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系列 | 才子妙想与泽披远行: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三)

《蜀山剑侠传》之所以被成为现代武侠小说奇葩,除了文化理念和想象力丰富之外,还在于文字组合能力,还在于小说影响力。
《蜀山剑侠传》叙述比较散漫,特别是后面,甚至有些散乱,此种弊病客观存在,不必讳言。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这部小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叙述结构,以及作者又有哪些出彩之处弥补叙述缺陷,保证小说的可读性。
章回体小说叙述冗繁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作家基本上采用传统的章回体写作,章回体形成于中国传统的话本。
话本是"说话"的记载或者"说话"的摹拟,生动的故事不可少。
但是又由于是故事中心,发展成章回体自然就形成了事件为中心的叙述结构;
"说话"是口头传播,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去脉来龙必不可少,发展成章回体自然就形成了说明性叙述语言特别多。
因此,章回体小说常常是故事生动,叙述冗繁,这是特点,也是缺点。
现代通俗文学的另一个重要的小说家张恨水对此相当清楚,他提出要对章回体小说进行现代改造。
他改造的方式就是将新文学写人物的优势融入到章回小说之中去,形成了人物生动、故事精彩的叙事方式,其成果是他的著名小说《啼笑因缘》。
客观地说,《蜀山剑侠传》没有达到这样的叙述水准。
虽然说小说中有一个时隐时现的主人公李英琼,但是她的个人命运的沉浮还承担不了小说起承转合的大任。由于缺少一个(或命运相关的一群)中心人物,又要交代不断出现的人物背景和命运发展,叙述的冗繁也就不可避免了。
这样的冗繁又由于报章的连日连载而得到了强化。
还珠楼主创作《蜀山剑侠传》获取更多的经济报酬是重要的动力,自1932年起每日在《天风报》上连载千字余,连载三月合成一集。
一直写到1947年,小说还未写完。每天必须写一定数字的文字才能得到相应的报酬,还珠楼主写作的辛苦可想而知(何况不是每天仅仅写《蜀山剑侠传》一部小说呢)。
这样的写作状态实在是难以做到每日都文思泉涌,每日写出来的文字都能前后照应。恐怕再有才华之人也难以做到。
考虑到还珠楼主这样的写作状态,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蜀山剑侠传》的故事情节前紧后松,文字冗繁,时有重复的现象了。
其实这种状况在张恨水,金庸等报章小说家那里都有。但是与他们相比,还珠楼主缺少了修改的机会。
张恨水,金庸的小说在结集出版的时候都对报章连载文字作了修改,还珠楼主的结集出版只是报章连载文字的归拢合并而已。
《蜀山剑侠传》有较强的可读性
然而,《蜀山剑侠传》却又有较强的可读性,为什么呢?一是作者的有意补救;二是依赖于作者的文字才华。
作者很清楚一笔荡开数十回,故事主干就会散漫,他就采用归纳的方式做个前后铺垫。
小说第1回到14回写李英琼避祸来到峨眉山,然后就开始写有关峨眉山的有关事件,一直写到41回,再回到李英琼身上。
由于这一笔荡出去太远,读者也许都忘记了主干故事,于是他就写了这样的文字来过渡∶
至于灵云姊弟陪朱文到桂花山求取灵药,以及峨眉门下这些小剑客的许多奇异事迹,后文自有交代。
那本书中最重要的女侠李宁之女英琼,自前文中出现后,久已不与阅者相见。
现在成都比剑已经告一段落,从今日起,便要归人英琼等的本传,引出英琼峨眉学剑,偶遇昆仑派赤城子接引莽苍山,月夜梅花林中斗龙,巧得紫郢剑,重牛岭斩山魍,百余马熊感恩搭熊桥,五侠战八魔等故事,均为全书中最精采处,尚祈阅者注意为幸。闲话少提,书归正传。--第一卷第41回
虽然这样的过渡有些"硬",还是把读者的思绪拉回来故事的主干。更重要的是他还对故事的后来的发展作了预告。这说明作者在小说写作时最少是有一个阶段性地总体构思。
作者的文字才华确实高超。除了神奇的故事和神奇的人物、武功技艺之外,小说中的写景状物当是一绝。欣赏两段文字∶
第三日天明,英琼出洞凝望,见大雨已停,朝阳升起。枝头好鸟,翠羽尚湿,娇鸣不已。
地下红瓣狼藉。远近百十个大小峰峦,碧如新洗,四围黛色的深浅,衬托出山谷的浓淡。
再加上满山的雨后新瀑,鸣声聒耳,碧草鲜肥,野花怒放,朝旭含晖,春韶照眼,佳景万千,目穷难尽。
这一幅天然图画,慢说记者一支秃笔难以形容,就起历代画苑的名贤于地下,也未必能把这无边山色齐收腕底。
英琼见天已放晴,这雨后山谷,又是这般佳妙,不禁狂喜起来,在这无限春光中徘徊了—阵。
忽然一阵轻风吹过,桃梅树上的残花,如白雪红雨一般,随风缓缓翻扬坠落地面,不禁动了归思。--第一卷第48回
直到飞出老远,方始回顾,见右侧横着一条奇长无际,不知多粗的气体,别的一无所见。
天色上下一片混茫,也与平日所见天色不同。
只面前银色极光布满遥空,下半齐整如前,上半长短大小参差不齐,宛如一大片倒立着的天花宝盖,璎珞流苏,不往下垂,根根上竖。霞光电射,银雨星飞,与上次陷空岛北极磁光正好相反。
只见万里长空,上下四外只此一片极光,不见一点云彩与别的景物。--第九卷第265回
前一段写的是地面上看峨眉山,展现的是秀美;
后一段写的是天空中看南极,展现的是壮美。
感觉得到还珠楼主有着很好的中国传统文学的修养,景中有境界,境界有气势。
在长长的故事叙述阅读中时而遇到这样的文字,每一次都有眼中一亮、心中一颤之感。
它成为了中国武侠文化的一座富矿。
经典小说的价值在于前有开创,后有泽披。
《蜀山剑侠传》之所以至今还为人们所关注、所传诵,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它对后来的武侠文化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它成为了中国武侠文化的一座富矿。
从武侠小说创作上说,那些神雕、神猿、灵蛇、灵貂以及驭剑飞行、天运、渡劫等等当今武侠小说的创作元素,都能在《蜀山剑侠传》中找到源头或者参照形象;
从影视作品来说,它提供了无尽的素材,例如根据小说而演绎的电影《蜀山》;
从电玩游戏上说,小说的神魔打斗是最好的版本,例如电玩《蜀山剑侠传》。
这些还都是有形的,更为重要的是那些无形的武侠文化渗透和熏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想象空间的无际。武侠文化创作可以上至天际之渺,下至地缘地核;大至宇宙星际,下至蚁须虫尾;奇至翻江倒海,怪至鬼魅神兽……只要敢想,都不为过,因为再怎么想象,似乎都在《蜀山剑侠传》 范围之中。
二是武侠的文化根据。
中国传统的武侠小说主要写人物和武功的神奇,《蜀山剑侠传》给后来者一个重要的启示,那就是无论小说怎样想象无际,无论人物和武功怎样的神奇,以文化作为底蕴,似乎都有案可稽。
于是以文化作为内核的武侠思维成为了优秀小说家们的共同选择。
例如当代武侠小说的三大家,梁羽生小说中的儒家文化,古龙小说中的现代文化。
金庸小说中文化更为系统和庞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以及各种原始世俗文化均涉及到,他的小说甚至被称为"文化武侠小说"。
文化的渲染和演绎给中国武侠小说带来了灵魂,《蜀山剑侠传》功不可没。
《蜀山剑侠传》开创了武侠玄幻小说系列。
要论玄幻因素,中国传统小说并不少,将玄幻与武侠小说结合在一起,并勾画出特有的武侠玄幻世界,展示特有的武侠玄幻因素,《蜀山剑侠传》是开山之作。
《蜀山剑侠传》面世之后,跟风者众多,其著名者如朱贞木。
一股《蜀山剑侠传》旋风在当时文坛已经旋起,只不过当时统称之为武侠神魔小说。
21世纪网络小说兴起之后,玄幻小说成为了网络小说最为重要,点击率最多的网络类型小说。
当下中国流行的这些玄幻小说正是《蜀山剑侠传》在新时期的延续。其美学特征一脉相承,表现为∶
玄幻小说中的修真世界和魔界脱胎于《蜀山剑侠传》的仙界和魔界;
玄幻小说中人物塑造和武功设计也与《蜀山剑侠传》相似,以至于玄幻小说常常又被人称作为"剑仙小说";中国神魔小说中很多英雄在成长过程中都有由魔转神的过程,例如《西游记》中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似乎只有得到这样的魔神的转换后,才得到正气正理。
《蜀山剑侠传》开始将这样的魔神转换扩大至故事情节,李英琼这样一位正派英雄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被魔性迷失一时。
到了当下玄幻小说中,魔神转换成为了最为重要的故事情节。从一种概念到演化情节,再到发扬光大,中国传统的神魔小说到《蜀山剑侠传》,在到当下的玄幻小说,其故事情节有着一脉相承地演进。
上世纪30年代是中国武侠小说群雄并争的时期。当还珠楼主玄思妙想之际,王度庐用他的"鹤--铁系列"小说,奏响了武侠小说的另一种声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