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禅点滴
人喜探究,意根常处动态之中,逐境分别,无止无歇……坐禅时,受无明昏动所扰,更加难以安住,无法相应于禅定,又不知怎么做才对。
其实,当你追逐境界时,怎么做都不对。因为在境界中做取舍,始终都没离开二元对立,一直处在五阴包裹中,缘木求鱼,终究无果。
在境界中,依概念分别得来的明了,与心之本明不是一回事。真心常现,它的显现就是明了,如同晨光划破暗夜的一瞬间,世间万物便已清晰呈现……
心不因你见多识广而增胜、也不因你孤陋寡闻而减损,觉者即使目不识丁、僻居山野,也无碍其慧光彰显。见与不见由因缘生,而心超越因缘之外。
心能照见明与不明,但心无明暗相;心能照见知与不知,但心不在知不知境;心能见对立,而心无对立……所有差别相在心的照见中,都平等呈现。
没有达到平等见时,身心总是难以平衡。意根常会妄动,虽加以克制,仍不能不动。应知安住不动,不是说没有动态,而是心游于动静之中,不改其净性。动上有不动、动而不失心,即是心安。
无明时,一分别就是妄想;明时,分别只是体性在起用,不是妄想。念,不需人为去止住。有念是心照见的,无念也是心照见的。在第一义中没有取舍相,心只是一路照见,不断的照见就是不断的觉醒。
于颠倒处照见,就会滋生无穷尽的妄想;照见颠倒处,心性便可无穷尽的增胜。境与心,始终在一起,不与妄想同眠,只是转移一下心的位置而已。
先德偈言:“寂照照寂,切忌用力,成佛做祖,无他秘密”,遍一切处,应保持如此。
一分别,就知道;一取舍,就知道……不经思维,自然照见身心内外的所有变化,且于照见境界之时,又见自己本身。心既能看见寂照,也能看见照寂。
在照见的过程中,有时会入观,变成观察时,就有了倾向性,已经用力,不是觉照了,觉照只是如镜照物,不锁定境界。当你照见用力的一刹那,用力即已松开,这就是修。
寂照照寂之时,即是直心现前。在此当下,不断显发心的觉醒性就是任运。无论是非照非寂,还是寂照同体,只是说明任运的程度越来越圆满而已。
坐禅时,应坦然松缓,不要急,由身心自然沉淀、自然衔接。因为个人的障碍不同,任运中有时会跟过往的习气发生碰撞,或许会妄想纷飞、疑窦丛生、或出现其他不好的觉受……
此时应知向上的趋势,无论状态清净与否都不管它,你只是坚住本初,不干预、不试图去人为调整,好的状态丢失了,也不用去寻找。一切现象由它生,任它灭,不再参与进去。
你若参与,贪瞋痴的轮转相就会此消彼长,相续不断,生生不息。釜底抽薪,不再加力时,轮回的惯性终归有尽。
修行只为心的觉醒,不是求状态的稳定。功夫上不去,不是说境界上不去,而是见地上不去。障碍你的不是境界,而是你不明白。坐禅时,意要融入见地,见地要融入心。
意根归体后,身心不再交织,念只是自己在那里空转,想任你想,种菜但不生根。当能量不再被妄想消耗时,就转而向内积蓄、运化。心如河流,任运自然住……身心如无缝塔一样,完美融合。
心,依任运而圆满,在运化中一切杂质都将被焚烧殆尽,宿世的习气在转动中也将得以清净,如同搅奶酪一样越搅越纯。任运中生起的暖相,会将冰封的潜能唤醒并释放出来,当潜能开发到极点时,就是圆明成佛。
无论修哪个法门,都需要长时间的连续任运。如果一会儿冷一会儿热,进进退退终难运开。人很难长时间的保持一种状态,而成就者的坐垫却从未凉过……
佛祖于菩提树下任运而圆满;观音菩萨返闻闻自性……寂灭现前,以至心开。如果菩萨于寂灭现前时止步,也不会有后来的心开功毕,成就佛果。
佛果由任运而成,没有比任运更精要的法、没有比安住更重要的事情,此为一切法的核心。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你只需坚住这种任运。
能坚住就会接近正觉,这个过程中需要坚忍的意志力,所以提起修行的兴趣是很有必要的,这是精进的前提。
这样坐禅,即名正三摩地禅定。如果进入境界去修,就是外修。背离法性而去,只会别生异果。
上坐后,若对如何任运还不清晰,常易生茫然,会随顺消沉的氛围陷入痴境,而将任运变成任随。此时应挺一下身,破掉它,不要令这种氛围延续,应保持在赤裸境的安住。
任运时,追逐尘相的趋势虽然还在,但已不再如之前那般执着,境界过而不留,不与之纠缠。不再新生乱相,动态就会趋于平缓……随着习染的净化,心会越现越明,日渐呈现回归本来的状态。
修行依任运而见、由任运而成,你运化到什么程度,你的见地、智慧就相应于什么程度,不能越此之外再有什么见地。你若想探索、想明白,说明机缘还不成熟。
每个人的根性不同,对法的拿捏也不同,当你想任运的好一点时,任运已经停止。你的阶段是怎样,就怎样去任运。若不甘心,总想往高处求,就只能任运妄想。
任运,集经验和见地为一身。虽然看似简单,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因为心不简单,就不能任运。
修行的后期,只是安住在本初的状态连续任运,一瞬间都不离开。无为以进道,水到渠成,功德自然现起;静极光生,圆满清净就是在这种状态中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