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半丁、王雪涛、董寿平评论任伯年
玩鸟人像 镜心
纸本设色 35x35cm
壬午 1882年
上海中国画院 藏
款识:光绪壬午八月朔
山阴任颐伯年甫
钤印:任伯年(白文)
鉴藏印:上海中国画院藏(朱文)
任颐字伯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 ,卒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年56岁。他是晚清的一位著名画家,但是关于他的生平,载籍上记载不多。本刊本期介绍任伯年和他的作品,想从现在老画家和对任伯年作品有研究的画家中,了解一些材料,并请他们谈谈对任伯年作品的看法。因此分别访问了陈半丁、王雪涛、董寿平三位先生。下面便是三篇访问记。
没骨花卉册十二开之一 鸢尾西番莲
绢本设色 31.8x39.3cm
壬午 1882年
中国美术馆 藏
钤印:任伯年(白文)颐印(白文)
陈半丁先生谈:
“我总认为任伯年的‘画才’是有清第一人。 ”半老言下有无限钦佩之意。
“任伯年早先叫任晓楼,他和胡公寿、吴昌硕——缶老,是好朋友。而且任和吴相互之间都是‘友而师’的。有过这么一回有趣的事: 当年吴昌硕想学画,他对任伯年谈起了,任伯年要他画一张看看,吴昌硕说:我学都没学过怎么画呢!任伯年说:你爱怎么画就怎么画,随便画上几笔。结果缶老画了几笔,任伯年在旁一看之后就拍案叫绝,说:你将来在绘画上必定要负盛名。吴昌硕听了大为诧异。而他恭然说道:就目前来讲,你的下笔用墨已非我所能及!这可见任伯年的目光,所谓‘英雄识英雄’吧。
没骨花卉册十二开之二 绣球杜鹃
绢本设色 31.8x39.4cm
壬午 1882年
中国美术馆 藏
钤印:任伯年(白文)颐印(白文)
“任伯年出身清苦,读书不多。年轻时候,原在上海一家扇子铺的柜上做事。由于天资聪慧兼有画才,当时由名画家任渭长(萧山人)一手把他栽培起来。这个经过更属有趣:
据说有一天任渭长发现市面上有冒着他姓名画的扇面出现,追究之后,知道这是从某某堂扇子铺出来的。于是他就跑到这家铺子里定下五把扇面,指定要任渭长画的仕女,并约定三天后取货;任伯年竟然答应下来了。
过了三天,任渭长前往取货,任伯年果然如期将五把扇面交出。任渭长看后,笑着问任伯年:‘任渭长画得这样快么?’这时任伯年只好随口胡答: ‘我们送去的比较快些。’又问:‘ 你见过渭长吗?’任伯年答道:‘ 他是我的叔叔,怎么没见过。’任渭长不由拍拍任伯年的肩膀笑了起来:‘那我便算是你的叔叔吧。’”
没骨花卉册十二开之三 雪兰
绢本设色 31.8x39.3cm
壬午 1882年
中国美术馆 藏
款识:山阴任氏伯年
钤印:任伯年(白文)
说到这里,半老激动地赞叹:“任渭长真是古道照人! ”接着他又谈了下去:“他,他当时不但没有责备任伯年,而且关心他的前途,指出任伯年的画在重色(指大青大绿等色)上功夫不够,慨然介绍任伯年到他堂弟任阜长那里去学习。任阜长住在苏州,任伯年离开上海后的家庭生活,也由他负担起来。这,一方面由于任渭长的爱才, 一方面也不能不承认任伯年的才华的确出色。他上苏州不到半年,回到上海后一把扇面就可以卖到两百铜钱(即两百文),而且门庭若市(当时一般画家画的扇面一把只有几十个铜钱)。这消息任阜长听到了,觉得奇怪,赶到上海。也一把扇面只卖一百个铜钱,却很少人来问津,气得这位老师把砚台抛进了黄浦江。”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再从任渭长让自己的儿子任立凡跟任伯年学画这件事来看,也可以说明任渭长是怎样地器重任伯年了。”
没骨花卉册十二开之四 桃花
绢本设色 31.9x39.3cm
壬午 1882年
中国美术馆 藏
款识:任伯年
钤印:任伯年(白文)
“这屋里冷,我们上外面边晒太阳边谈好吗?”记者怕半老受寒,可是半老心里热,一股劲地谈了下去:“任伯年外表颇严肃,没什么怪癖,对人像是冷淡些,但事实上行径很潇洒。有一次,他欠下某家铺子一点儿账,老板乘机求画。他一面要老板研磨,一面高谈阔论。墨研了又研,老板心里悬。不料墨研好后他端起砚台就往纸上泼,老板以为他故意取笑,正要开腔,而他不慌不忙地用水把墨晕开,勾了几笔,竟出现了一幅很好的墨荷。”
这不是捏造的故事。
“任伯年学画开头学双钩,后来人物学老莲。任渭长学陈老莲做到了‘炉火纯青’,而任伯年学陈老莲则一变其法,比任渭长出格。所谓入范围而能出范围,有自家面目,能独树一帜。他作画思想快,构思巧;下笔如风,顿挫有法。会用套笔,一笔当四五笔用(什么叫套笔,记者曾请半老用水笔示意。所谓套笔,就是为着表达对象的某一部分时,这一笔下去,连绵不断地勾了几笔,好像一笔套上一笔的样子)。画人物,能从脚上画起;画美人,有时眸子点在眼皮上,远看却特别有神。当时上海的国画界都很佩服他,朋友中甚至有人称他为‘画圣’ 。他对于花卉、翎毛、人物、山水乃至走兽......无一不能,而人物、花鸟特别精妙。广帮(即广州帮)商人最喜爱他的画,也可以说,他的名气主要是由广帮商人传布开来的。”
没骨花卉册十二开之五 折枝桃花
绢本设色 31.8x39.3cm
壬午 1882年
中国美术馆 藏
款识:山阴伯年任颐
钤印:任伯年(白文) 颐印(白文)
记者问:“任伯年的作品如与吴昌硕相比,如何?”
“他长于巧,吴长于拙;吴的拙处胜于他,他的巧处胜于吴;吴的学历胜他,他的画才胜吴;吴得力于金石书法,而他在文学修养上不是很高。因此他的作品严格地说起来超脱有余,古拙朴厚不足。但是,他讲究结构,用色舒服,用笔巧妙,这是同时代画家所赶不上的。”
记者问到任伯年是否还受同时代其他画家的影响,他的画是否影响了别人,半老提到同时代的画家还有蒲作英、王秋言、吴铁梅、舒平桥、蒋石鹤、吴友如、张子祥等等,说:他除画从任渭长、阜长学习,字向吴昌硕请教之外,也常和画家胡公寿等一起研究书法、文学。他晚年字也写得很好,就是很少见他写诗。有人说他的作品都是 “悬腕中锋,刚健婀娜”,他自己也说“ 我的画可以说得上是‘写’ 出来的”,这话并不是没有根据。他课徒很严。上面提到的任立凡和俞达父等是他的学生,而私淑弟子如郦香谷、朱梦庐、宋石年等都是(朱梦庐、郦香谷惜乎早死!),人数很多。如果说上海的画坛有个画派的话,那任伯年就是上海画派的创始人。
没骨花卉册十二开之六 蔷薇丁香
绢本设色 31.6x39.2cm
壬午 1882年
中国美术馆 藏
款识:伯年任颐
钤印: 颐印(白文)
半老还提到:“作画要站着画,不要坐着画。任伯年得胡公寿的指点,在创作过程中,曾把纸铺在地上,人跑到楼上看下来。”(这可能在构思中,可能画的中途,也可能画完之后。)
又说:“任伯年还擅肖像画,他画吴昌硕的肖像很多,有的光着脊梁,《酸寒尉像》《饥看天图》等,都是他的手笔。
“总之,任伯年是很了不起的画家,可惜我和他接近后,只两年他便逝世。那大约是60年前的事了!”
“上面谈的这些,多数是吴昌硕和我谈起的,我和吴老相处的时间比较长。”半老谈到这里,似乎不仅在追忆任伯年,同时也在想念吴昌硕。最后记者还从半老口里知道:任伯年的儿子堇叔,擅文学,不擅画,而他的女儿雨华却是一个人物画家。
没骨花卉册十二开之七 天竹红柿
绢本设色 31.6x39.2cm
壬午 1882年
中国美术馆 藏
款识:山阴任颐写意
钤印:任伯年(白文)
王雪涛先生谈:
“谈起任伯年,他是一个独特的画家,在三任中任伯年的声誉最大,同时也可以说是一个全能的画家。他不仅山水、花鸟、人物都会,题材广泛,而且能粗能细——粗的如写意, 细的如双钩。章法意境非常巧妙,宾主安排得很独特而突出,这是他的特点。因此任伯年的画在当时成了一时的风尚。这种画风影响了许多年,直到现在还有许多人受他的影响。吴昌硕是直接受他影响的,可是吴昌硕是受到他好的影响。”
“任伯年的人物,学陈老莲,上追宋、 元。可是任伯年可以说‘ 生不逢时’,他没有读过很多书,因而影响了他绘画的更高成就。”
“中国画的传统应该笔少意繁,耐人寻味。任伯年的画在笔墨方面是接受传统的,但在运用和发扬上有些不足,因此他行笔单调。”我们谈话的地点美协三楼——恰巧挂着很多任伯年的画,说到这里他指着对面一张老人骑驴的画幅说:“你看他画的人物是突出了,可是四周的树木岩石布景,运笔缺少变化,看去都好像差不多,虽然明暗对比清楚,感觉明朗,总的气氛太单调了些,含蓄少,显得薄。因此任伯年的画不耐看。如这幅《鸡》( 他又指我们旁边的一幅画),后面的棕榈多单调呀;那棵松树(又指另幅) ,树干两笔直下来,中间用淡赭一抹,缺少变化,没有气势。照说中国画一笔下去,不许那么单纯,它里面包含着许多丰富的东西,因此造成气韵情调,任伯年就缺少这些东西。”谈到这里他又补充一点,他认为任伯年用色是非常讲究的,尤其用粉,近百年来没有一个人及得过他。
没骨花卉册十二开之八 双色花卉
绢本设色 31.6x39.2cm
壬午 1882年
中国美术馆 藏
款识:伯年
钤印:任伯年(白文)
他接着说:“ 任伯年对生活观察是很深刻的,如董希文先生藏的一幅肖像,是幅好作品。任伯年的双钩非常好,这也可以间接说明他对生活观察、理解是深刻的。因为双钩需要理解事物的本质规律,加以精练,用笔要严谨,一丝不苟,不像写意有时点几笔便可过去(然写意画亦不简单)。”说到这里他对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说:“ 现在很多人学齐白石先生的画,我认为学齐先生应当学齐先生的创作方法。说起来也蛮有意思,有几位同学学齐先生很多年了(按:王雪涛先生也是齐老先生的学生),有天拿他们画的学齐先生的虾给我看,我看他们一味地在形象上学。我就说请你们随便用铅笔或毛笔画几只双钩的虾吧;可是虾米有几节,是怎样长法的,它在水里须、脚又是怎样活动的,结果都不知道。这可见双钩更需要细致观察生活,因为任何艺术都以生活为基础。我不了解齐先生学画是否画过双钩的虾米、螃蟹,但我知道齐先生是养过虾的。他是细致、深刻地观察过虾米的生活,加上他的熟练的表现技巧,才能画得那么形神兼备。因此,我认为学古人就应该学古人的创作方法。如何学任伯年也应该深入地研究。任伯年名气大,学他的人很多,假他画的人也很多。一般学他的 人常常没有学到他的优点,反而不自觉地强调了他的弱点。这也给任伯年带来不少的损失!张书旂学他,完全强调了他不好的地方。”
没骨花卉册十二开之九 玉兰海棠
绢本设色 31.6x39.2cm
壬午 1882年
中国美术馆 藏
款识:任伯年
钤印:任伯年(白文)
停了一下他接着又说:“画最怕定型,任伯年的画的缺点就有些定型。 定型恰像有一个方程式,老是这一套。 画熟了固然好,但熟中要能生,这并不玄,因为熟不能生容易流,独创性就差。 俗语说太甜,也是这个缘故。 ”这时王先生很风趣地说:“这里大概缺少一点儿辣味, 应该放点辣味才好。 过去王梦白先生(按:王梦白先生也是王雪涛先生的老师)也曾学过任伯年,但到后来他改变了,他追新罗与林良,才脱掉任伯年的窠白。 依我个人的看法,如果拿王梦白先生的画和任伯年相比,王梦白要比任伯年高。
没骨花卉册十二开之十 紫藤黄花
绢本设色 31.6x39.2cm
壬午 1882年
中国美术馆 藏
钤印:颐印(白文)
董寿平先生谈:
任伯年的绘画在近几十年来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一种是推崇备至; 另一种则认为一无可取,要不得。我以为任伯年在近百年来我国绘画史上是一个重点人物,如果我们对任伯年的作品不加以研究和分析,盲目地赞扬或一味否定,这对于我们接受前人的遗产也是不利的。
任伯年的绘画自有他的优良部分,可是也包含着不少的缺点和不良习气。要求一个作家的作品完全完美无瑕——求诸古今画家也是很不容易的。我们研究一个画家应该了解他所处的时代、地点、条件和当时的画风,结合着作品来进行分析。
我以为任伯年是一个具有相当智慧和艺术天才的人,他从私下模仿任渭长的作品,到任渭长介绍他上苏州跟任阜长学习,直至独立作画、自成风格,时间并不是很长的。这也就可以看出他在绘画上的才气。
没骨花卉册十二开之十一 秋海棠
绢本设色 31.8x39.2cm
壬午 1882年
中国美术馆 藏
款识:伯年
钤印:任伯年(白文)
但他对于接受我国绘画中的优良传统还嫌不够,因而也就不能充分地发挥出他的才能、丰富他的技巧、创立更高的风格。这并不是他没有能力接受遗产,而是他受了时代和条件的限制,使他没有机会能够多接触到优良的文化遗产。我们知道我国的许多名贵绘画,在乾隆时代绝大部分都集中在乾隆内府,流散在民间的为数很少,而且还散在各方,这对于一个想学习遗产的人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同时晚清近百年间各种画派的流派,一天一天地趋向公式化,因袭、模仿、相沿成风,许多画软弱无力,缺乏生气。富有创造能力的任伯年,他目观现状,当然不甘心为流风所困,终于突破了以往的成规,创造出他自己的风格。
任伯年作画题材很广泛,山水、人物、花鸟都能画,但其中比较成功的要算他的花鸟画和人物写真。他的花鸟画的特点:首先是构图能脱离前人窠白,不为成法所拘束,画面上给人一种空灵明快的感觉。他在构图上非常注意主从、疏密、虚实的关系,在整个布局中,不但善于掌握重点,并且在各个局部中也分别主从。如一花、一叶、一鸟的主从关系都分得极其显著。因此他的画能达到空灵、明快的感觉。
没骨花卉册十二开之十二 花卉
绢本设色 31.6x39.2cm
壬午 1882年
中国美术馆 藏
款识:光绪壬午二月 效元人没骨法写
此十二帧于春申寓斋 伯年任颐记
钤印:任伯年(白文) 颐印(白文)
其次是他运用颜色非常活,对比鲜明,调和而不生硬,能把复杂的颜色统一起来, 使观者感觉到特别的优美活泼。他在花鸟画里面把鸟布置得非常好,而且突出。无论他把鸟安排在什么地方,总能使人一眼就首先看到鸟,甚至于把鸟画在花叶的背后,也很容易被观者首先发觉。这不仅仅是由于他懂得颜色和构图的对比方法,而且也说明了他的艺术天才和造诣。他考虑到什么样的花和什么样的鸟画在一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比如他画紫花绿叶的紫藤,把红黄色的鹦鹉或黑色的八哥画在极其繁密的花枝背后,由于红黄色和黑色在整幅画面上的突出,这个鸟不但不为紫藤所掩盖,反而能够突出于紫藤之外。他的作品,往往有些画面上留的空白处很多,而这大片的空白仍然使人感觉像是有画。这是由于他善于巧妙地处理虚实、轻重、明暗,以及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所产生的效果。这些应该说是他绘画上的成功,应给予肯定的。
任伯年在绘画上突破了前人的窠白,树立了他自己的独特的风格,这是他优秀的一面。但在他的画里也产生了些缺点和不良习气,使他的画减色。他对于各种不同的花卉的树本和树枝,草本或木本,没有显著的区别,未能表现出对象的,质感和特点。原因是他偏重于画面结构的形式,未能深入生活,尤其忽略了我国绘画上最重要的特点“笔墨”二字。一笔下去总是两头重当中轻,压度、速度都不平衡,轻飘飘地浮在纸面,缺乏沉着气象。
“由于他用笔过于流滑,终落‘ 甜熟’之境,使人感觉到他的画浮薄乏味,不耐久看。这正是国画中所最忌的。但是尽管他有这些缺点,他的优点还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董寿平先生谈到这里,很客气地和记者握一握手,说:“这仅仅是我个人的看法。
——宁人
原文载《美术》1957年第五期
龙女牧羊图 立轴
纸本设色 137.5x58cm
庚辰 1880年
西泠印社 藏
款识:光绪庚辰嘉平初吉
伯年任颐写于申浦寓斋
钤印:伯年(朱文)
仿金农钟馗图 立轴
纸本设色 133x66cm
庚辰 1880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藏
款识:光绪庚辰五月五日
写终南进士像六帧
此其五也 任颐并记
钤印:任颐印(白文)
佚名肖像 立轴
纸本设色 120x53cm
庚辰 1880年
私人藏
款识:光绪庚辰春三月吉日
山阴任颐伯年制
钤印:颐印(朱文)
芝兰双鹤 立轴
纸本设色 163x86cm
辛巳 1881年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藏
款识:光绪辛巳冬
十月写 应星辉
仁五兄大人之属
即请指正
山阴伯年任颐
钤印:任颐伯年(白文)
桃实山禽图 立轴
纸本设色 158x79cm
癸未 1883年
上海中国画院 藏
款识:光绪癸未冬十一月
山阴任颐伯年甫写
于春申浦上寓斋
钤印:任伯年(白文) 颐印(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