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辅导-竹梦 05:33:31《上
《上下五千年》八十二
后来,周王室发生纠纷,齐桓公又帮助太子姬郑巩固了地位。太子即位后,就是周襄王。周襄王为了报答齐桓公,特地派使者把祭祀太庙的祭肉送给齐桓公,算是一份厚礼。
齐桓公趁此机会,又在宋国的葵丘(今河南兰考东)会合诸侯,招待天子使者。并且订立了一个盟约,主要内容是:修水利,防水患,不准把邻国作为水坑;邻国有灾荒来买粮食,不应该禁止;凡是同盟的诸侯,在订立盟约以后,都要友好相待。
这是齐桓公最后一次会合诸侯。像这样大的会合,一共有许多次,历史上称做“九合诸侯”。
公元前645年,管仲病死。过了两年,齐桓公也死去。齐桓公一死,他的五个儿子抢夺君位,齐国发生了内乱,公子昭逃到宋国。齐国的霸主地位也就结束了。
《离骚》十二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屈:委屈。
尤:责骂。
攘:除去。
诟(gòu):耻辱。
伏:通“服”,保持,坚守。
厚:厚待。
相道:观看。
延:长。
回:调转。
行迷:指迷途。
步:徐行。
皋(gāo):水边高地。
止息:休息一下。
译文:
宁愿委曲心志压抑情感,宁把斥责咒骂统统承担。
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这本为古代圣贤所称赞!
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迟疑了一阵我又将回头。
调转我的车走回原路啊,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
我打马在兰草水边行走,跑上椒木小山暂且停留。
离骚赏析:
从外部结构言之,全诗分三大部分和一个礼辞。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自叙生平,并回顾了诗人在为现实崇高的政治理想不断自我完善、不断同环境斗争的心灵历程,以及惨遭失败后的情绪变化。
这是他的思想处于最激烈的动荡之时的真实流露。从“女媭之婵嫒兮,申申其詈予”至“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与此终古”为第二部分。其中写女媭对他的指责说明连亲人也不理解他,他的孤独是无与伦比的。
由此引发出向重华陈辞的情节。这是由现实社会向幻想世界的一个过渡(重华为已死一千余年的古圣贤,故向他陈辞便显得“虚”;但诗人又设想是在其葬处苍梧之地,故又有些“实”)。
然后是巡行天上。入天宫而不能,便上下求女,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的努力挣扎与不断追求的顽强精神。从“索藑茅以筵篿兮”至“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为第三部分,表现了诗人在去留问题上的思想斗争,表现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读之令人悲怆!
看几副对联
怎样写一副言之有物的辛丑春联?
第一名:沉默是金
解人因剪春风细;
延客新尝腊酒浑。
点评:用简单的几个字把春天写活了,既有对春景的描绘,又有对主人心绪的渲染。文辞清雅,读之齿颊余香,尤其“细”“浑”两个字可称画龙点睛之笔。虽然在“言之有物”这一点上可能有所欠缺,但是能够避陈言、避俗意,也算基本达到了要求,综合考虑将此联排在第一位。
第二名:渐无
江湖沦落,戚友疏离,终岁讵成欢,天幸尚留避愁地;
山鸟呼晴,溪流涨碧,及春乞无事,人来补看去年花。
点评:这是一副非常有个性的作品,作者的行文技巧很成熟,无论写景还是写情,文字都显得很有张力和艺术感染力,文字之外也能给人以充足的联想空间。对联的表达也比较有特点,上联从“愁”字开始写,充斥着压抑的情绪,这种情绪可能源于大环境,也可能源于小心境,这里无需说透。
下联则在上联的基础上,引入春联要表达的内容,是有所希冀但又有些惴惴不安的复杂情绪,最终将这种情绪注入下联的最后七字,尤其是用一个“补”字呼应上联。这是一副有特点、有个性的作品,但毕竟与春联的传统感官相距甚远,况且从创作难度而言,更多的文字也更易于表达复杂的情绪,因此将其排在第二位。
第三名:小田
居蜗角以神游也;
卧牛衣而气壮哉。
点评:国人一向擅长苦中作乐的精神,这副对联便是如此。蜗角之地本来是逼仄狭促的,但仍然可以神游万里;牛衣喻贫寒之士,然而君子固穷,犹能以浩然之气充塞天地之间。在文字技法方面,“蜗角”对“牛衣”非常巧妙,下联也借此引出牛年的生肖,虚字使用也比较到位。此联也是春联的味道稍稍淡了一些,因此排在第三位。
美文判断欣赏:
友情是相知。当你需要的时候,我还没有讲,友人已默默来到你的身边。他的眼睛和心都能读懂你,更会用手挽起你单薄的臂弯。因为有友情,在这个世界上你不会感到孤单。
有的朋友只能交一时,有的朋友可以交永远。交一时的朋友可能是一场误会,对曾有过的误会不必埋怨,只需说声再见。交永远的朋友用不着发什么誓言,当穿过光阴的隧道之后,那一份真挚与执着,已足以感地动天。
挚友不必太多,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况有不止一个心灵上的伙伴。朋友可以很多,只要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追求与心愿。
友情不受限制,它可以在长幼之间、同性之间、异性之间,甚至是异域之间。山隔不断,水隔不断,不是缠绵也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