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的不是你,是这个世界

文/德鲁纳前会长

表弟自幼家境贫困,他很早就没了母亲,是由父亲在工地里干零工一点一点拉扯大的。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表弟很懂父亲的辛苦,学习也非常刻苦,上了大学后也长期在外面打工赚点生活费希望能为父亲减轻点负担。

有一年暑假他来我的手机店做兼职,结束后我给他了一部苹果12,他却把手机又还给了我:“哥,这......这太贵了,我换个能用的就行。”

“最近你挺努力的,多出来的算是哥奖励给你的,赶紧拿着。”

表弟在我这里兼职三个月,终于淘汰了那部已经用了五年的旧手机。结果第二天,我就收到了表弟大学老师打来的电话。

“我是林林的大学老师,麻烦你过来证明一下.........”

当我赶到学校才了解到事情的前因后果。

原来是表弟的同学丢了钱但是发现表弟刚换了最新款的苹果12,于是怀疑表弟偷了他的钱,最终两人打了起来。

我说明了事情的原委,还了表弟的清白。

那天,表弟坐在他父亲的三轮车上说了句:“爸,难道穷真的是一种错吗……”

是啊,穷真的是一种错吗?

这个世界真的对穷人太不友好了,他们和我们一样在这个社会生活着,很多穷人却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和尊重。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新闻。

某地图书馆馆长允许乞丐来图书馆看书却引来抵制。

馆长的做法,其实是对每一个拥有学习精神者的尊重,让每一个想要学习的人都能够公平地享受学习资源,不存在歧视现象。

但不得不说,现在仍然有很多人戴着有色眼镜,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歧视现象,觉得乞丐是不能够进入图书馆这种场所的。

这对他们来说太不公平了。

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我们不能仅仅因为他们的身份而剥夺他们的合法权益。

根据社会调查,有90%的底层工作者在生活中遭到过歧视或者侮辱。

在中国急速变化的现时,低收入者往往被别人质疑能力和懒惰,戴上低学历低素质的帽子。

然而这真的是实情吗?

在今年的高考中,一位大龄考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他叫王威,是今年的一名高考复读生。

在没有参加高考前,他的职业是一名美团外卖配送员。

经历过生活的不易,在送外卖三个月后,认识到学历和知识还是对普通人非常重要,他再次回到了课堂,开始了复读之路。

就这样,他一边送着外卖,一边又在备战高考,送外卖挣钱也没有耽误他学习。

最终,在2021年高考中,他考出了623分的优异成绩。

考取优异成绩的王威并没有就此放松休闲,他表示直到九月份开学之前他还会一直送外卖直到攒够学费。

这种事情还有很多,无数的现实例子告诉我们,所谓低收入者都是学历低的流言不攻自破。

没有真正深入了解人和事从头到尾的客观事实真相,而是道听途说、捕风捉影、凭自己内心的猜测与好恶,从而对这人和事产生轻视,没有礼貌、及一种不公平、不合理的消极否定的态度,这就是傲慢与偏见。

这是世界经典名著《傲慢与偏见》中的一句名言。

种族歧视或阶级歧视,包括官与民、穷人和富人、知识分子和低收入者。这些可怕的偏见曾酿造了大面积的社会悲剧。

一些人拥有优越感,常常轻视与自己不同的团体,否定对方的价值,而这种优越感往往建立在践踏另外一些群体的生命尊荣之上。

人人生而平等,不应由于出身、合法的工作、社会身份、性别而轻视否定他人或某个团体。

生活中高学历者歧视穷人的事件层出不穷有些行为甚至令人发指。

而一些低学历者或穷人的素质却很高,那是因为他们长期在社会最底端生活能更好的体会到社会中的人情世故。

因为学历低,他们比一般人都要更懂得尊重。

我经常说,无论到了什么年代,尊重都是一种美德。

这句话就是他们教会我的。

他们知道自己学历低,知道自己读书少、没文化,比起很多自作聪明的、目中无人的所谓高学历者,更加的在乎知识,也更加的尊重专业。

每个职业都有存在于社会中的意义。

社会之所以可以长久的发展下去是因为每个阶级的人们都在为社会做着各种不同的贡献。

革命工作,分工不同,但存在的意义是一样的。

其实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贫穷。

历史上寒门学子考取状元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一个个鲜明的例子都在告诉我们: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穷还不上进,穷还不自知,穷还理直气壮。

一边抱怨着生活的不公,一边却无所事事,过着十几年如一日的日子。

懒惰就像猪笼草一样,把你困在无尽的舒适中扼杀掉。

改变的选择权在自己手上,如果连改变的动力都没有,那就真的只能怪自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罢了。

左岸记:穷当然不是错,因为一开始的穷有很多的原因,比如:出身、环境等等;但如果一直穷,那就不好了,穷能保持善良固然可赞,但穷凶极恶起来是相当可怕的,而且穷容易限制人的想象,也限制很多的事情,所以,富裕是我们的共同目标,是我们最值得努力的方向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