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耳根凉缺肾阳,耳有斑血不欢!有依据吗?
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认为我们的双耳垂又厚又大就是长寿、健康的表现。
当然,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话题,不单单只是耳廓的形态,而是通过对耳朵的观察和触摸,来对疾病的预报意义,而这样的观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我们身体是否健康。
在《灵枢》中有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而《中藏经》则记载:“肾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外通于耳”。
在古人看来,我们的肾开窍于耳、我们的心寄窍于耳,因此耳朵和五脏六腑及一身经脉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系。所以说,通过观触我们的耳朵,的确能看出很多的问题来。
我们耳朵的温度,是比较好判断和理解的。一般情况下,我们的耳朵温度是比较低的,尤其是当我们的耳根部位发凉,这就要考是否为虑肾阳虚弱。
肾开窍于耳,而肾阳则主这一身的温阳之气。
若是肾阳虚弱,肾窍就会失于温煦,所以体现出来的就是发凉。
当然,如果耳朵时常发热,这就要考是不是虑肾阴虚,虚火上炎的问题所在了。在《灵枢》里有记载:“精脱者,耳聋”。若是耳朵听声不敏,甚至可能出现耳聋的情况,这就要考虑精气虚脱的问题了。
《望诊尊经》则是说:“黑色,小理者肾小。粗理者肾大。耳高者肾高。耳后陷者,肾下。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
因此在这诸多的表现中,如果我们的耳廓发黑、发干或是萎缩,则是肾气将绝的先兆,是不健康的表现。
通过观察我们的耳朵,还可以观测到自身心血管系统的运行状态,一般情况下,如果耳廓的相应部位出现了瘀点或是一些瘀斑,这往往预示着体内有淤血,是体内血液运行不欢畅的表现。
如果说我们的耳轮出现了甲错之象,这就预示着我们,血瘀已经是比较严重的表现了。
此外,正常人的耳朵部位是看不到血管的。但是对于大多冠心病、高血压患者而言,耳朵部位的血管,常常是较为清晰明显的。
总的来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对我们来说,有着较为重要的疾病警示意义。当然,以上规律谈不上百分百准确,毕竟多了解一点,总是没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