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和老鼠 |不负责任的媒体们:去世导演和我们的童年真没多大关系

首先想说一句,一些媒体的朋友们,真的不要再这么东拼西抄了,刚去世的95岁的吉恩·戴奇先生,值得缅怀,但他真的与我们童年“猫和老鼠”没有多大的关系。

4月16日,执导了13部《猫和老鼠》的导演吉恩·戴奇先生去世了,享年95岁。这确实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消息。很自然的,大家回忆回忆他的作品,回顾一下他的人生,这都在情理之中。

可接下来,无数媒体的神操作,真的让我大跌眼镜。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我不去截图给大家看,或者指责谁是不负责任的媒体。甚至我感觉我也没能力和精力去以正视听。但是直到原央视版《猫和老鼠》的译制导演老师都给我发来了诸如“《猫和老鼠》的导演走了,我们的童年又少了XXX”之类的报道时,我还是有点手痒和嘴欠,想打点字,写点什么。

首先,1989年的猫鼠首次访华之旅,32集的《托姆与小吉瑞》不涉及戴奇导演的作品。主要就是最老版的汉纳和巴贝拉两位黄金搭档的作品。

然后一下子就跳到了1991年的央视版的约130集的大杂烩版《猫和老鼠》,这里面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前57集主要是由早年的米高梅版、75年的电视台专属版以及80年飞美逊的外包版。

从第58集起,就变成了大家后来耳熟能详的“小猫小鼠”版。这里面我们不敢说一定没有戴奇导演的作品,但即使有也占不了几集。更不要说,要是告诉某些媒体这些事实,你们作何感想呢----

1、戴奇先生虽然是美国人,长期生活在捷克,他的这13部猫鼠剧就是在捷克做的---猫鼠最早出自美国,结果却在当时美国的敌对国家阵营里继续生产;

2、戴奇先生在接手猫鼠创作之前,对这个系列颇有微词,认为本片是毫无意义的暴力,但颇具戏剧性的是,他创作的猫鼠大战比之前的更暴力;

3、戴奇先生做的猫鼠剧,口碑非常不好,也没有斩获过奖项,还被猫鼠老观众投诉,不久这个项目就被砍掉了。

当然,这其中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一个原因,经费不足----米高梅每集只开1万美元的经费,这还不到原来每集预算的三分之一。

总之,我们的童年和猫鼠的最后,就是在小猫小鼠中结束了。

之所以,一直没有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我对戴奇先生没有任何反感,且保持应有的尊重与尊敬。但我相信,不真实的历史,硬安到老人家身上,他也不会感到舒服。所以,我觉得厘清这个问题,其实是对戴奇导演最好的告慰。

要搞清楚1989年各省台和1991年央视放的32集+130集的猫鼠大战的每一集究竟放了什么,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但并非弄不清楚。这需要一些时间。比如我也在考虑在日后修订版的《童话往事》卷二中,是不是可以考虑把上述的每一集内容都考证一遍,也许会更好。

在目前状态下,可能真没有精力一集一集去考证了,所以出于严谨,我也不敢说这两版猫和老鼠中和戴奇导演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不敢。但有一定可以肯定,因为我们确实之前大致的捋过一遍,很显然,戴奇导演在猫和老鼠这个引进的作品内容上,和我们童年几乎没有太多的交集。===特别要提醒的是,当年引进的猫和老鼠不仅在版别上混乱,而且出于某些原因,片头片尾的拼接组合也不足为奇,所以即使您看到了戴奇版的片头,也不能保证正片的内容正是出自他之手。

最后,给大家奉上的是最具代表性的几个片头的大串烧。由于有些镜头效果太差,我们做了一些微调和处理,不用太较真,感怀一下童年还是可以的。

其实,我们的童年,关于猫和老鼠的记忆,可能更多的是和这两位老人家打交道。如果某些媒体稍动一点脑筋的话,也应该知道,对吧?

广而告之

1

END

1

【童话往事:中国译制动画片(1979-1992)丛书介绍】

“童话往事”创作团队花费8年多的时间,采访了130余位当年的电视工作者和配音艺术家,期间还前往中国国家音像资料馆、上海音像资料馆、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广东电视台,以及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广东省图书馆等全国十多家图书馆,调阅和查看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以及珍贵视频。书中对1979年至1992年间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热播过的主要外国动画电影和电视动画片进行梳理与回顾。内容包括这些动画片在原出品国的制作播出情况,以及引进中国后的译制、播出情况和社会反响、观众回忆等。丛书涉及作品粗略统计约150部。以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各省市两级电视台首播的时间顺序为序,每篇介绍一部片子,两卷总计约67万字、500余幅图表。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中国大陆引进播出外国动画片的时间路线图。

1、对全书回顾的约150部外国动画片当年的引进人、译制者、配音员等历史亲历者,在每一篇撰文时均以不同方式进行了相应的采访,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史料,生动鲜活的采访内容定会令读者感触良多,让我们更好的了解那个年代人们的精神风貌。

2、在梳理和回顾每部外国动画片之余,做适当的延伸,通过大量的图表、注释、附章等形式,以及章节概述等,对当时与作品制作、引进、播出相关的历史、文化、社会事件、政策法规加以盘点介绍。信息丰富,史料翔实,是从业人员及研究学者理想的参考资料;

3、早年引进的一些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的经典之作,由于部分作品较为冷门,作品情况及所属公司情况曾长期为国人或动画业界所忽视,国内鲜有介绍,此次,丛书就其制作发展史、作品特色、品牌营销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均属国内首次。

“影像     情感     童年”

(0)

相关推荐