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图是早期人类认识自然的理论成果,是天体运动变化规律的反映
(一)太极图的形成与天文密不可分。人文始祖伏羲凭着对大自然和人类自身的敏锐感觉及自己的深思睿智,为了更直观地表达他深邃的易思想,在天水邽山(今凤凰山)和三阳川的卦台山、早阳寺、正阳寺和晚阳寺(依据太阳在地球上的照射点,早、中、晚不间断地轮流观测、记录),不计晨昏,通过长年累月测量记录日影长度,依据其轨迹绘制出“阴阳太极图”,[11]画出先天八卦;依据环境,参照山川、河流、方位和“四时”画出后天八卦,二者互为表里,描绘了整个宇宙组成的形式。不同的是先天八卦反映的是太阳及天时运转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为人类揭示了宇宙运动的奥秘。而后天八卦方位代表的则是地球的地域环境和“四时”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天、地、山、水、人“五位一体”,调适协调,和谐发展。这些理念对中国生态环境学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相处等都起着至大的关键作用。大地湾人用多色的石子排出方阵与图案,来记录和表达他们对大自然的认知,对天人相互依存关系的认知,对天的敬畏与崇拜活动的规矩与范式,以及对四时节气感知和气候变化规律的认知与农耕中的应用等等。
“天地变化,圣人效之。”《礼记·祭义》:“日出于东,月生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国语·周语上》:“阴阳分布,震雷出滞。”韦昭注:“阴阳分布,日夜同也。滞,蛰虫也。明堂《月令》曰:'日夜分,雷乃发声。’”汉扬雄《太玄·攡》:“一昼一夜,阴阳分索。夜道极阴,昼道极阳。”《楚辞·九辩》:“四时递来而卒岁兮,阴阳不可与俪偕。”王逸注:“寒往暑来,难追逐也。”唐柳宗元《天说》:“寒而暑者,世谓之阴阳。”由此可知,阴阳、太极图、《周易》是从古天文观测中发现的。《后汉书·律历志》:“夫五音生于阴阳,……天效以景(注:指日影),地效以响,即律也。阴阳和则景至(注:指冬至、夏至),律气应则灰除。”可见,立竿测影之法与律历、太极图和易学的关系。
(二)太极图是天体运动和自然四时变化的自然规律的形象表现形式,反映了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关系和运转的宇宙规律。伏羲用“太极图”和简单明确的示意符号,描绘出阳和阴的和谐状态,将神秘的万事万物以智慧的思维表现出来,达到“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上究天纪,下极地理”之目的。太极的“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就是至于极限,无有相匹之意。太极既包括了至极之理,也包含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放之则弥六合,卷之退藏于心,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
“太极图”反映了静态和谐的最美好的时刻。事实上,随着时空和天体的运行变化,事物中阴阳成分各不相同,后人用阳阴符号示意并归属分类成“四象”。 [12]这样,一切复杂的矛盾的事物都能够和谐统一起来。天人合一、宇宙万物和谐一体互相联系的思维模式。伏羲就这样总结出来了。因此,伏羲有“人文之元”、“和谐之源”的美誉。
(三)“阴阳太极图”雏型在伏羲故里天水考古和民俗上有大量证明。太极图在天水考古上很普及,大地湾作为伏羲文明诞生的人文背景,出土的陶器盆上多件绘有两组螺旋形线条互抱互缠,类似阴阳合抱的图案。天水永清出土的一件六千五百年前双龙古太极图的彩陶壶(现藏于瑞典远东博物馆), [13]壶上绘画两组螺旋形线条上下互抱,中间绘有两个相对的鱼眼与现代流传的太极图案极其相似,距今6500年左右。另外,全国各地发现的女娲手持月亮,伏羲手持太阳的交尾图,西到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哈和卓古墓群,东到中原广大地区、山东半岛,北到东北地区,南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都有大量的遗存。商代及西周青铜器上,亦契有雌雄双龙相互缠绕之太极图。据天水文史工作者窦建孝先生文物普查得到的资料表明,在长江上游西汉水流域的天水镇一带,发现战国陶鼎上绘有太极图案,它是我国发现较早的成型的太极图。汉代太极图在天水较为普遍,东汉隗嚣割据天水时,在城北建的宫殿(隗嚣宫),所有的瓦当上都绘有太极图案,其目的是祈求平安、和谐和长久;北宋“秦州窑”烧制的“蛋青釉荷叶型蓝宝石矿料青花八卦太极云洗(碗)”等等。可见,双龙缠绕图实际上就是华夏始祖“伏羲女娲交尾图”的锥形。此外有人认为太极图来源于符号(青海民和县和乐都柳湾、辽宁翁牛特旗石棚山、广东曲江石峡中层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都刻有符号),双鱼纹样图形(大地湾、半坡遗址出土人面鱼纹彩陶盆),双凤纹样图形(新石器时代骨刻与陶绘、河姆渡文化中有这种纹饰),也有人声称太极图来源于卦台山下渭河(姬水)与葫芦河(陇水)相汇后形成的“涡漩”。
“任何一个民族的民俗形成都是一定地域内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并具有很深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地理根源”,[14]这也恰恰说明了太极图的文化形式与天水客观的自然环境,先秦及其以前文化发展状况起伏多变的历史发展都有着复杂的联系;太极图作为伏羲文明的重要符合,是天水地区重要的文化现象,它再次说明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当地社会心理的表现形式,直接影响历史各个阶段人们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面貌。例如:苏蕙织锦回文图这一文化现象在天水地域的出现,也深深地打上了八卦、太极的文化烙印;天水历史上留传至今的夹板舞,其中两块板也叫“阴阳板”,敲打的鼓也分为阴阳;山脉也分山之阴和山之阳;钱币分阳面和阴面;厨师做的菜肴也有许多表现八卦、阴阳体裁的内容;近代工业兴起后,天水火柴厂生产的火柴包装盒,也饰以八卦、太极图图案;城乡建筑布局、阳宅、阴宅、石墓门、门环、寺庙树木栽植、雕刻绘画、音乐舞蹈、雕漆、刺绣、剪纸,景点、寺庙、路边、桥头卦摊等等无不体现出伏羲文化的因子。可见,太极图不仅在天水历史悠久,而且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物化和精神化后保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