艾灸一、二次,然后确定哪一组对你最适合,然后固定下来,坚持灸那组穴位。艾灸是扶正治疗,无论长什么疾病都与体内正气不足有关,我们用艾灸一段时间后,体内正气足了,睡眠好了,心情舒畅了,身体没有难受的地方了,加上心理辅导,药物治疗,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放松自己,乐观面对,治疗抑郁症也不难。还有,患有心理疾病的,除了药物治疗以外,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缺一不可,这样综合治理效果才会好于单纯治疗。所以有时候,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我还是喜欢心病还须心药医,这样多管齐下,随着医学的发展,抑郁症已经是一种完全可以治好的疾病。艾灸疗法不仅可以对机体产生长久刺激,延长安神效应,使组织器官的活动能力改善,同时可以向大脑持续不断地反馈刺激信息,形成一种温和柔和、暖心持久的非特异性刺激冲动,有助于从身心两方面同时治疗。而且,艾灸法可以使患者自行参与其中,获得改善腑脏功能后,在艾灸过程中逐步提高患者的自我治疗信心,最终纠正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机失调等抑郁病的根本病因。焦虑症是焦虑神经症的简称,是一种功能性或心理障碍。身体各系统并无疾病,也没有任何危险性,不会危及生命。你还可以除艾灸外,在背俞穴刮痧,沿大椎开始到长强结束,在刮痧的同时不仅仅刮到督脉,最主要背俞穴都要刮到,背俞穴就是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的一些穴位。除艾灸、刮痧外,积极调整心态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学会调节情绪和自我控制,如心理松弛,转移注意力、排除杂念,以达到顺其自然,泰然处之的境界。保证睡眠,保持乐观情绪,学会放松。这些都非常重要。焦虑症用艾灸治疗只是个辅助治疗,而你自己调整治疗才显得尤为重要。
✎版权申明:文章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